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黔东南侗寨T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为分析对象,考察其实践路径及效果,并从文化贫困的视角来阐释"内卷化"成因。研究发现,自循环的实物经济与互助体系是文化贫困根深蒂固的经济社会基础,在这种文化轨迹下扶贫产业被"内化消解",未能转化为增收渠道。随着现代市场的渗透,本地村民面临婚配挤压、建房异化及城市消费主义影响等家庭转型压力,但这种压力在传统文化惯习下并未转化为内生发展动力,家庭劳动力未能实现市场最优化配置,反而呈现出"间断性"务工形态,导致家庭积累能力不足,从而造成"积累与支出"的深刻悖论。国家扶贫项目的注入型塑村民"等靠要"思想,村民在"贷款"政策的"引诱"下陷入"借-还"的贫困循环之中。只有从更为根本的教育工程入手,而非只依赖产业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的问题。
简介:2013年,蒲江县大塘镇八角井村被列为成都市第三轮第一批经济发展缓慢村。村党支部以3年精准扶贫为契机,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0元上升到2015年的16000余元,精准扶贫工作被列为市级示范,'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八角井、美丽新家园'雏形初现。乡亲们说,八角井村的这些变化,得益于他们的好书记——许建国。
简介:在贵州,谈脱贫攻坚必谈教育。贵州特别重视教育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近年来的实际行动可见一斑。将教育医疗纳入"三块短板",目的是把"短板"补齐;教育"9+3"计划,加快了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在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教育扶贫成为三大抓手之一;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明确提出:今年9月份入学时,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直接按照政策规定免交相关费用,严禁"先收费后返退"……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个个有力举措,预示着贵州教育的前景,昭示着脱贫攻坚的决心。又是一年开学季,记者走进乡村,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捕捉教育扶贫惠泽下的生动镜头:乡村变了,村民富了,孩子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