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线形单向的发展逻辑,它在否定资本主义中萌芽、在否定社会主义中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剧变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催化剂。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方式更为隐蔽。它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在文学创作领域,它以娱乐化的方式丑化党的领袖,戏说人民英雄,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在日常生活领域,它以新媒体为手段,虚构个体历史记忆,消解国家民族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判,要善于用法律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人民英雄的诋毁,同时运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
简介:斯大林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革命”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世界革命”理论有所创造和发展:一是认为世界革命包括一国革命,以一国革命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二是认为十月革命后进入了革命的第三时期,也就是世界革命时期,因此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三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已经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转移到了苏联。其逻辑起点是“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和前提”,“保卫苏联”则成了其世界革命观的逻辑结果。以此为基础的世界革命理论既有扶持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因将苏联利益与世界革命整体利益等同起来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损失。
简介:随着东欧国家共产主义的破产以及全球化理论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已然失去了其作为一个历史分期范畴和批评概念的可信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并未进入“晚期”,相反却迎来了它最强大的复兴,因此称之为发达资本主义更为恰如其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消解之后,我们该如何描述当前的历史状况,或者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把焦点从“后现代知识”转移到“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历史经验的结构变化。如果说现代性是资本的时间文化的话,那么在其当前形式中的“当代性”就是表达全球现代性之统一性的时间结构,而当代艺术的后观念状况就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逻辑。
简介:话语体系是共青团与青年互动的媒介,共青团思想引领离不开话语体系的有力支撑,推动共青团话语体系变革是话语体系自身发展的逻辑使然,也是共青团改革创新的题中之意。因此,在学理上廓清共青团话语体系的理论逻辑,在实践上拓展共青团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49年建国以来,共青团在执政党领导下探索话语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符合青年组织属性和青年群体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青年话语表达体系。在群团改革背景下深化共青团话语体系革新,要主动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把信息网络技术转化为共青团话语体系建设的技木优势:要以共青团组织变革和职能转型为契机,增强共青团话语建设的掌控权和主动权;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加强话语内容的供给和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增强共青团干部的话语能力。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身份如何在媒体充斥的晚期资本主义世界中发挥作用,以及应该如何培养抵抗商品化逻辑的身份。文章首先探讨了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以及德勒兹和瓜塔里的《反俄狄浦斯》这两部作品对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之间关系的分析,并指出了两部作品之间的矛盾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拉康及后拉康的精神分析及视觉文化理论进行分析,作者进一步指出,晚期资本主义视觉文化的形成和瓦解速度越来越快,使得个体获得和解除身份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最后,文章对三种激进的精神分裂症式的政治行动者进行了评论,并在一般意义上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式的政治行动对于抵抗晚期资本主义逻辑的可能性。
简介:既有研究对现实社会因素是否对网络行为有制约作用存在争议,我们从中国传统的适龄婚恋文化角度出发解读大学生微博"秀恩爱"这一社交网络行为,以回应这一论辩。以中国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5)为基础,探索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微博粉丝数与"秀恩爱"行为的关系。发现,研究生比本科生和专科生更容易发生"秀恩爱"行为;微博粉丝数更多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秀恩爱"行为,说明"秀恩爱"行为可能是现实适龄婚恋文化压力下大学生的一种应对手段。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秀恩爱"行为的互动特性导致。另外,没有恋爱对象的大学生应对这种文化压力的手段则通过表达"秀恩爱,分得快"态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