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主持人:警营中的心理服务工作者,被亲切地称为'民警们的心灵按摩师'。他们不仅懂心理学,也更了解公安、贴近公安。不久前,栏目收到一位来自基层的专职心理教官尚警官的信息,对于开展心理培训业务,她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与一些民警的交流,提出了一些问题。她非常希望通过心理场栏目与一部分专家沟通交流,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为战友服务。为了给更多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民警启发,更好地在公安机关中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本期特邀来自一线的警营心理
简介:导演郭熙志的纪录片《工厂青年》(2016),聚焦于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工人群体,并以'工厂''青年''故乡''日记'等四个章节,将工厂青年-知识青年、生产-消费、城市-乡村、中国-世界等不同维度,纳入到了对青年群体的整体性观察中来。透过该片对当代青年现实处境和精神困境的细致呈现,本文试图分析并阐明,今天的工厂青年不仅在工厂车间里完成着超负荷的生产劳动,同时还置身于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再生产过程中。而知识青年与工厂青年既共享着这一意识形态结构,又被其加以区隔。如何有效地打破这种区隔,进而破除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迷思,成为了青年人在今天必须重新思考和共同面对的关键问题。
简介:"大数据时代"被命名、追逐和普及的关键点,就在于它催生出一种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新型存在关系。正是在这一语境、元素、关系及结构的塑造下,传统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判断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数据个体、数据社会、数据关系的综合"伦理反应"。所有这些伦理关系的变革无不最终落实到作为现代文明逻辑支点的"自我"身上,并通过"自我伦理"的方式展现开来。问题的最终反思路向在于,"自我伦理"的彻底迸发和积累,究竟具有一种怎样的现代属性,以及这种属性是否具备超越"大我"的伦理可能?我们认为:"自我伦理"更新的实践诉求和根本出路就在于,大数据开启了全球共建个体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贯通、彼此呼应的现实可能性,由此决定了相关伦理实践的个体化和共同体化的双重逻辑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