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介:以500名青少年手机拥有者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特点,并探讨父母因素和抵制效能感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40%的肯少年至少存在边缘网络成瘾行为,19.8%的青少年为手机依赖者。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这两种新媒介依赖行为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46.4%的青少年存在至少一种新媒介依赖行为。(2)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与其抵制效能感、父母行为/态度及父母行为监控显著相关。青少年抵制效能感在父母行为/态度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在父母行为监控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肯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预防干预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教师和学生知觉到的问题行为具有一致性。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学校、家庭、学生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不足.缺少长期追踪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机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向低龄延伸: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干预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专业化水平。
简介:教师对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眼动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对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对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简介:中美学生存在课堂学习行为差异的现象得到了中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作者推测,中美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的结构取向和深度取向的差异,是导致他们表现出不同课堂行为反应的一个原因.本研究采用学习风格量表和课堂学习行为量表对281名中国大学生和206名美国大学生施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学生存在学习风格与课堂学习行为的显著差异;学习风格的结构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深度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构取向的学习风格在文化组别与课堂学习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结构取向至少能部分地解释中美大学生之间的课堂学习行为差异.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的同伴集体中,通过运用自由选择的人际关系测量问卷(free—choiceSociometrieQuestionnaire),一般可鉴别出三类特殊人际关系特征的儿童,即受欢迎的“人缘儿”(得到同伴多次正向选择即作为好朋友,而很少受到负向选择)、受反对的“嫌弃儿”(得到多次负向选择,而很少正向选择)和受忽视的“孤独儿”(既得不到正向选择,也得不到负向选择)。国外不少研究者对这三类儿童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但结果很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简介:<正>一、问题儿童正常与异常的社会行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研究表明,早期的社会行为特征,尤其是典型的外显与内隐行为问题,如攻击和社会性孤癖(Achendach,1982)可以预示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生活适应问题,如犯罪(Robins,1966),精神疾病(Frazee,1953)。近年来,受社会佳态学理论(Bronfenb-renner,1979)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文化等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而且,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出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与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的关系,迄今为止,关于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几乎完全局限于西欧与北美地区。因而,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