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80年代中国在经济方面比其他各国的成绩都大:中国的实际社会产值增长了一倍以上。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成就黯然失色。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而又西貌多样的国家。除了象广东这样高度发达的省份以及上海和天津这样的老工业中心以外,中国还有贫穷的农业地区一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如果把这么大一个国家的发展结果压缩成弓个数字,那就会得到某种平平的印象。然而引人注目的

  • 标签: 社会产值 内蒙古 农业地区 新加坡 80年代 西藏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被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学者试图将其普造化、科学化,存在较强的意识形态情结和阐释西方国际体系合法性、同化非西方国际体系的用意,忽视了国际关系作为艺术性一面的内涵及多种国际体系并存的事实。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地区主义的发展,当中国意志非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可的地步时,经历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全面对话、并进而推动比较国际关系的诞生、实现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等阶段,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派就将得以确立。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国际体系
  • 简介:1978年以来,美国“中国家”有关中国民主化的研究视角经历了三次转换:第一次从冷战一意识形态维度转向现代化维度;第二次从现代化维度转向政治体制维度;第三次从政治体制维度转向治理维度。尽管如此,美国“中国家”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即对自由民主原则的一贯坚持,

  • 标签: 中国学家 民主化 美国 政治体制 意识形态 民主原则
  • 简介:国际格局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理论属性和取向,有关国际格局的理论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之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它还被现实主义导向了同外交政策的实用联系。现实主义本身既具有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必然影响到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品质。以此观察中国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国际格局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取向和理性主义的内涵逻辑,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它营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语境,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某种便利的条件。但是,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来看,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仍需要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做出内涵和容量上的扩张,以使这一概念更加适应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

  • 标签: 国际格局 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 中国 国家利益 国际结构
  • 简介:近年来,中国界提出了创建国际关系中国派的命题。创建中国派的要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问题意识”,二是反映中国之国际观或国际政治哲学。中国派的基本进路就是“既要研究问题,又要思考主义”。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性和学术性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只要整个学界有一种自然的分工,研究的是真问题,或构建的是具有知识增量的理论,中国派就将在健康的研究生态环境中成长起来。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政策性 学术性
  • 简介:美国政治学协会刊物《政治学与政治》(PoliticalScienceandPolitics)在2012年第3期上以“政治文明”(PoliticalCivility)为专题刊发了五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近些年在美国政坛越来越常见的不文明现象、产生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它们给美国政治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政治文明” 导论 美国政治 深层次原因 不文明行为 政治学
  • 简介:英国文化理论家阿兰·科比(AlanKir—by)是当前后一后现代主义理论阵营中的重要成员。他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影响,数字现代主义正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我们当下文化中的新的主导范式。数字现代文化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文本形式、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价值,也带来全新的文化结构、文化行为和文化意义。下文节选自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新技术如何拆解后现代并重构我们的文化》(2009)一书,涵盖了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数字现代主义的由来、数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数字现代文本的美学特征等。

  • 标签: 后现代主义理论 导论 英国文化 90年代以来 网络信息技术 文本形式
  • 简介:国学者罗斯基分析中国改革的经验和启示杨雪冬编译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G。罗斯基在《中国季刊》1995年12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改革经验的启示》一文,分析了中国改革的经验和启示。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一、改革的经验1、历史的作用。作者认为,中...

  • 标签: 中国改革 经验和启示 美国学者 商业银行 初始条件 罗斯
  • 简介:国学者瓦尔德评述西方学界对中国改革的看法文成编译美国学者安·瓦尔德在《中国季刊》1995年12月号上发表《中国转轨经济的意义》一文,综述西方学界特别是"激进派"(该派主张"休克疗法"和私有化)和"渐进派"对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看法。现将该文主要内容编...

  • 标签: 中国改革 转轨经济 西方学 美国学者 私有化 激进论
  • 简介:本期刊发的特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解读》,对2015年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欧洲经济复苏和欧洲危机的前景、恐怖主义对于欧洲社会凝聚力的威胁、俄罗斯的特立独行对于欧洲团结的影响、北非和中东的政权及社会状况、拉丁美洲的发展前景、非洲复苏的可能性以及气候协议等问题逐一进行了翔实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2015年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十五大趋势。

  • 标签: 编辑手记 政治经济形势 国际政治 社会凝聚力 发展趋势 经济复苏
  • 简介:本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栏目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议题。《理念、制度与组织化资本主义》论述了统一给德国经济绩效造成的负担,同时也阐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协调市场经济,以及其新形式是否仍然能为21世纪初的德国、欧盟和其他发达民主国家所用。《新兴市场经济体与金融危机:欧洲与亚洲是否存在制度趋同?》一文论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制度变革,并通过对比欧洲和亚洲新兴市场的发展,

