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两千多年来,中国文人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但他们的生活道路往往是坎坷的,命运常常是悲凉的,北宋文学巨匠苏轼尤其如此。在苏轼40多年的任宦生涯中,曾经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长期的流徙生活,使他咀嚼尽种种人生况味,经受了深重的身心磨难,特别是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集中在他黄州时期的生活时,便发现这位曾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并不象有些学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味的寻求超越,沉醉人生,而是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痛苦,经受着极度的“出世”与“处世”的起伏和纠缠。本文则以苏轼黄州的生活经历为参照,来论述他这一时期的精神境界。
简介: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对日常生活的研究议题出现了由"晦暗"到"美好"的光明转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学界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和美好愿景等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理论视角:第一,在社会道德层次上,重新激活先哲们对美好生活阐释的本体论进路;第二,在想象意象层次上,集中转换文学家美好生活愿景的先验论进路;第三,在社会意象层次上,中产阶级美好生活追求的符号意向,以及增进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基本福利期许的意象型进路。美好生活研究实践议题具体体现在技术植入日常生活提升人们的美好感知,以及相关政策红利供给对人们美好体验的促进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中国美好生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当然有中国智慧的美好生活建设需要对此批判性地借鉴和创造性地吸收。
简介:面对困顿的生活世界,人类学家近年来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好面向。福祉、希望、幸福等一系列良善的主题成为了研究焦点。在海南美孚黎案例中,作为文化表征,灵魂几乎是所有美好价值的抽象集合。由于人人皆有灵魂,灵魂便借此复制了人与人之间的血亲关系与姻亲关系。由于血亲关系的代际延续意味着人类个体被归属于特定的血亲集团,灵魂在血亲关系的代际延续中也被归入特定的血亲集团,这使得血亲关系成为占有灵魂的文化实践形式;由于姻亲关系意味着血亲集团之间的妇女交换,灵魂也被纳入到此一交换体系中。从整体上看,由于灵魂是美好价值的文化表征,在亲属关系的运作过程中,亲属关系成为占有与交换美好价值的文化实践方式,亲属关系不仅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占有与交换的结构,也呈现出自身存在的意义:实现美好价值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