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方方面面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国际格局的有些方面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一些基本方面变化尚未完成,尚无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本质改变。

  • 标签: 国际格局 中国国际战略 变与不变
  • 简介:一、欧盟体制面临严峻挑战欧盟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简单地说,五十年代初为实现有限一体化目标而设计的共同体体制,已不再适应当前欧洲一体化本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它正面临着一些十分严峻的挑战。

  • 标签: 欧盟 体制改革 权力集中 民主赤字 国家主权 发展模式
  • 简介:《聊斋志异》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是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主义内容,即用鬼狐及各种动物形象,曲折幻地表现形形色色而又惊心动魄的现实世界。它有时是以动物在现实中的本相出现,有时则让其幻化为人。本文论述了《聊斋》中写得较多的狼、犬、虎、驴、马等五动物。这些以动物构成的故事,除仅记动物传闻的一类简短作品外,都往往有作者独特的命意。有的别有寄托,表现人情;有的寓意深隐,旨在讽世;有的借物诛邪,以泄悲愤;有的嘲弄贪鄙,聊示揶揄。如《梦狼》以群狼横行官府,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吃人世界;《苗生》以一虎的形象贯穿全篇,刻画了各种类型的书生者流;《潍水狐》与《三生》,或以驴,或以马,鞭挞了那些王公大人中的衣冠禽兽;而《五通》简直就是借文学首张诛伐妖异迷信的大纛;都表现了作家批判社会、干预人生的胆略和识力。

  • 标签: 《聊斋志异》 《聊斋》 蒲松龄 虎故事 异史氏曰 现实主义内容
  • 简介:占婆,系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它全部为越南所吞并则称“占城”。据《水经注》所载,占婆“东滨沧海,西际徐狼,南接扶南,北连九德。”是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因此,占婆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而且也是中国与阿

  • 标签: 占婆 《水经注》 林邑 象林 《后汉书》 越南中部
  • 简介:最近一个时期,越南报刊、电台和其他与论工具,以及越南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喋喋不休地大谈“印度支那三国特殊联盟”.说什么这个所谓“特殊联盟”已在印度支那牢固地确立.在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还若有其事地把这个由越南当局一手泡制并充当

  • 标签: 印度支那联邦 支三 政治报告 泡制 党政代表团 舆论工具
  • 简介:1986年2月马科斯独裁政权被推翻后阿基诺政府上台,从而重新掀起了对菲律宾发展战略的辩论。本文旨在分析菲律宾的不发达并概略地论述一项可供替代的发展计划。关于菲律宾的不发达的辩论特别带有批评性,因为菲律宾的不发达是发生在世界的这样一个地区,这里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把资本主义方向和国家的大量干预结合起来,近来已经过渡到工业国的地位,而菲律宾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曾试图采用(至少在形式上)各种解决发展问题的流行办法,但看来都失败了。

  • 标签: 不发达 发展问题 发展战略 新兴工业化国家 出口产品 超经济
  • 简介: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在对地球空间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分配矛盾。建立在私有化分配方式基础上的领土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威胁国际稳定、阻碍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对领土主权纷争的传统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争议领土公地化为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提供了另一选择,即通过订立维护领土公共性功能的国际条约、创设有效的多边协商机制以及强调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争议领土公地化,从而克服由私有化分配方式制造的困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运用公地化策略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成功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社会应对南极洲主权争议的"冻结主权"原则的实践,中美洲三国对丰塞卡湾的共同行使主权。这些成功实践既涉及地球特殊空间,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通过对国际社会中成功实践的考察,探索实现争端领土公地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丰富应对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领土主权争端 公地化 南极条约 丰塞卡湾 冻结主权
  • 简介: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的结果,中国政府一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的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的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的相关争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 标签: 难侨 在华印支难民 国际合作 联合国难民署
  • 简介: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设想,对其特征、类型、动力、建构路径等进娜讨,并对多边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论扩展。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强调国家间面对共有威胁时的共同命运,提倡“类安全”意义上的联合与共享,是消解“资源性”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和合主义”以“优态共存”“共享安全”“安全共治”为核心范畴,是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价值前提,“多元多边合作”是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最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区域、次区域等各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建构,也是中国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路径。

  • 标签: 资源性安全困境 非传统安全共同体 多元多边合作 安全治理
  • 简介:译理论是从大量翻译文本的译现象中提取而逐步形成的。在不影响源语文本主旨要义的转换表达和信息的相对完整基础上,运用变通翻译的方法,可达到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在文化互动交流和信息快速传播的社会背景下,利用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译理论运用到社会科学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增加相关文本翻译的灵活性,适应翻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加快翻译成果的推广。