  • 标签: 编辑手记 新兴市场经济体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研究 制度变革 金融危机
  • 简介:本期的访谈栏目推出了两位西方左翼学者有关农业政治经济的对话,他们结合马克思、列宁关于农业和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论述,对农业、农村阶级分化、资本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历史梳理和逻辑论证,对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农村阶级分化及其未来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对比研究。

  • 标签: 编辑手记 农业发展 资本主义 阶级分化 政治经济学 访谈栏目
  • 简介: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一书出版之后,立刻引起了世人特别是各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全书共计950页,内容广博,见解深刻,论证严密,资料翔实,有学者称此书为“过去几十年来经济领域最优秀著作之一”,也有学者将其看作是“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著作之一”。本刊今年第9期曾刊发了两位国外学者关于该书的评论,本期“访谈”栏目译介《新左翼评论》杂志围绕该书及其蕴合的思想和研究方法而对托马斯·皮凯蒂本人的采访录,访谈聚焦收入不平等、财富积累和集中、不平等与民主制度的关系、代际冲突、累进税等重要问题。本期书评栏目继续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书的最新评析。

  • 标签: 编辑手记 收入不平等 国外学者 经济学家 经济思想史 21世纪
  • 简介:本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栏目的三篇文章关注不同地区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其中,《东亚资本主义宏观结构多样性的变化》通过综合考虑外部压力、民主改革及联盟变动等因素解释了东亚四个国家或地区资本主义宏观结构的共性和差异。《收入不平等与市场失灵》一文则通过职业租金、教育租金、管理租金和资本租金等四种形式的租金解释了过去40年来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中收入不平等加剧的原因,

  • 标签: 编辑手记 国家资本主义 收入不平等 资本主义研究 自由市场经济 宏观结构
  • 简介:作为一份以译介国外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潮为主旨的杂志,《国外理论动态》一直以来都坚持对国外激进理论和左翼思潮的关注,这已经成为本刊的传统特色。在本期杂志中,我们秉持这一传统,继续关注了国外左翼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构想。

  • 标签: 编辑手记 社会科学理论 当代资本主义 传统特色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本文第一部分由《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的译者迈克尔.瑞安撰写,介绍了意大利工人“自治”运动的理论和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内格里的工人阶级主体性概念提供了线索。本文第二部分由译者毛里齐奥.维亚诺撰写,他从媒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意大利和美国两国媒体对内格里和自治运动的表述,揭示了媒体在塑造舆论共识、维护现有资本主义秩序和妖魔化工人运动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导论二《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无法在脱离历史与理论背景的状况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在这里,我会对历史背景作一非常简洁的描述,同时简要地界定工人“自治”(autonomy)这一概念。随着杂志《红色笔记》和报纸《工人阶级》的发行,意大利的“议会外的”活动(对立于从事议会活动的共产党和社会党)在60年代早期勃兴起来;其理论家是马里奥.特伦蒂(MarioTronti,特伦蒂于1967年加入共产党)、赖尼奥罗.潘齐尔里(RanieroPanzieri)、塞尔焦.博洛尼亚(SergioBologna)以及安东尼奥.内格里(AntonioNegri)。也是在这个时候,在经历了50年代长期的劳工和平之后,工厂中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战斗。在60年代,议会外的或左翼的批评针对的...

  • 标签: 超越马克思 马克思马克思· 马克思·导论
  • 简介:国学者奥弗霍尔特谈中国在太平洋亚洲地区的影响达洲译美国学者威廉·奥弗霍尔特的《中国的崛起--经济改革正在如何造就一个新的超级强国》一书于1993年在美国纽约出版,作者在书中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现将书中的"中国在太平洋亚洲地区的影响"一...

  • 标签: 太平洋 美国学者 亚洲地区 经济改革 日本企业 华侨社会
  • 简介:“英国学派”的命名让我先从“英国学派”(EnglishSchool)的命名谈起。英国学派实际上并不是“英国的”(English),而是罗伊·琼斯在20世纪80年代给它起的一个名字,琼斯声称该学派应该寿终正寝了。同样,哥本哈根学派的提法也来源于一篇强烈批评它的文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教训,即如果你要批评某个东西,那么就千万别给它命名.因为唯有名字会保存下来。

  • 标签: 英国学派 20世纪80年代 哥本哈根学派 琼斯 批评 文章
  • 简介:国学者彼得·拉特兰在美刊《现代史》第98卷总第627期(1999年4月)发表文章《反思1989年革命》,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对苏东剧变及剧变以来各国的发展作了重新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苏东剧变 美国学者 反思 1989年 1999年 重新思考
  • 简介:在过去三十年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际学术界似乎形成了某种共识:国际政治经济(IPE)正在改变着国际关系研究中“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这种二分法;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中,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IPE正在改变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和分析方法。

  • 标签: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中国 国际关系研究 全球化 国际学术界 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