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一书中,亨廷论及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提出了民主化的基本含义、诱因、过程、特征和前景.亨廷对台湾民主的分析充满着真知灼见,其预测也为后来的台湾政治民主实践所证实.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亨廷从西方的价值体系出发来对全球的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偏见性.

  • 标签: 台湾 亨廷顿 政治民主
  • 简介:作为马来民族文化的结晶,班在马来人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班语篇连贯性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根据传统的语篇连贯理论,班比兴和表意联的语篇连贯性问题一直充满争议。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连贯问题是认知思维决定的,因此语篇连贯性从认知角度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本文从认知思维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角度出发,通过认知世界分析法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理论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为班的语篇连贯性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对班比兴和表意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释。

  • 标签: 班顿 认知分析法 语篇连贯性
  • 简介:<正>美国对于越南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佔有重要的战略地方位面垂涎已久。《纽约时报》1950年2月11日载文露骨地道出了美国对印度支那的真正意图,它说:“印度支那是值得大赌一下的对象。北部有可以输出的锡、钨、锌、锰、煤、木材和大米,南部有米、橡胶、茶叶、胡椒、牲畜、牛羊皮等等。印度支那和缅甸同是东南亚的产米区。……

  • 标签: 印度支那 越南 《纽约时报》 经济资源 东南亚 方位面
  • 简介:后冷战时代,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和平和发展这个主题之外,恐怖和帝国构成了全球化的一个副主题.孱弱的恐怖活动以庞大的资本帝国为攻击目标,资本帝国以反恐为工具,二者在全球化过程中相互对抗,是全球体系的腐败区域所孳生的孪生物.从这个角度看,恐怖和帝国在本质上都是失败者.全球性本体的生成和全球社会的确立是全球化所要到达的终极目的地,而恐怖和帝国必将在到达这一目的地的过程中最终消亡

  • 标签: 恐怖 资本过程 帝国神话 全球化缺口
  • 简介:前言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同时,人们做出了"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的世纪"这样的预测.亚太地区的主角是美国、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越南等)、中国等.因此,也可以将新时代称为太平洋时代,但其中心已从美国移到西太平洋的亚洲,从这一点上看,称为亚洲太平洋时代是很合适的.

  • 标签: 东南亚 华侨 资本积累 华人经济 毕侨企业
  • 简介:一、海外汉语的形成及分布本文所谓“汉语”包括在海内外使用的中文、汉语及其方言,所谓华人也包括侨居或定居海外的华人。

  • 标签: 全球化过程 汉语 海外 华人 定居
  • 简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联在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驱动下提出的,是在蒋介石国民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权而对苏做出重大妥协的情况下签订的。它在客观上对中国革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极为有限,它实质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国东北 中国革命
  • 简介:60年来中缅关系提供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主要是:相邻的地域和密切的民族、经济联系和由此形成的利益攸关的关系是中缅关系的重要特点和广泛、厚实的基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缅友好关系和合作水平提高的动力是双方为扩大和实现合作共赢的互动,而在这互动中中国作为大国的对缅合作战略和积极主动极为重要;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是领域越来越广泛、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趋向于战略性的合作。尽管缅甸正在积极推行多边外交,但中国对缅甸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巩固、发展和提升两国关系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巩固与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

  • 标签: 中缅关系 60年 过程 经验
  • 简介:东南亚市民社会组织的壮大以及参与地区事务积极性的提高是新时期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为东盟双轨外交之外提供了新的外交沟通形式,第三轨道外交成为市民社会组织参与并影响东盟决策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东盟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标签: 东盟 非政府行为体 第三轨道外交 决策
  • 简介:印度现代化过程中的混合经济模式方华平MIXEDECONOMICMODEL:ANINDIANCASE¥FangHuapingSincetheindependence,theIndiangovernmenthaspractisedatypical“mix...

  • 标签: 混合经济模式 尼赫鲁 印度经济 社会主义 印度社会 现代化过程
  • 简介: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的问题”,分别是北段尖高山以北的未定界问题、中段猛卯三角地①的“永租”问题和南段“1941年线”问题。1954年至1961年,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中缅两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根据其特点,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提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直接谈判和签订条约4个阶段。

  • 标签: 中缅边界 历史过程
  • 简介:本文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过程(1949--1974)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启发理论分析马来西亚对华关系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独立前(1945—1957)笼罩在英中关系之下的马中关系,并把它作为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初期马中冲突关系的生态历史背景;接着分析马来西亚独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马中对抗与冲突关系的深刻背景,揭示国际格局与国家安全利益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影响;然后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马中和解与建交的背景,诠释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关键领导人的个人素养等因素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最后对马中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

  • 标签: 马来西亚对华关系 背景分析 层次分析 多元启发理论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充分发挥传媒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传媒在CAFTA建设中的经济和文化作用,从而丰富和深化对自由贸易区建设产业内涵及动力机制的理解。

  • 标签: 传媒 CAFTA 角色定位 功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