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是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的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的工具,只具有手段的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是作为一
简介:<正>《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允妻阮氏贤明而丑,允始见愕然。交礼毕,无复入意。……允入,须臾便起。其妻捉裙留之。
简介:评《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蔡子文《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一书由徐顺教、季甄馥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集体创作,著名哲学家冯契任顾问,并为该书撰写了《代绪论─—论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简介:<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其毕生致力于改革旧中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中,时常论及道德问题,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途。”(《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64页。以下引该书均只注卷、
简介:在当代社会里,科学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又使人类得到了充分的物欲满足,多元文化则使人类实现了心灵的解放.在此条件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必定会大行其道,并对具有普遍性、崇高性的道德提出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和道德权威的失落,明智的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拯救道德以提高人类素质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良方.
简介:<正>史宇澄副教授主编的《认识你自己——论人之为人》(农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24万字),是一本颇有特色的人生哲理新著。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十章。前三章为“人性”、“人情”、“人欲”,旨在寻求“真人”,探讨“为人之本”;中间三章为人道、人伦、人事,意在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论语〉哲学》一书,这是国内少见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论语》的书,但就书名来说,这本书就有浓厚的西方哲学的韵味。不过,综观整书,作者不过是给《论语》涂上了西方哲学的底色,其精神依然是中国的,是传统的,是儒家的。《〈论语〉哲学》的西方哲学底色的色调是丰富多彩的,本文略述一二。
简介:笔者认同哲学的开端是惊异,惊异是带着欣喜的倾身聆听和凝神思考。走近哲学是生命中的一种惊喜,是满怀感恩的洗礼。人应该在对生命的敬意与惊异中感悟哲学。张世英指出:"哲学之为哲学,或者说严格意义下的哲学,乃是源于对世界整体性把握这样一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的惊异。
简介:《论语》对中国文化具有奠基的作用,《论语》的研究是推动中国哲学发展的动力。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21世纪保护本土文明的世界浪潮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需要对《论语》研究进行新的探索。
简介:“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时,有人担心这一方略是否会带来人治的后果,也有一些法学家则对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最好的治理方式是法治,因为法治实质是法律家之治,而且我们也可以培养充分而全面的法律人才,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简而言之,法治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相反,德治却不具有。所以“在法治正在全面推行的社会里,德治应该缓行”。面对这一质疑,伦理学工作者必须做出解答,当然这
简介:道德资本是特殊的资本形式,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培育、应用和管理好道德资本将是企业获取更好效益和更多利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西班牙的阿莱霍·何塞·G.西松围绕领导者的道德资本而展开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和有借鉴意义的理论。
简介:于2015年出版的《我在故我思》是孙伟平先生多年来"边走边想"的结晶。全书围绕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着重描绘了作者深藏心底的历史回忆与现实反思。全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说故事,话人生"的方式,将人生的喜怒哀乐与人性的纷繁复杂紧密相连,将深奥、睿智的哲学道理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发人深省,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简介: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的理论构成,并以万俊人教授的《寻求普世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运动的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的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的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的信念。
简介:黄裕生的《站在未来的立场上》一书,作为一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讨论的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的核心论题是为自由的绝对优先性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的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的探讨。
简介: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简介:对“价值合理性”和“选择意识”的重视是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的价值追求所在。在哈贝马斯看来,哲学自形而上学、黑格尔之后,正在向合理性理论归拢,这就赋予合理性以哲学准绳的使命,一切形态的哲学理论必当接受合理性的审视。康德、罗尔斯的道德义务论以不同的方式宣示着其理论的普遍性,但经由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的审视之后,他们立论前提的“工具性”、“封闭性”和“主体性”等有限性特征暴露无遗。由此可见,把立论前提置于“开放性”和“主体间性”之上,有助于促进义务论的普遍性重建。
简介: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的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的。
简介:朱贻庭教授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伦理学大辞典》,于2002年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国内伦理学研究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大辞典》用词条形式总结并折射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反映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精神,综合反映了伦理学尤其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社会转型时期诸多领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大辞典》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伦理学学科更加蓬勃地发展。综观全书,《大辞典》具有如下几点特色:
简介:首先对江畅教授在西方德性伦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表示祝贺!江畅教授以300万字写就《西方德性思想史》四卷本的皇皇巨著,并且是以不到五年时间写就,在国内几乎没有第二人有这样的高速度和这样惊人的高产。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中心话题可以说是"俄罗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是和"俄罗斯思想"密切相关的,俄罗斯人希望从"俄罗斯思想"中找到民族的共识,找到自己的未来道路和精神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思想的一些传统流派获得了某种复兴,"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受到关注,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取向。
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评《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
陶行知教育伦理思想述要
道德建设的新思路——评《道德信仰论》
《认识你自己——论人之为人》介评
《〈论语〉哲学》的西方哲学底色——评周海春著《〈论语〉哲学》
回返哲学的家园——评戴茂堂、李家莲著《哲学引论》
继往开来的哲思,与时俱进的“正名”——评周海春著《〈论语〉哲学》
法治社会的德治理论——评《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
六论道德资本——兼评西松著《领导者的道德资本》
于细微处见大义——评孙伟平著作《我在故我思》
论全球伦理的理论构成--兼评万俊人先生《寻求普世伦理》
为自由的绝对优先性辩护——评黄裕生的《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的补白:评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
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的价值追求——兼评康德、罗尔斯义务论的有限性
自由个体的孤独与凉甜: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伦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评《伦理学大辞典》
西方德性伦理思想史的扛鼎之作:评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
俄罗斯价值观的系统阐释——评张丽君著《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