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认同是国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中,认同与制度化构成一个互动的关系。正向的国家间认同为制度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国际制度则为国家认同的塑造提供平台,高级制度化伴随着一个国家内化规范及认同建构的过程。探讨国家认同的含义和来源,分析认同与制度化的互动关系对于认识国家间关系的互动很有意义。二战后的欧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认同与制度化良好互动的典型例证。欧美在良好认同的基础上开始制度化进程,而在国际制度基础上的国家间交往,则进一步加深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程度,改变它们对安全、权力、利益和主导规范的认识,推动欧美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
简介: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即600年前郑和首航出海的日子,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郑和——一个原本只在历史教科书上记述的名字,拨开600年的尘雾,走进大国复兴的海洋经略,走进国人的海洋意识、海权观念,走到他应有的位置。“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500多年前,著名的希腊军事家地米斯托克利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近代,美国著名军事家马汉又在《海权论》中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600年前,郑和向明仁宗讲的肺腑之言依然掷地有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600年后,当中国人民顽强地站起来,再一次奋力地敞开胸襟、摆开迎接世界的姿态时,我们才真正明白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只有当浩瀚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成为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一样神圣的民族图腾的时候,中国才能成为太平洋上的巨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强国和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