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哪吒是印度佛教的三头六臂的夜叉神,护法神。佛教传入中国,哪吒神也进行着中国化的演变。大概在南宋时期,随着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而演为李靖之子,实现中国化。在《西游记》中,哪吒演化为玉皇大帝的战将,孩童天神,神通广大,而本相仍是三头六臂,形象是外道内佛。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完全道教化的英雄神,但还是有佛教因子。明以后的哪吒神是多种版本形象的融合,同时又成为镇水之神。哪吒神形象的演化说明中华文化最有特性,也最有包容性,因而也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活力。

  • 标签: 哪吒神 形象 养生学
  • 简介:关羽作为历史人物、传说中的人物、二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唐代以前,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很大。关羽生前,被封为“汉寿亭侯”,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宋以来,历代给关羽加封授匾的皇帝,达十余人之多!而第一个给关羽封号的,正是崇道皇帝宋徽宗。

  • 标签: 关羽 封号 皇帝 历史人物 宋徽宗 传说
  • 简介:“五蕴”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过程中,“五蕴”曾有不同的翻译,如“五众”、“五聚”、“五受阴”、“五阴”等。每一种不同的翻译,其背后都隐含有对“五蕴”涵义的不同理解,这也反映了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之过程。组成“五蕴”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又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功能,色蕴主要指的是物质的要素,但又不限于物质,其余四蕴指的是精神的要素。佛教认为,“五蕴”相互作用,共同积聚成每一个人的人身,人们不知自己的真性被覆盖,痛苦就会多一些,只有认识到“五蕴”的假合作用,才可令真性显发,而且,还要从空性的角度来认识“五蕴”。

  • 标签: 五蕴 五阴 五众 不同翻译 涵义 功能
  • 简介: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辨析道教地理学。相对于其他视角,道教的地理学是道教地理学最具特色部分。

  • 标签: 人文地理 道教 道教地理学 古代科技 地理学
  • 简介:众所周知,基督教是西方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西方传教运动深入,特别是《圣经》的翻译,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文学——特别是现代文学的园地里植下一垄垄香花畦,而耶稣作为中国文学中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更是秀而拔萃引人注目,本文试专而论之。首先来看耶稣形象是怎样进入中国近代文学

  • 标签: 耶稣形象 中国文学 基督教徒 鲁迅 茅盾 中国近代文学
  • 简介:文殊菩萨作为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在石窟造像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变化很大。通过对北朝至隋唐的石窟造像中文殊菩萨式样变化的梳理,概括文殊菩萨形象的不同式样及其产生和演变过程。

  • 标签: 文殊形象 石窟 造像
  • 简介:本文提出佛道争锋影响和决定了寒山形象的演变。寒山在较早的道教记载中是一个隐居修道者的形象,后来逐渐佛教化,演变为佛教高僧的形象。但道攀并未因此放弃对寒山的所有权,而是通过阐发寒山诗中的道教精神、编造新的寒山作品等手段,力图重塑寒山的修道者形象

  • 标签: 寒山 形象演变 佛道争锋 佛教化
  • 简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组成部门。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知道,这一荣辱观是包含我们穆斯林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与伊斯兰教基本精神相通的。

  • 标签: 穆斯林 劳动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形象 “八荣八耻”
  • 简介: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将其所承道派系属于丹阳子马钰,本文通过详细比对相关文献,认为此乃陈氏伪托。在南方内丹道派融入全真道的潮流中,陈致虚建构马钰形象并认其为本派祖师,无非是为自己传承的丹道赢得合理性,为自己的道派谋取正统性。

  • 标签: 金丹大要 陈致虚 马钰 孙不二
  • 简介:本文以宗教社会学理论为基本依据,结合神话—原型批评的研究方法,解读中国古代黄帝故事的神话学和宗教学内涵。我们认为,通过研究与黄帝信仰相关的图腾在古代神话和仪式中的表现和演变,可以较为清晰地解读出黄帝作为部落领袖和巫师在古代巫术—仪式中的活动情况,以及黄帝从古代部落领袖、巫师演变为部落最高神以及古代神祇被纳入到早期神仙群体的完整过程。同时,这样的研究也将为古代黄帝神话的诠释、整理和重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黄帝 神话 图腾 仪式 神仙
  • 简介:众所周知,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当然也为我们完整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但这些艺术典型的塑造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塑造方法有着极大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完整的人,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却完全不是如此,