  • 标签: 变译理论 俄语 医学社会学
  • 简介:军事同盟是东亚区域合作构建迟缓的症结所在。但共存一域的两机制——军事同盟和东亚区域合作,其各自的地缘政治特征存在冲突。军事同盟的地缘政治逻辑强调以邻为壑,而区域合作的地缘政治逻辑强调以邻为伴;东亚军事同盟具有双边-非对称性结构特征,强调同盟内部观念的同一性及同盟与他者的差异性,而区域合作是一多边结构的构建,强调观念的包容性。双边同盟很难汇聚多边利益,而双边-非对称性的同盟结构,使次级同盟成员处于绝对劣势,在增强其对主导盟国的依赖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其政策选择度。军事同盟与区域合作构建均具有谋求利益与安全的功能。但军事同盟强调现实的、短暂的安全利益,以军事合作为特征。区域合作则兼顾现实和未来的中长期利益,以全面合作为特征。军事同盟提供的安全产品的受众是参与同盟的国家,区域合作提供的安全产品的受众是本区域的全体成员。

  • 标签: 军事同盟 东亚区域合作 机制 结构 功能
  • 简介:国际关系规范理论是一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旨在探寻应然世界的理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它的两主要思想传统。世界主义发轫于智者学派,成形于近代的康德,到贝兹和罗尔斯那里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社群主义可上溯至柏拉图,成形于近代的黑格尔,当代的沃尔泽与弗罗斯特则是两位典型的国际关系社群主义学者。这两思想的分歧在于四个方面:人的概念、国家的道德地位、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以及未来向度。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价值两端,各有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只有综合这两视角、融合个体价值与社群价值,提倡道德共存与对话,才能摆脱理论困境,推动现实世界的进步。

  • 标签: 国际关系 规范理论 世界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欧洲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整合共同治理的一社会发展模式。它以和平、稳定、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为目标,在多元一体、主权共享原则下,遵循共同法规和共同机制、实行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相互协调双向互动的区域共治。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欧洲这一独特创新。区域共治正在彻底改变欧洲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面貌以及欧洲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态势。它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以及历史进步意义彳口现实示范作用无疑占有一席历史地位。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区域整合
  • 简介:发展问题是上海合作组织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民族主义、区域协作等问题,从地区主义的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可以把一些外部力量纳入甚至整合其中,与中亚地区的其他力量展开合作。

  • 标签: 民族主义 地区主义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正>目前为数多达2000万左右的海外华人(泛指华侨、华裔和华人)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居住于东南亚。马来西亚1970年人口调查统计中,全马华人总数为3,555,879人,其中福建人最多,有1,122,739人,客家人次之,占862,005人,广府人又次之,占659,005人,潮州人居第四位,有421,989人,海南、福州、广西及其他邑籍一共有473,651人。各籍华人虽然有相

  • 标签: 潮籍华人 社会结构 海外华人 东南亚 广府人 调查统计
  • 简介:就世界体系思想而言,1500—1800年间的东南亚地区已被西方力量强行“嵌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外部领域,正处于朝贡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两世界体系相互竞争、利用与共存的复杂历史时期。本文试就上述历史背景下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关系及其影响下的华侨华人体系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1500—1800年 东南亚地区国家关系 华侨华人体系发展特征 世界体系视角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一直很低,经济缺少互补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相互竞争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哪些因素导致了9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贸易相互依赖的深化呢?本文分析发现,虽然从1993年以来中国东盟双边经济互补性有很大提高,但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性并没发生大的变化。中国东盟经济相互依赖的深化需要引进经济以外的因素来解释。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从各自利益出发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与重视推动了双边经济合作的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方的对外贸易结构。

  • 标签: 区域一体化 中国 东盟 贸易
  • 简介: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针对外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理论界的探讨成果,作者以非洲为背景,以中非关系近些年的进展为案例,提出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原则的大体构想。作者强调,不干涉原则必须坚持,同时要大力创新、适合时代变化与中国需求。全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分析了中国对非外交实践的某些突破,总结归纳了这些良好先例对于不干涉原则的坚守与创新。下篇则探讨了中国对非洲和平自主能力的援助、对非洲区域组织的支持、对非洲援助的效率及监管、从政府主导的“小援外”向社会全面参与的“大援外”转变、中国外交新思路与内政新动向的对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等方面,提出了探索争鸣的若干新思路。

  • 标签: 中非关系 联合国 创造性介入 集体安全机制 “侵略”定义 强制和平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内6国际关系专业期刊1996—2006年所刊发的6388篇文章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认为,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过程中,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仅仅充当了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或阵地的角色,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引导、交流互动的作用。鉴于此,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不但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关注中国学派的生成问题,还要自觉担当起组织和引导的重任,主动发挥联络人的作用,组织力量针对该问题进行较为集中的思考和研究。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专业期刊 中国学派 统计分析 刊发论文 组织引导
  •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01年提出至今,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理论上的论述依然采用了西方学者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框架,缺少国内的理论独创。新华社记者杜新先生出版的《关联经济:一新的财富视角》一书,提出了关联经济原理,并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关联经济原理在研究的出发点、原理内容和检验结论上都存在着自身的特色。该原理的提出为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新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模式。本文主要对《关联经济:一新的财富视角》一书进行评价分析。

  • 标签: 关联经济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