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立场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评价对象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一定形式。道德评价重要前提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佛教慈悲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利益与幸福做贡献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佛教伦理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融合。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利他"实践。这是池田基于天台《法华经》智顗大师利他宗教哲学思想,践履于社会原点。这一思想对于伦理道德风尚提倡,转化为社会向善、向上、向高尚正能量,有借鉴价值意义

  • 标签: 慈悲与利他 慈悲的正能量 池田宗教哲学思想研究
  • 简介:"努斯"(Nous)是西方哲学中重要范畴,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首先由阿那克萨哥拉提出,随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努斯理解为为人类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在这一转中努斯构成了人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基础,也即人"知""行"统一基础。在这个层面上,人通过"知""行"进一步导向人类价值追求对象——德性幸福,从而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整个伦理学体系

  • 标签: 努斯 理论 实践 德性 幸福
  • 简介:讨论效率经济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伦理工具价值,而应当将伦理内在价值工具价值两者结合起来.伦理本身也是一种效率,同样是企业值得欲求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一种综合效率提升.

  • 标签: 效率 综合效率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 简介: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永恒价值理想,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一个难点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公正原则受到社会现实极大挑战,公正原则普遍实现与否,将决定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成败。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从公正制度基础、公正基本原则公正原则实现条件等几方面阐述如何以公正为伦理标准来推进城市反贫困工作。

  • 标签: 公正 城市反贫困 伦理标准
  • 简介: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内部看,他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因而属于知识学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验证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继承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伦理学范式转变;最后,从现代性批判角度看,费希特德性伦理学转向意味着他对现代社会中自我封闭原子式个体解构对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批判,并在正义与德性何者优先争论上主张德性绝对优先性。

  • 标签: 伦理学 道德学 知识学 现代性批判
  • 简介:法律中包含了伦理性内容技术性内容,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法律都有着伦理道德基础。道德法律是立法中普遍现象,它经历了从伦理、物理再到法理,最后成为法律过程。道德法律具体方式包括道德向法律直接转化间接转化,法律最后拥有了技术性国家强制性特征。从道德法律表现形态上看,它包括道德义务法律道德权利法律,以及道德公法道德私法。在道德法律过程中,道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法律价值基础,演变成一种制度性伦理形态,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道德法律化 伦理 法理 法律的技术性
  • 简介:儒家为已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儒家为已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精神实质,一是成人成圣心性之学,而非功名利禄事功之学,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二是对人自我完善、安身立命内在价值弘扬,是对人不受外在功名利禄所役独立精神主体性肯定;三是对为学正确学风倡导,对功利、虚浮不良学风贬抑。其现代意义体现为:第一,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提升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克服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思潮过于膨胀偏颇有积极借鉴意义。第二,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内在价值,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作用。第三,对于端正学风教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工具偏颇不良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儒家 为己之学 精神实质 道德价值 主体性 学风
  • 简介: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对政治主体肯定性价值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进步、政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政治文明
  • 简介:非暴力不杀生、慈悲、众生平等、无情有性是佛教伦理核心概念基本命题,体现了佛教自然伦理逻辑内涵体系特点。"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属于消极非暴力,其内在"慈悲"精神属于积极非暴力,其伦理学基础是"众生平等",体现了宗教伦理、社会伦理自然伦理统一。"无情有性"在众生平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道德关怀空间。佛教伦理以服从自然律、以自然万物为关怀对象和顺乎自然无中心,突显了自然伦理本质特征。不杀生慈悲基于对个体生命尊重众生之间同情,与现代环境伦理学个体主义仁慈主义相通;众生平等无情有性以对生命共同体自然界道德关怀,与现代环境伦理学整体主义自然主义相通。佛教自然伦理以个体与整体统一、仁慈与自然统一、学理与实践统一,为现代环境伦理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佛教 自然伦理 非暴力 慈悲 众生平等 无情有性
  • 简介: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生生”“时”“道”构成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最基本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是阴阳二气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状态万物之间相互关系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存在状态、机能发展趋势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变化节奏、节律阶段性,天道人道结合点,人类对自然认识表现在对“时”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舍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道是自然界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规则价值。“气”“通”“”“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对自然界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行为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 标签: 儒家生态哲学
  • 简介:追求人类自身内部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是当今时代必然要求。佛教平等观念特别是其中体现出包容精神,对于人类和谐观念的确立富于启发意义。文章论述了佛教平等观包容精神,分析了佛教包容精神形成理论原因,并探讨了这种包容精神对当今时代人们和谐观念正面意义

  • 标签: 佛教平等 观包容精神 缘起论 伦理意义
  • 简介:“公共文明”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特指公共生活领域非野蛮秩序状态,属于秩序文明范畴。这个概念出现反映了中国人对社会结构变化敏锐把握与道德建设自觉。从伦理类型角度看,公共文明属于行为论伦理范畴而非品德论伦理范畴。它价值原则是正义,形式原则是法治,本质则是对他人、自己尊严与权利平等尊重与维护。

  • 标签: 公共文明 公共生活 秩序文明 正义 法治 尊严与权利
  • 简介: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根基之所在,因此,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根基、传统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思想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构成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路径这三个方面来厘清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中所发挥作用,由此,将传统文化弘扬创新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创新
  • 简介:<正>专门把法律关系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伦理学中独立出来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 标签: 法律伦理学 总论 道德问题 道德关系 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
  • 简介: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关于世界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乘积就是效用(u),即:u=f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科学

  • 标签: 事实 价值 效用 事实与价值函数
  • 简介:儒家以其特有的超越理念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儒家“内在超越”有两个基本要素与市场经济精神生活方式转变相适应:一是“在世超越”,二是责任意识。儒家超越观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重要思想资源。

  • 标签: 儒家 内在超越
  • 简介:启蒙就是敞开人思想,让人从黑暗走向澄明阳光之下。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着其固有的基本结构,时代巨变,使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现代转型与构建迫在眉睫。传统价值观念现代构建是一种自觉自主思想引领,具有重要启蒙意义,要求中国人告别干瘪价值条例或价值规范,走向心灵深处情感认同。戴茂堂教授新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基本结构现代建构》兼顾了传统与现代、保守创新、说理实践,凸显了作者心怀社会高度责任感,有匡正时弊、直击人心之功效。

  • 标签: 启蒙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现代 建构
  • 简介:经济全球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合法代表者地位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基础和丰富意义。经济全球背景下培育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崇洋媚外心理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经济全球背景下培育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需要。经济全球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爱国 价值观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