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高僧门下收有众弟子,但能成为高僧接班人的人选却难以定夺。

  • 标签: 接班人 高僧 弟子
  • 简介:我是个高中生,刚刚过了18岁生日。所有对未成年人的约束,似乎在一夜之间都被解禁了,我无限畅快。我有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同学,叫卢花。她也对我颇有好感。她和我是同岁,和我前后脚过的生日。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互致问候。

  • 标签: 未成年人 高中生 生日 女同学
  • 简介:以474名大学生、青年教师和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筛选情境故事,建立结构性问题道德主题评定参照系统,创立道德敏感性定量记分方法,从而开发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检验。结果表明:以结构性问题为形式进行道德敏感性测评研究符合道德敏感性的本质;所开发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兼具定性评定和定量分析的特征;鉴于道德敏感性的情境特异性,测评工具的同质性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道德敏感性 无结构性问题 道德主题 测评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性价值观分为"有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性价值观"和"有关人伦人权和人际情感的保护性价值观",并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受重视和更有普遍性.研究还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的数量不敏感性、当事人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情绪、故作姿态这六个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类保护性价值观在各特征上的差异.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结构 特征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protectedvalues,PVs)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1].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保护性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考察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领域保护性价值观研究的设想.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决策 忽略偏差 框架效应
  • 简介: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焦虑 母子依恋 父子依恋 教师支持 留守青少年
  • 简介: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 标签: 母亲抑郁 母亲惩罚 父亲积极鼓励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
  • 简介: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压力事件 亲子关系 朋友支持 情绪行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