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该宣言未达到东盟目标,东盟期待出台一部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DOC实施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对于东盟各国,这被视为解决南海问题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只同意进行双边谈判并且总是避开进行多边谈判。DOC体现了中国对于解决南海争端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体现了东盟成功诱使中国来谈判这一问题。本文将集中分析中国和东盟达成DOC的过程、已取得的成果、影响中国和东盟解决南海问题应妥协与合作的因素。

  • 标签: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合作 妥协 中国与东盟 案例 海上
  • 简介:引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了,但贫困问题仍持续存在,特别是农村人口。与此同时,在富裕和贫穷的国家之间,以及在第三世界内部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拉大了。对于第三世界农村地区的多数人来说,发展的承诺尚未兑现。以马来西亚为例,经济增长率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直到1985年,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是这种增长在不同地理区域、经济部门和社会经济阶级之间并非平均分布。大部分人口并没有

  • 标签: 案例研究 不发达 在第三世界 贸易条件 出口部门 社会经济
  • 简介:本文从报刊媒体的角度,利用'议程设计'理论,分析马来西亚驱赶非法劳工事件发生后,菲律宾、印尼等国利用报刊媒体,宣传所在国政府对事件的反应,深入报道马来西亚驱赶劳工过程中的不人道行为,激起国民愤怒,使双边关系趋向恶化,同时有些党派乘机利用事件打压执政党,提出主权归属问题,使整个事件复杂化.本文认为,东盟内部由于各国经济普遍的不景气,导致内部凝聚力的松散,东盟国家需要加强协作,以大局为重,共同维护内部团结.

  • 标签: 报刊媒体 国际关系 马来西亚 非法劳工 案例分析 主权归属
  • 简介:汉语词语重叠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重叠后的词语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语言的发展,词语重叠的数量及范围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扩大,一个词能否重叠或以什么形式重叠,超出了以词类为依据的“规范”

  • 标签: 重叠形式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语言实践
  • 简介:一般来说,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国家由人民或其代表管治,根据人民的意志,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最大多数的人谋求利益。美国自诩为世界民主政治“范例”,其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的确,美国的“民主政治”有其特色,然而,它并不完美,且看今年大选即可了然。选举结束一个多月了却迟迟不能宣布结果,新世纪首任总统人选难以出炉,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民主、共和两党为此对簿公堂,将国家政治生活推到了危机的边缘。美国民主的弊端从中可窥见一斑。

  • 标签: 美国 政治体制 民主制度 政治热情 选举方式 社会稳定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出现了一种称作“法政优戏”的特殊的表演形式,它中泰合璧,用泰文来演唱中国戏曲,剧目以《三国演义》的故事为主,用中国的故事影射泰国当代的政治事件,模仿戏讽、针砭时弊。这种表演以其狂欢化的特征和颠覆性的特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作为中泰文化交流的产物,法政优戏在泰国数次重要的政治事件中都发挥了作用,因此也被泰国人称作“卫国优戏”。

  • 标签: 法政优戏 中国戏曲 泰国 《三国演义》
  • 简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对待国际体系的态度及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际体系不仅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考察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体系的模式选择、古代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以及新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引入“嵌入发展”概念,认为中国一直并将继续以嵌入发展的方式参与国际体系。

  • 标签: 国际体系 霸权转移 嵌入式发展 中心体系 外围体系
  • 简介:“集体性失明:反思中国学界对伊战、阿战的预测”一文通过分析部分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十年前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并由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近乎“休克”反思。该文在材料选择与使用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其悲观的结论不能不让读者质疑;且文章“破”多“立”少,不利于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

  • 标签: 选材 用材 观点 质疑
  • 简介: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针对外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理论界的探讨成果,作者以非洲为背景,以中非关系近些年的进展为案例,提出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原则的大体构想。作者强调,不干涉原则必须坚持,同时要大力创新、适合时代变化与中国需求。全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分析了中国对非外交实践的某些突破,总结归纳了这些良好先例对于不干涉原则的坚守与创新。下篇则探讨了中国对非洲和平自主能力的援助、对非洲区域组织的支持、对非洲援助的效率及监管、从政府主导的“小援外”向社会全面参与的“大援外”转变、中国外交新思路与内政新动向的对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等方面,提出了探索争鸣的若干新思路。

  • 标签: 中非关系 联合国 创造性介入 集体安全机制 “侵略”定义 强制和平
  • 简介:金秋十月.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德人权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我谨代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对格梅林女士和各位来宾光临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

  • 标签: 人权发展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中德 开幕式 致词 基金会
  • 简介:尊敬的格梅林女士:女士们、先生们:值此金秋时节,“第七届中德人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向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会议的中外方代表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 标签: 第七届 人权 中德 开幕式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致辞
  • 简介: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朋友们:中德第七届人权研讨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向我们尊敬的老朋友格梅林女士、向与会的德国朋友、各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从1999年以来,中德两国已成功的举办了六届人权研讨会。双方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就人权发展同社会、经济、文化、青少年权益、妇女权益、非政府组织、社区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坦诚的探讨与交流,

  • 标签: 人权发展 第七届 中德 开幕式 致辞 青少年权益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和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二世界”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和“第二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 标签: 相互依存式霸权 第二世界 金砖国家 葛兰西 霸权理论 新霸权形式
  • 简介:尊敬的山田正理事长先生,尊敬的各位学者: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对山田正理事长率领的霞山会代表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会与霞山会共同举办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下的中日合作”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日合作 开幕式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致辞 理事长
  • 简介:尊敬的格兰别尔格先生、季塔连科先生,尊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洛林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这莺飞草长、万木葱茏的美丽时节,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界、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精英名流汇聚哈尔滨,共谋中俄区域合作发展大计,探讨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此,我谨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对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届论坛的中外嘉宾致以诚挚的问侯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俄区域合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国际论坛 区域合作 第四届 中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开幕式
  • 简介:尊敬的大会主席团,尊敬的各位代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西伯利亚联邦区领导向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的代表致意,并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也深信,本届论坛一定能开成一个具有“三高”特点的会议:高层次的学术交流、高水平的组织筹备工作、高级别的实业界人士会晤。

  • 标签: 国际论坛 区域合作 第四届 中俄 开幕式 贺词
  • 简介:这次,能有机会来到美丽的曼谷,参加“中泰文化与经济繁荣研讨会”,我感到十分高兴。我愿借此机会向泰国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 标签: 罗豪才 中国 泰国 文化交流 友好合作 友谊
  • 简介:女士们、先生们、同事们: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德安全政策对话研讨会现在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方主办单位向远道而来的、以科尔博副主席为团长的德国社民党代表团以及艾伯特基金会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积极筹办此次研讨会的艾会驻京项目执行人费希特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安全体系 经济危机 开幕式 致词 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