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者对缅甸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我国从事缅甸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已初具规模,研究领域的广度、探讨问题的深度以及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但我国的缅甸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 标签: 中国 缅甸研究 成就 特点
  • 简介:19世纪上半叶,日益“密切”的中俄外交关系、兴盛的中俄贸易使得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及本土时断时续的中国教学活动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催生了俄国大学中国教育基地的建立。

  • 标签: 俄国 大学 中国学
  • 简介:十年前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不论是战略判断还是战术预测,大多与事实相去甚远。当时那些预测背后的理论、事实、逻辑、方法,不仅反映出学界对两场战争的研究轨迹和缺陷,还可以折射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序混杂,构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奇形怪状的基石,浮躁的学风和研究激励机制则进一步加剧了乱象。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方法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 简介: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兴起于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可以把在过去三十年间研究东南亚的中国者划分为三代,在第二代学者时期,来自东南亚的“归国华侨”在东南亚研究领域里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他们与中国本土出生的学者一起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第三代东南亚研究学者则都是中国本土出身。尽管研究东南亚的中国者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与他们的西方同行相比,中国的东南亚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学术质量不高、因合作不够而导致学术上的重复工作、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同样薄弱等。但目前在中国,一些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研究东南亚的学者以及优秀的作品正在不断涌现。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学者 后毛泽东时代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内6种国际关系专业期刊1996—2006年所刊发的6388篇文章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认为,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派,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过程中,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仅仅充当了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或阵地的角色,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引导、交流互动的作用。鉴于此,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不但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关注中国派的生成问题,还要自觉担当起组织和引导的重任,主动发挥联络人的作用,组织力量针对该问题进行较为集中的思考和研究。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专业期刊 中国学派 统计分析 刊发论文 组织引导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思想家对诸侯国之间频繁的联盟行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这些思考构成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既有在有关联盟功能、联盟生成等方面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一致的地方,又有在联盟的目的性以及“非”联盟思想方面显示着中国文化特性和价值追求的独到认识.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比较,前者赋予联盟行为以极强的道德意味,并已高度内化于中国的联盟实践中;后者则更重视联盟对“均势”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抽象的道德角度论述联盟的目的和价值,后者则是用工具理性去看待联盟行为与联盟现象的;前者虽然提出“非”联盟的思想观念,但并未给出除“自强”与“中立”之外其他更具想象力的实践方案,后者虽没有实质性地论及该问题,但却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可能超越联盟政治的某种实践路径.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最终虽未像西方联盟思想那样发展成完备的理论形态,但依然以丰富的思想性和对后世中国的深刻影响彰显了自身价值.

  • 标签: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 联盟思想 春秋战国 道德目标
  • 简介: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 标签: 有关问题 巴基斯坦人 印度人 南亚政策 美国学者 南亚安全
  • 简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美国学者,现英国剑桥大学国际问题中心高级研究员、麦格达伦学院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哈尔波夫妇于6月17—22日访华。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张志军会见.交流协会理事马辉与哈尔波进行座谈。哈尔波夫妇还分别拜会了外交部美大司、

  • 标签: 美国学者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访华 英国剑桥大学 问题中心 研究员
  • 简介: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 标签: 美国 中美关系 对台军售 两岸关系
  • 简介:19世纪,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宗教史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萨满教这种奇特的宗教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年里,这些德国学者为弄清萨满教的来源,对萨满教流行地区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进行过广泛调查,收集到许多珍贵资料,发表了大量关于萨满教的著作和文章.

  • 标签: 西伯利亚地区 萨满教 德国 学者 宗教形式 19世纪
  • 简介:前言本文不是论述当代的华侨、华人问题。为了有助于了解华侨、华人世界,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尤其是从社会史和移民史的角度来论及华侨、华人问题。目前,全世界的华侨人口大约有一千数百万乃至两千数百万人,大半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有的国家华侨人口极多,据说有400万乃至600万人,已经颇具影响。在泰国,华侨人口占总人口的13~15%左右,而日本的华侨则只有七万人左右,仅占总人口的0.05%。因此,仅以日本的情况而言对华侨难于有充分的了解。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华人世界 十七世纪 赤阳 十六世纪 西方殖民者
  • 简介:去年,国际社会较为集中和系统地关注“中国因素”的发展,各国纷纷据此调整对华政策,其转变具有深层的战略考虑。中国与现行世界体系的关系正由局部的、分散的联系向结构性、系统性发展。

  • 标签: “中国因素” 解析 国际社会 对华政策 世界体系 系统性
  • 简介:前进中的北京、上海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为纪念协会成立10周年,组织了第17次访华团。10月10日,我们离开名古屋,踏上访问北京、上海以及中国内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喀什和乌鲁木齐等地的旅途。

  • 标签: 中国内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感知 乌鲁木齐 长野县 北京
  • 简介:我与交流协会的缘分1993年的一天清晨,我正在办公室专心备课。在我工作时,我办公室的门通常是关闭的,可是那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的门敞开着。突然,杜艳女士探头进来向我问路。我从书桌旁站起,向她走去,发现原来门外还有几位,他们是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一个团组。因为需要在地图上查找一下他们打听的地方,于是我就请他们到我办公室里坐坐,喝杯茶,聊会儿天。没想到.这一聊就是两个多钟头,而且成果斐然。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中国研究 办公室
  • 简介:古代东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同历史悠久的朝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有效揭示古代东亚秩序的内在逻辑,应当.j比判地借鉴以历史主义见长的英国学派的分析方法,探讨朝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本质。在古代,中国与朝鲜长时段的朝贡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由中国主导并以其特有文化为基础、周边诸政权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特殊国际制度。就中国而言,完全独立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等级制的世界观,使其对外部的需求仅限于其他政权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及其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服从。而对周边诸政权来说,只有与实力超强的中国建立朝贡关系,它们才能获得合法性和安全保障,并取得与中国贸易的机会,从而实现生存与发展两大目标。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缺乏文化共识的前提下,由地区强国主导,可以促成某种功能性的国际制度,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护,并在交往过程中反向促成文化认同。这一结论修正了英国学派关于共有文化与国际制度的关系的观点。

  • 标签: 东亚秩序 朝贡体系 英国学派 共有文化 国际制度
  • 简介:1995年12月3—8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对我国进行了他1994年7月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国事访问。随同来访的有他的夫人、副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工业部长等。乌总统与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举行了会谈,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和国际问题及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交换了意见,还接受了外交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两国签署了关于发展与加深友好合作关系、避免双重征税、和平利用宇宙空间、金融和统计合作等文件。从各方面报道看,乌总统此访意在进一步加深乌中关系。

  • 标签: 乌克兰 国际问题 经贸关系 经贸合作 亚太地区 两国关系
  • 简介:处在经济活跃地区的中国一般来说,亚太地区包含日本、中国、新兴工业化经济中的南朝鲜、台湾、香港与新加坡、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的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新加坡也是东盟的一个成员国),它们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多数亚太经济都显示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有许多还经历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

  • 标签: 经济增长势头 亚太经济 太平洋西岸 高速经济增长 台湾经济 东盟国家
  • 简介:赞比亚是中南部非洲最早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也是非洲大陆获得中国援助时间较长、额度较大、种类较全的国家。2014年是中赞建交50周年。如何认识和评价中赞关系,并在中非关系由“援助”转向“合作”的过程中,让两国关系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促进中赞关系进一步发展,值得认真思考。本文在梳理中赞关系发展50年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利于中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未来构建与发展中非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赞比亚 中国 中非关系 两国关系 外交关系 南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