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做了十多年的记者,常常被人称为“老记”。初听时,是一种洋洋自得,甚至觉得当之无愧。然而,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记者不可“老”。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放松“把关”的那根弦。政治家办报、办台,不仅是对报社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的要求,也是对每个记者、编辑的要求。但在平常工作中,当你匆匆完成采访任务交稿时,一些编辑常会冒出一句:你是“老记”了、你的稿不用看,直发吧。当时自己也觉得如此,然而就这么一念之差,差错就出现了。办报无小事,一放松就出事。回顾自己近年来报道中所出的差错,大多与此有关。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没激情。平时到基层采访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是老记了,还要亲自出来采访,还要亲自写稿?让年轻人去做吧!”这种话听多了,而且自己又真的这样认为,其结果是工作的热情减了,创作激情退了。有时,明知某事是新闻,但碍于“老记”的面
简介:江总书记在讲到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时向全党提出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总要求。这不仅是新时期我们党对每一位党员在思想上提出的总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党的各项事业的人们提出的总要求。作为从事党的新闻事业的党报新闻记者,除了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要讲学习、讲政治外,还要做到讲正气。笔者认为,讲正气不仅是党的新闻事业对地市党报新闻记者的起码要求,而且是当前和今后党报新闻记者做好党的新闻工作,当一名合格的党报新闻记者的最基本准则。笔者从长期的地市党报新闻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到讲正气,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讲正气,新闻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新闻工作作风。党的任何一项事业和任何一级工作都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
简介:记者要“记”,编辑要“编”,这似乎是一个根本用不着议论的问题。可如今,竟出现了这样不该有的怪事:当记者的不“记”,当编辑的不“编”。这不是我故意给我们某些同行头上泼脏水。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存在已久。具体表现在:有些记者参加会议,笔记本上不记一字,只到会议签名处挂个号,领取一袋子文件,就算参加了会议,回来后将领导同志的讲话材料摘出几段,文前加个“本报讯”,一篇文章就“写”成了。而编辑拿着记者的文章也不进行加工整理,只要算准字数,就算完成了编辑任务,堂而皇之推上报纸的版面,推给广大读者。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不但引起了新闻界的警觉,也引起了有些领导同志的关注。笔者就曾听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大会上公开批评我们的某些记者、编辑。他很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有些记者开会连笔记本都没带,照抄照转领导的讲话;我们
简介: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滥散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文件规定:“所有党政部门均不得通过发文件、下指标等手段发行报刊。”7月18日,中纪委、中宣部、农业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会议,部署治理部门报刊散滥、制止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工作。这就意味着报刊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化运作轨道,市场经济给报刊提供了平等、竞争的表演平台,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可自由选择的更大空间。谁的报刊办得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导向性、指导性、可读性、服务性强,读者就愿意掏钱订谁的报刊。实践证明“三贴近”是报纸的生存之本。在报纸编辑出版的流水作业中,记者稿件采写是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的工序之一。记者稿件优劣,能
简介:每一个新闻记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见报率高,作品高产是他们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觉得这个愿望可望而不可及。其实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如果你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你会发现,要成为一名高产记者并不难。首先要广交友。记者这个职业比较特殊,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每一天社会上都会发生许多新闻,如果仅靠记者自己实在跑不过来。为了充分占有和及时捕捉新闻信息,记者必须广交朋友,在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各方面都有“耳目”,通过这些“耳目”,逐渐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这样,哪里发生了新闻,他们都能及时地向你提供信息以及新闻线索。你的朋友多了,“耳目”自然就灵通,线索信息源源不断,自然你就会逐渐成为富有记者和高产记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