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汪维藩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教诗人。生前一直执教于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对学生关爱有加,事必躬亲;也曾参与中国基督教两会的事工,鞠躬尽瘁、仗义执言。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以政治、神学、诗歌为他灵感的来源。他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努力推进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提出并倡导'生生神学'。今日中国教会,'基督教中国化'旧题新作,从上至下,大力推进。值此机会,汪维藩老师的神学思想,便能加倍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吾辈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走神学中国化之路的精神。梳理其爱国情怀,并以其自身经历、学效前辈、中国文化、圣经启示等方面来加以论述,以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
简介:今年十月,我有幸去新西兰毛利人聚居的部落——罗托鲁瓦参观访问。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季节变化与我国正相反,十月正值罗托鲁瓦的仲春,天碧蓝碧蓝得撩人,云洁白洁白得沁心,一大片一大片一望无涯的嫩绿草场自由自在地奔跑着一群群滚瓜溜圃的羊、牛、马、鹿,一笼笼葱郁的林木夹在其间,有的树木有几抱粗,有的树荫像大帐篷,有的树蔸连发五、六个叉叉,根枝盘错,称爷爷奶奶树。原野上有高耸人云的如火炬般的鲜红木棉花,有一丛丛开得碗口大的粉色杜鹃,有一畦连一畦的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又有一埂埂纵横交错的紫罗兰,配上黄墙红顶别墅般的民居屋前屋后多种多样叫不出名目的花,再衬托着草原上星星点点的淡黄色、浅蓝色、浅紫色的小花野花,美丽的像走进了天国的大花园。
简介:古希伯来人并没有系统的、集中的对人的看法(也就是'人论'),《旧约》更没有将'人'当成静止的、绝对的'客体'去进行'研究'。为集中说明《旧约》对人的看法,本文特地基于汪老师的'生生神学'途径,采用主题式方法对这个话题的属灵含义集中做一点探索。旧约》中对人的生命的认知,是集合了情、意、志,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要素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抓住这一点,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就不会陷入'灵'与'肉'对立的、分裂的、非此即彼的状态。《旧约》经文对人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一种一亲切感,而不会坠入西方神学主导的'主-客'、'物-我'两分或二元论式喋喋不休的思辨——古今之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的受造性、人身外心内的困境与挣扎却一如既往。我们要从赐生命的上帝与'有灵的活人'相互联系的角度,结合以色列人的人文历史、生活情景、灵命沧桑,对相关的《旧约》经文进行解读。
简介: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汪维藩教授给同工的一封信谈起,初步探究了汪教授神学思想的几个要素:继承前辈的属灵传统、三次蒙呼召的经历、对自己遭遇的认识、对新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教会的特殊认识、对'三自'爱国道路的深刻领悟和传统文化的熏染。
简介:本文主要从约翰·希克的出发,谈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人总是有以超自然的方式来探求自然的内在倾向.人的本性中第五维度,即灵性的维度,它让每个人都有信仰的可能.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含混的宇宙,包括我们认识宇宙的含混性,除了自然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也是从另一角度对宇宙的解释.但是,当我们以宗教的方法来解释宇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方法本身也具有含混性,于是约翰·希克提出宗教多元论假设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对于一些宣称体验到与终极实在本身完全合一的神秘主义,约翰·希克提出了反驳,认为对神圣者的体验只可能隐喻的统一,而不可能是字面完全的统一.
简介: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