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为契机,美El中围绕南海海洋争端,凸显出法律框架之外的大国政治博弈。美国采取军事威慑战略,日本实行国际干预战略,中国则兼顾国际法与国际合作,优先采取外交谈判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的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亚太海洋秩序的改变,以及传统海权大国美日与正在发展的新兴海洋强国中国之间的海权博弈。
简介:英国文化委员会与文化外交决策机构依据权力制衡的原则,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在英国文化外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委员会在发掘本国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语言教育事业、留学培训服务、英语图书和信息资料输出,以及文化艺术交流普及等举措向海外实施文化辐射,以赢取全世界精英和青年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简介: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将中印关系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在中印两国学者和政要的热情支持下,1954年5月,印中学会首先在印度成立。次年5月,中印学会在南京成立。其最大成就是推动在印度国际大学建立中国学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的两个学会对于增进中印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简介:《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彭新良著,2008年)一书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并利用传媒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中最难跨越的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我们应该用外国媒体和民众“听得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文化外交还担负传播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使命.
简介:文化外交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包括文艺外交、文明外交和思想外交三个层次.文艺外交仅能起一种辅助性、边缘性的作用;文明外交可以帮助别国人民认识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形成的善的特质;思想外交传播一个国家对世界根本问题的系统性知识.
简介:文化外交的本质是什么?文化外交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中欧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2013年9月19日至20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二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讨论.论坛顺利达成关于中欧文化关系的《海牙共识》.
简介:亚洲需要契合本地区安全形势的全新的安全观.回归文化领域、从思维产生的根源再出发,是亚洲各国探索建设新型安全观的关键,而“和”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不妨对“和”文化进行一番再认识.对于亚洲安全观的推广,跨文化交流工作将是关键.
简介:语言在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交流工具外,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孔子学院必须语言与文化兼顾,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使中国理念得到有效传播,这就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
简介:我国公共外交正面临着跨文化沟通的挑战,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有其各自的对外宣传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交流双方的沟通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外宣传与沟通方式也会因文化而异.文化差异造成了国际媒体与公众误读与误解中国的现象,然而公共外交中的文化差异隐性障碍还未引起高度关注.从事公共外交的各类人员应重视跨文化问题的研究,公共外交的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参与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简介:高邮市在实施孤残儿童“涉外收养”项目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与外国家长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向世界介绍中国、介绍江苏、介绍高邮,在无意识之间开展了公共外交,取得很好的实效.这是促进跨国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案例,说明任何与跨国交流有关的事情都可能是公共外交事业的推广点,有利于国外对中国的了解.
简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目前,对此的研究和报道大多集中在日本的军事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特别是八年抗战上。如果引入公共外交的视角,我们发现,"大抗战文化"的打造,能够更好地连接历史与当下,连接中国与世界。"大抗战文化"是什么
简介:2012年8月18—19日,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主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主题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期间,举行了“跨国对话:以图书和电视为媒”专题论坛,来自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的领导、学者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简介:韩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实施对“韩流”在中国的兴起及风行创遣了友好的政治氛围、奠定了广泛的受众基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对外文化交流机构为依托,以韩国语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主导。“韩流”不仅为韩国带来了为数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还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改变了中国大众对韩国的印象,对加强中韩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介:跨文化传播中的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行为模式三个理论模式可以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注入另一种思考.本文将两个学科交叉性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丰富公共外交理论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以及国际、国内公共外交的现实,就构建公共外交的理念、渠道、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建议.
简介: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论述如何认识和运用文化交流的渠道改善东亚国际关系。论文着重从遗产与传统、桥梁与纽带、推动与借鉴、聚同与化异等四个方面,阐述文化交流在东亚国际关系和周边外交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探讨怎样使其有助于改善邻国相处之道,促进东亚国际关系回到睦邻友好、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简介:富布赖特项目的一大特点,是其力求构建的与合作国项目受益人之间的民间互动式感化关系,这有助于弥合民众多元价值观与国家外交决策之间的矛盾,推动各国向更高福祉和公益演化.本文简述中美富布赖特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框架下三大旗舰项目中的文化互动机制,旨在呈现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的公共外交潜力与发展前景.
简介: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文化外交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文化外交是指以传播本国文化为目的的对外交流活动.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在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化资源优势在转化成外交优势方面还很不够.如何分析这些问题及其深层根源,并努力探索突破问题的思路,是中国文化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简介:美国政府是好莱坞电影走向世界、称霸世界的强大后盾,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最佳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好莱坞与华盛顿一拍即合,为美国的公共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好莱坞电影的公共外交成效有限,其根源就是贬低和丑化其他文化.
简介:派遣留学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发展与中国人寻找救国真理的过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了作越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出现了留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浪潮.留学潮从精英向民众扩散,规模日益扩大,足迹遍布全球.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代表和中国公共外交的使者,在中国公共外交中大有作为.
试析"人道主义干预"的实质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背景、实质分析:从中美日海权博弈的视角出发
英国文化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外交
泰戈尔与中印文化交流
文化外交:向世界传播中国——评《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
文化外交的层次及效用
中欧关系中的文化与理解
“和”文化与亚洲安全观
孔子学院:语言、文化与理念的传播
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国收养:基于亲情的跨文化交流
打造“大抗战文化”,助推中国公共外交
以书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试析“韩流”与韩国对华文化外交
跨文化传播理论模式中的公共外交
论文化交流与改善东亚国际关系
富布赖特项目中的文化互动机制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与思路
好莱坞电影:美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
当代留学大潮与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