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跨文化商务交际是跨文化交际学范畴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因语用失误导致的交际不适、交际中断和交际冲突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商务谈判的效果。从跨文化交际和交际—语用的角度探讨中俄商务活动中的语用失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增进合作。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商务谈判 语用失误 俄罗斯 中国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 简介:9.11事件后,美巴双方以反恐为契机。在多个领域拓展战略合作。但近来,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频频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展望未来,关巴反恐合作将面临更多复杂因素。两国关系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 标签: 关巴关系 反恐联盟 未来走向
  • 简介:2013年3月12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詹姆斯·克莱伯(JamesClapper)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公布新版《美国情报界全球威胁评估报告》(WorldwideThreatAssessmentoftheUSIntelligenceCommunity,以下简称报告)。①报告以美国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全球和地区两个层面对美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进行评估。

  • 标签: 美国情报界 评估报告 解读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参议院 詹姆斯
  • 简介:《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案(Portman—MurphyCounter—PropagandaBill)》,也叫《2016反制信息战法案》①,以下简称《反宣传法》。《反宣传法》最先是在2016年3月由美国共和党籍的波特曼(RobPortman)参议员以及民主党籍的墨菲(ChrisMurphy)参议员共同提出,原名是《反信息战法案》)。之后这个法案在7月以现在的名称再度被提出,并于12月8日通过。

  • 标签: 法案 墨菲 特曼 美国 COUNTER 解读
  • 简介:2015年6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新版美国《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ReportsonTerrorism2014,以下简称《报告》),同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协调官蒂娜·凯达诺(TinaS.Kaidanow)召开特别简报会,对《报告》中涉及的相关政策议题作出解释说明。《报告》对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及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评估,认为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呈现出三大趋势,全球恐怖组织问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无论从自身实力或声望上看,“伊斯兰国”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威胁。

  • 标签: 恐怖主义 美国 解读 《报告》 “基地”组织 反恐战略
  • 简介:中俄宗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两国的教权皆依附于皇权,没有形成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政教关系;中俄的宗教大多是由境外传入的,只有少数宗教是根植于本国土壤的,呈现出了外来型为主、内生型为辅的特征。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宗教文化 历史
  • 简介:纳斯塔霞是《白痴》中最令人灵魂震撼的人物,她以美而受难形象出现,她怒毁万金,鞭挞伪善,显示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同时她具有深重的宗教罪孽感,以灵魂不可解脱的磨难来寻求拯救,在自惩、自虐与反抗中不停地逃离,最后怀着赎罪的渴望被杀死。她的悲剧命运强化了作品的宗教主题,也显示出作者对宗教的怀疑与希冀。

  • 标签: 受难 自惩 罪感 救赎 纳斯塔霞
  • 简介:作为马来民族文化的结晶,班顿在马来人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班顿语篇连贯性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根据传统的语篇连贯理论,班顿比兴和表意联的语篇连贯性问题一直充满争议。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连贯问题是认知思维决定的,因此语篇连贯性从认知角度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本文从认知思维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角度出发,通过认知世界分析法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理论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为班顿的语篇连贯性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对班顿比兴和表意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释。

  • 标签: 班顿 认知分析法 语篇连贯性
  • 简介: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关系的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俄地缘教训治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状况,远东人口形势严峻,及中俄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都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产生的根源。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威胁论
  • 简介:对于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影响,国际、国内意见纷呈。本文试图以历史和政治视角,从解剖实力与霸权这对概念入手,分析美经济霸权的现状和前景。文章从时空条件、发展空间、国际信誉、支配渠道、军事拉动等五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美各种矛盾累积并发的结果,美经济霸权陷入某种“结构性衰弱”。但因其经济实力尤其是综合国力依然强劲,断言美从此走向衰落还为时尚早,美未来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变革。

  • 标签: 美国 金融危机 经济霸权 奥巴马变革
  • 简介:新加坡以其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政治开明闻名于世,国内外对新加坡的关注引发了解读新加坡成功之谜的浪潮,各种角度的解读方式都有,唯独从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执政模式的角度解读尚缺,而孙景峰教授的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孙景峰教授系统地阐释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带领新加坡走向成功的.

  • 标签: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执政形态
  • 简介:博弈论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对分析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困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关系经常出现类似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死结困境’’等模式。印巴双方为追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更多地是采取了的“不合作策略”,而不是“合作的策略”,这样使得克什米尔问题上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

  • 标签: 印度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 博弈论
  • 简介: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 标签: 新时期 中国 大战略 中共"十八大"报告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指出了两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并提出两者应该统一在一个更高的共同框架-治理理论之下。欧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超国家治理,这种超国家治理能够解决成员国相互间和共同对外的外部性。欧洲这次制宪大会反映了欧洲各国想要赋予一体化这种超国家治理更明确的政治和法律地位的愿望,它预示着国际关系将进入一个民族国家体系和超国家治理体系并存的后现代国际体系时代。

  • 标签: 契约 国际社会 欧盟 制宪 国际关系 一体化
  • 简介:阿雅安·希尔西·阿里:《达瓦的挑战:作为意识形态和运动的政治伊斯兰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反制》(AyaanHirsiAli:TheChallengeofDawa:PoliticalIslam2017年初,《达瓦的挑战》一书问世(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社2017年3月版,113页)。

  • 标签: 政治伊斯兰 反制 阿里 希尔 雅安 解读
  • 简介: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 标签: 苏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陆南泉 史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
  • 简介:尽管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领土争端、民族纷争、宗教冲突以及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是人们干戈相向的几大动因,但这些传统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与攫取资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让位于这些因素,形成威胁某个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新形态.这类形态从外观上看可能毫无军事色彩,因而被某些观察家称为‘亚战争'或‘类战争',但其在所攻击的领域里造成的损毁,却绝不亚于一场纯军事战争.

  • 标签: “超限战” “亚战争” 经济全球化 贫困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 “9·11”恐怖袭击事件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之后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期间,“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不少国家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带一路”成为和“四个自信”一样在大会上被频繁提起的时政热词,足见中国政府对该倡议的重视以及推行力度。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概念推广、制度建设以及帮助沿线各国进行金融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虽然成果颇丰,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尝试借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重点选出“公共产品”以及“选择性激励”两个关键概念进行再解读,并借助这些概念对中国今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过程中相应地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曼瑟尔.奥尔森公共产品选择性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