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所谓旱作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雨养农业,一般是指年均降水量在250——400毫米,没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农业。在赤峰市确立旱作农业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我市地处贫水区,全市年均降水量为350——400毫米,蒸发量2300——2600毫米,是降水量的6——7倍。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43亿立方米,人均1050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平少60%,很多地方没有灌溉条件,有的即使能搞一些水利工程,但投入大,产出低,比较效益差。二是旱作面积大。全市旱坡地面积在千万亩以上,360多万农牧业人口中,丘陵山区人口有190万。正常年景下旱作区粮食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40%。三是旱作农业区又多属山、老、边、穷的集中地带,这些地区既属水资源贫乏区,又属地方财力薄弱和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的地区,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意义重大。四是旱地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我市喀喇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高度抓农业,全区上上下下围绕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奋斗目标,统一思想,扎实工作,使得我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农业总产值以每年6.6%的速度增长,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丰收。1993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10.8亿公斤,比1987年的60.7亿公斤增长82.5%,单产提高71.3公斤,增长62.5%:油料、糖料产量与粮食同步增长,分别增长34.4%和66%;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倍。1994年尽管遭受了严重的旱涝灾害,使粮食略有减产,但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年产。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较大,达970元,比上年增长近200元。这说明我区农业已有了一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生产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再创农业生产新水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