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语言在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交流工具外,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孔子学院必须语言与文化兼顾,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使中国理念得到有效传播,这就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
简介:2012年8月18—19日,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主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主题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期间,举行了“跨国对话:以图书和电视为媒”专题论坛,来自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的领导、学者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简介:跨文化传播中的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行为模式三个理论模式可以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注入另一种思考.本文将两个学科交叉性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丰富公共外交理论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以及国际、国内公共外交的现实,就构建公共外交的理念、渠道、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建议.
简介: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公共外交在外交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大大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日本八年的执教效果明显,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和培育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友好.期待今后在新形势下能有其他更多的退休外交官走向外国大学讲堂,从事公共外交,大力宣讲中国,并取得更大成果.
简介:《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彭新良著,2008年)一书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并利用传媒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中最难跨越的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我们应该用外国媒体和民众“听得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文化外交还担负传播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使命.
简介:孔子学院对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种连锁品牌的效应,通过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和支持,使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从自发走向自主。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空间。如何保证孔子学院的合作院校、师资和教材等硬件和软件的质量,如何为孔子学院定位,如何降低孔子学院官方色彩,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加强高端学术研究等,都是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简介:2015年6月26-28日,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的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民族(地方)文化的国际转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简介: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和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和"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传播"和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简介:2013年11月30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北京2013”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主题是“与世界共享中国梦”,设有“中国梦与公共外交”和“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两个专题论坛.在“中国梦的国际传播”的研讨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机构的学者与官员进行了发言.
简介:中国对外传播中获得正面效果或负面反应的具体事例表明,在对外传播中只有使用国际语言才能获得期望的结果,只有让外界听懂中国的声音,才能进行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国际传播最欠缺、最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简介:佛教在对外交流交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佛教可以发挥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的作用.2014年10月16日至18日,由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下称世佛联)主办,中国佛教协会、陕西省组委会和宝鸡市组委会共同承办的第27届世佛联大会在陕西宝鸡成功召开.
简介:汉传佛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自佛教传入中华以来,佛教慈善便以其无私的济世思想,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法苑珠林》云:“菩萨兴行救济为先,诸佛出世大悲为本.”大乘佛教以慈悲济世,救度一切众生苦难为修行的愿望,海内外佛教团体以此为修行资粮,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汉传佛教正逐渐为西方社会所接受,为西方文化所吸纳.
简介:我国是侨务资源大国,拥有数千万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塑遣中国形象和支持祖国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认为,我们要加强侨务公共外交,就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鼓励华人华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住在国的发展以及住在国与我国的友好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增进海外华侨华人住在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借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简介:中国古人讲:“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意思是说通过推动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外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政策、观念和实践日益受到国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公共外交这一新型外交形式,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方面.中国国家安全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改善和正确传播我国家安全形象是我国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当前外界对中国国家安全形象的误解和扭曲;二是正确理解中国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的防御性;三是客观评估中国国家的安全实力.
简介:“战略传播”这个概念是一国为实现其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对重要的对象进行传播、沟通和接触的活动.当前,人们对其概念的认识还不甚统一,还在深化的过程中,正因为如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战略传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在战略传播的机制建设、传播对象、传播内容等方面积极开展策略研究,为国家战略利益服务.本文提出关于战略传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得到有关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的指正.
简介:国外政党信息传播和形象塑造既有相对成熟完善的经验做法,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政治信息传播的鲜明特色,也伴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做法和倾向.应立足自身党情国情,深入研究国外政党的经验教训,虚心学习借鉴其有效做法,力避各种不良风气,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传播做法和规律,使中国共产党更具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赢得党员和民众支持,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简介:制作和发放外宣品,是开展对外宣传的传统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手段。近年来,我军外宣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传播内容,更新传播方式,推出许多具备国际传播力的军队外宣品。同时,也存在着传播内容区分度较小、传播方法国际化程度较低、传播渠道薄弱单一的问题。大力提升军队外宣品的传播能力,是当前我军事外宣的重大现实课题。
简介:继2003年“创意英国”活动后,英国在华又举办了“艺述英国”的重大活动.从“创意英国”到“艺述英国”以及相关后续活动,英国十年来对华公共外交策略呈现如下明显特征:整合讯息与资源,传播英国优势品牌;深度互动,强化中英关系;延续大型事件,力求长期效应.
简介:2014年上半年,经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协调沟通,英国BBC一个摄制组跟随两名英国军校学员拍摄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际学员周”活动,首次深入中国军事院校拍摄.借助境外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外媒影响力传播中国好声音,这种“借船出海”的成功尝试为我军开展对外宣传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简介:抗战期间,国民党组织人员赴海外开展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向世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有力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掩盖大屠杀真相的欺骗性宣传,成为中国近代公共外交史上的一个成功案例.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对外传播活动体现了“不露痕迹”“利用外国人推进宣传”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意义.
孔子学院:语言、文化与理念的传播
以书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跨文化传播理论模式中的公共外交
在日本大学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
文化外交:向世界传播中国——评《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
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就与挑战
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面向东南亚的实践与经验
向世界传播“和主义”
中国梦的国际传播
中国传播要使用国际语言
世佛联传播中国心声
汉传佛教在加拿大的传播
传播中华文化拓展侨务公共外交——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
正确传播中国国家安全形象
提升对“战略传播”的认识和实践
国外政党信息传播和形象塑造经验研究
大力提升军队外宣品的传播能力
整合传播“创意英国”:英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军队声音的典范之作
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