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罗燚英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教山岳真图由原始的山岳地形图衍化而来,当道教赋予其神学意义后就形成了道教独有的山岳真图。这些表面上形状相近的山岳真图所体现的道教神学意蕴却各有不同。人鸟山真图、五岳真图、酆都山真图分别对应道教之天界、地界和冥界,其神学功能也判然有别。其中人鸟山真图强调具有哲学本体和终极意义的“道”。五岳真图具有“正人天之分野”的神学功能,即协调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酆都山真图所追求的“正人天之纽”,则体现为生身得度、死魂受炼。

  • 标签: 真形 道教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 哲学本体 自然环境
  • 简介:“九年易”在魏晋至唐宋年间风行数百年,许多道教内修派别皆有所认同。到明清时,“九年易”的观点杳无踪迹,似乎毫无影响。这是因为“九年易”说与内丹学有着完全不同的人体观念。随着内丹学的大行其道,这一理论渐渐沉没。然而,这两种对立的观念在清末时期武术领域试图实现双方的圆融,并影响到了现代道教内修实践。

  • 标签: 九年易形 九易 内丹 武术 易筋经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了,但有很多人对于佛教,每每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或不明佛教里很多义理。认为佛教的理论是一切皆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认为佛教只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宗教,将人生推至虚无飘渺、无所求、无所拥有,一切都不值得依恋的观念里的消极信仰中。其实事理并非如此,佛法里所说“空”的意义,是有着高深的哲理的。很多对佛学有深究的人,已在很多论说里有多种解说。受空、色空、识空、想空、行空……。以上种种,大多都从空相方面着眼解释。有关物质的空性问题,“心中无一物”便是一切皆空了。都是从精神状态(即世界观)里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空性,观想到空,便是空。

  • 标签: 佛学 中国 义理 宗教
  • 简介:真主的仆民们!真主确是在大地上使人类做他的代治者,以便使人类的行为举止、社会关系、法律、组织、体制、制度,还有公正、明智、特慈、友善、尊重等,显示出真主的特性。真主制定的教门是什么呢?命令世人的是什么呢?须知,它就是在今世生活中要人类之间长期保持亲善、公道,远离作恶。惹真主恼怒的是在大地上自高自大的人,他们确实把大地变成了他们破坏的目标,把他们的兄弟变成了他们不义的对象。

  • 标签: 服务社会 信仰 行为举止 社会关系 真主 人类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吸收传统的井宿主司水事的观念,将"月宿东井"日作为沐浴养生的吉日,并结合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认为"月宿东井"日还是存服月之黄华、天人共浴的日子,有助于得道升仙。这种观念发展至宋代,逐渐被用于祭炼科仪中。法师在祭炼仪式中通过存想身体内和天空中的井宿图景,将井宿的司职运用于为亡魂沐浴和水炼,从而有为亡魂涤荡形骸和改变亡魂生存状态的功效。从道教对井宿的信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以"月宿东井"日沐浴养生,还是在祭炼仪式中存思"月宿东井"图景为亡魂沐浴和炼度,无不体现出道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天人合一"观。

  • 标签: 井宿 沐浴 祭炼 天人合一
  • 简介: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其铭文等的合称)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早期道教题材的内容十丰富,保存有很多汉代重要神祇的图像及其名字的铭文,太上老君图像及铭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收集整理的51幅鸟喙人身图像和灵鸧铭文真切地反映了太上老君在汉代的真与雅号,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这些以往不太被注意的汉画材料的有效识读,对于补阙纠正汉代信仰世界的原始面貌和早期道教基本形态研究中长期存在魏晋以前太上老君没图像这样的失误,具有十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汉画 鸟喙图像 灵鸧铭文 太上老君
  • 简介:"乘"这一词,本义是运输工具,指车乘,在佛教经典中,用它来比喻能够运送众生到解脱果地的佛陀教法.以"乘"判教的源头在印度,佛典传译到中国之后,这个词又衍化出更为复杂的涵义.,是法藏的判教论著,也是法藏的佛学概论,其在讲说"同教"时,把佛陀一代说法,进行了乘.我们把这些关于"乘"的名相,进行分析.

  • 标签: 华严 同教
  • 简介:本文主要围绕作者发现的清代钦命勘中俄科塔边界大臣于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六日给哈萨克部落头目所写的文书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对文书进行拉丁字母转写和中文翻译,其次结合自己的调查资料和有关史料,对文书中提到的人名、地名、中俄边界谈判地点和中俄分界线进行考证。本文对研究中俄边界谈判和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中俄科塔边界 察合台文文书 分界线
  • 简介:教宗方济各9月4日主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大礼弥撒,册封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为圣人。70位枢机、400位主教和1700多位司铎与教宗共祭,12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友参礼。教宗称赞德肋撒修女藉着款待和维护人的生命,总是乐于服事众人;她是穷人的母亲和慷慨施天主慈悲的人。

  • 标签: 修女 慈悲 天主 慷慨 主持 加尔各答
  • 简介:《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记录,受到历代信徒的尊重和研读,我们奉之为行走天路的脚前明灯,一天也不可少的灵命指南。因此,《圣经》在我们基督徒心目中具有无上的权威,是我们认识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基督徒生活、行事、为人的指南。目前,办好教会,加强

  • 标签: 圣经 历史文化背景 文化差距 启示 释经 经文
  • 简介:本文指出非有非无的中观思想方法是《坛经》的基本思想方法,并历史地分析了惠能对这一思想方法的彻底贯彻而产生的思想在中国心性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坛经》佛性论、本心论及心性关系三方面进行了条分缕析。

  • 标签: 《坛经》 佛教中观 思想方法 惠能 佛性论 中观思想
  • 简介:佛学诞生二千五百多年来,在世间人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度昌盛,几度衰竭,时而被人污染神秘,时而被人怨起贬杀,很难以其本来面目真真切切地显示于社会,应了“好事多磨”这一条世间哲理。由佛学这种长久坎坎坷坷的进程,造成不少人对佛学的误知误解。剖析所有误解,我以为最为普遍的误知是将佛学视为一种空洞的学说,视为对未知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构想,是一种渺茫的精神寄托。由此认为佛学对现实世界是视而不见的,是不正视现实的,或者说对现实世界是无能为力的,是束手无策的,是回避的。因而许多人轻视佛学,不承认佛学的社会价值,有人甚至认为佛学是闲人之学,认为佛学与现代科技十发达的现实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 标签: 佛学 物质观 应用学科 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