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宗教》2003年第五期转载了《求是》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宗教》一文。文章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宗教工作领域怎样贯彻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者结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和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新情况,

  • 标签: 《社会主义宗教论》 中国 宗教工作 “三个代表”
  • 简介: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其宗旨,都是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由于我们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在部分干部的头脑意识中,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非常淡薄,还存在对基层、对群众趾高气扬、指手画脚的官僚主义习气,

  • 标签: 服务意识 服务本领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 计划经济体制
  • 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国际礼拜堂社会事工组于2018年6月15目,前往无锡新吴区重度残疾人中心和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对护工、孩子及老师开展慰问活动,通过小小的粽子“迎端午、传文化,送关爱、暖人心”。

  • 标签: 社会服务 儿童福利院 无锡市 慰问活动 江苏省 残疾人
  • 简介:朱熹道统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密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密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密的批判;一朱熹道统、的建立吸收了宗密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宗密 朱熹 割断汉唐 道统论
  • 简介:业报轮回说是佛教对世间法的一种独特解释,也是佛教伦理的基础,但是其与佛教思想体系中的另一大基石缘起之间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业主张有我,缘起主张无我,这一矛盾在业思想体系中体现为“异时因果”与“轮回主体”两个问题。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诸师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讨论。本文试图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寻部派佛教到大乘唯识学中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异时因果 轮回主体
  • 简介:主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首先提出logos的观念,他主张万变的宇宙不离其“宗”,而logos就是统摄万有的原理。《约翰福音》中logos的中文译名多采用“道”。Logos既有“说话”或“理性”、“规律”之意,又有“知识”或“智慧”之意。《约翰福音》导言的“道”是基督教道的中心思想,更成为早期教父思考上帝和基督关系的重要根据,成为新约神学乃至基督教神学基督的重要基础。《道德经》以道为其系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此书中的道是其作者回应人内生命的呼唤、需要和盼望而引申出的理论,也是他在经验世界所领悟的道理的特性和功用归纳的总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约翰福音道和道德经道的异同来探讨二者的意义。

  • 标签: 《约翰福音》的“道论”《道德经》的“道论”
  • 简介:在巴利文原文经典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脍炙人口的格言,被认为是佛陀(公元前六世纪顷生于印度)在普渡众生、广施教化时亲口演说的.其中有这样的佳句:"一切命中,慧命为最","智慧乃人类之宝","智慧之光,胜一切光".根据佛教来讲,人生的目的在于证得般若.般若一词,一般地都被翻译成"智慧",但是,巴利语般若比英语"智慧"一词的含义更为深广.般若,依佛教所说,它不但是指

  • 标签: 公元前六世纪 巴利语 巴利文 思想自由 人从 一切众生
  • 简介: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宗教文本是某个宗教发源地的民族成长记录和灵性智慧结晶,宗教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手段的。从翻译文化史的角度看世界三大文本宗教的传播特点,佛经翻译呈现“使节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几乎没有宗教政治色彩;圣经翻译呈现“征服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播的政治意图明显;《古兰经》翻译带有“迁徙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布伴随着民族流动。宗教具有排他性,宗教文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趋向和鲜明的文化异质性,这使得宗教文本的翻译十分复杂,显示了宗教翻译属灵语言的重要性和翻译工程的社会复杂性。本文探讨宗教翻译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 标签: 宗教翻译 基本问题 研究进展 方法
  • 简介: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毫无疑问就是要适应新形势,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可能涉及的民族宗教问题,要在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凝聚经济社会发展力量;落实帮助扶持措施,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营造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西部经济发展的大局。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宗教工作 宗教信仰 中国
  • 简介:1859年11月,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公开发表生物进化理论。这在英国科学界、思想界和宗教界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不乏其人,反对者更众,俨然形成两大对立阵营。1860年生物学家赫胥黎和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围绕进化和神创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史称"牛津

  • 标签: 神创论 生物进化理论 《物种起源》 宗教与科学 威尔伯 基督宗教
  • 简介:现存文献,对地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道的判教结构和有关思想出发,认为南道判教是将《涅槃》、《华严》二经共同置于最高地位。北道判教则将《华严》置于《涅 》之上。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佛性当有还是现有。南道持“真性缘起”,有强调理性主义,突出主体意识和义理思辨的倾向。北道持“法界缘起”,较偏重实践。地师判教对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的几种思潮皆有所涉及,其判教的基本方法是对各种现实存在的学说思潮进行认识和分析,在批判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会通。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判教结构的不完整或不均衡性,判教的内容与整个佛教发展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割裂。但其主体意识和批判锋芒,在当时不失为一种特色,故仍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地论 南北道 判教 佛性 成实学
  • 简介:《老子》、《庄子》多处谈养生。老庄的思想,养生哲学是为灵魂,著者以为掌握了老庄养生思想就掌握了老庄哲学的重要旨趣。

  • 标签: 老庄 养生哲学 《老子》
  • 简介:有些问题本来很简单,但若把它们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就显得很复杂,相反亦然。使徒保罗所说的,"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14)原来很简单,但进到我们的中国教会里面,"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就成为一个复杂的神学问题。

  • 标签: 国教会 基督徒 基督教 圣经 文化环境 犹太人
  • 简介:当人们自信于自己的认知判断时,那不可知的疑云总是如影随形,笼罩其间。这种情形,由来已久。

  • 标签: 自性 理性 佛法 佛教 自证分
  • 简介:新兴宗教(NewReligion)一直是一个让学术界兴趣盎然却又欲说还休的概念。或许这是因为这个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奈和权宜之计。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社会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运动.各种宗教团体和准宗教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精神团体不仅在生活方式、价值观方面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巨

  • 标签: 新兴宗教 存在 宗教团体 兴起 精神 西方社会
  • 简介:道是《坛经》的根本主题。它与佛、佛性、自性、本心等词可以互换。道、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它的本性是“无二”。道的对立面是非道,非道主要是贪嗔痴等迷心。修道是从迷心到本心的过程,从迷心到本心的转变不需要漫长的修行,而是在一瞬间。从迷心回归本心即是得道、明心见性、成佛。成佛的状态是一个智慧的、充满爱的、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人成佛后,他所在的世界也就变成了净土。

  • 标签: 《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