  • 标签: 《西游记》 文学作品 艺术典型 古典小说 人物形象塑造 唐僧
  • 简介:松潘地区苯教中"大鹏鸟"形象大量出现在神像背屏正上方、苯教寺庙屋檐正脊中部和庙宇内的柱头上,表明其在苯、佛融合中强化的护法神身份。该形象在上古时期的汉文化、苯教和印度教记载中相似度较高,后进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不同的传播背景中又发生了变化,且演变轨迹及成因,随着民族的迁徙而复杂难辨。本文试从现存岷江上游松潘地区苯教寺庙的踏查资料中,考述大鹏鸟形像特征的多元化生成背景,并探寻变化的根源,认为大鹏鸟在多元信仰中具有重要的调和作用。

  • 标签: 松潘 苯教 佛教 大鹏鸟 多元文化
  • 简介:《宗镜录》的根本宗旨乃是藉教明宗,通过阐析教门义理以融通宗门修证。虽然在对教门义理的探讨中,它最终所取依者乃系贤首宗义,不过在整体上却是基于和同会通的立场,并未料简诸宗异同。所以贤首之外,于唯识、天台之教义,凡可为其立旨所用者,也多有资取,而于唯识教理所取尤多。如此一来,保存了其它唯识学典籍中难得见到的材料,或则在对某些唯识学问题的分析上有所深入,因而既有文献学上的价值,也有思想史上的意义,

  • 标签: 唯识学 义理 教理 教义 会通 和同
  • 简介:一、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概念随着称呼的变化——由唐代的"蕃商胡贾"、五代的"蛮裔商贾"到宋代的"土生蕃客"或"五世蕃客",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渐渐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历程。"在唐代,伊斯兰教多少还有点侨民宗教的性质。而在宋代,伊斯兰教则是中国人的宗教了。"[1]元代,色目人(以穆斯林为主要成分)地位较高。"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汉语系 蕃客 有元一代 胡贾 苏非主义
  • 简介:希伯来圣经经卷《但以理书》以巴比伦宫廷中的犹太人但以理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和其他犹太人在异邦宫廷中经受异族统治者的考验,并最终克服重重困境、得到高升的故事。经卷中的主要人物但以理和他的友人,以及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异象中出现的神与其他属灵人物等,形象鲜活,个性突出,显示出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本文从圣经文学研究视角,对经文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归类研究,并分析出作者塑造人物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经文所蕴含的神学、历史、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经文带来启示。

  • 标签: 《但以理书》 人物形象 静态—动态人物 群体性书写
  • 简介:2007年9月12至13日,福建厦门南普陀闽南佛学院举办了”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佛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当前中国佛教的现状作了深入的探讨,充分肯定了当前中国佛教出现的大好局面,肯定中国佛教界为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明确指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佛教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现在中国佛教界正在开始走上一个新的时代。但是,学者们也同时指出,中国佛教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情况,影响了中国佛教在社会的形象,所以在这个形势下,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思路,更好地与社会相适应,既要保持以往的出世的形象,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加入到整个社会的中来,这既是一个理论上要解决的难题,也是实践上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

  • 标签: 中国佛教 和谐社会 公众形象 道风建设 论坛 专家学者
  • 简介: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中直心、深心和菩提心等概念,主要出现在关于净土和道场的论述中。就含义来看,它们都表示实现或成就果德之诸行。就次序来看,它们或并列,或有其次第顺序。其内容和顺序在不同译本间有一定的差别。各注释在诠解三心在净土与道场中的修行意义时,既说明了其次序关系,也有极鲜明的自宗特色,如慧远将此地与地论思想的对应,智顗约教释、观心释的解经方法以及依圆教义的分析等。此外,吉藏对慧远注疏的吸收也值得注意。

  • 标签: 维摩诘经 直心 深心 菩提心
  • 简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走遍华夏大地的名山古寺,游人常见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布袋和尚,整天乐哈哈地笑迎四方游客。它不仅是作为佛教造像而为后人所景仰,更因为他形似疯癫、乐观知足、容忍世事的形象,而被众多的艺术家所青睐。

  • 标签: 形象演变 古代绘画 和尚 禅宗 自在 佛教造像
  • 简介:本文介绍了谢洪赍牧师百年前的非著名著作《名牧遗徽》一书,指出本书如实地揭示了19世纪传道人群体的中国个性,并显明了中国教会史研究上从传教士到中国基督徒视角的转换。

  • 标签: 谢洪赍《名牧遗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