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阴阳"是传统中国哲学的古老学说。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的基础,但事实上,中国的阴阳思想为18世纪欧洲情感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阴"可以理解为潜在能力,"阳"可以理解为理性目标,二者具有必然的补充性。阴阳可以视为个体和整体意义上的道德情感论的基础,并有可能通过阴阳范畴将情感主义伦理学加以规范化。

  • 标签: 道德情感主义
  • 简介:道德情感长期被作为道德哲学的伦理学所疏远是不应当的。事实上,道德不能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道德情感对于道德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道德情感的超越性上。道德情感的超越性表现在:超越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超越一种普遍必然性的假定,超越一种客观有限性的局限。其中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最核心的,超越普遍必然性和客观有限性是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的必然延伸和逻辑结果。只有努力去揭示道德情感的超越性,我们才可以体验到道德情感展现出来的人生特有的融通性、自由性和无限性。

  • 标签: 伦理学 道德情感 超越性
  • 简介:道德情感是人所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相伴而生的,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的力量和源泉。本文在对道德情感进行伦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相通性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今天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情感缺失问题指出,道德自由的境界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和谐统一的境界,人类要走向道德自由的理想王国就必须将道德情感还原于人的生活世界中去,给予道德情感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道德自由
  • 简介:通过讨论和分析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作用和实现路径,可以看到,大学生情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情感教育应该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大学生情感教育路径的探讨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培养、社会熏陶和自然陶冶四个方面入手。

  • 标签: 大学生 情感教育 路径
  • 简介:哈奇森认为,道德的根源不会来自外在于人的外在自然,也不会来自人的理性、知识、最高者的条律以及利益,只会来自人的情感。作为道德判断的对象,情感构成了道德判断的起点;在道德判断过程中,以情感为基础的道德感官是唯一的判断依据;作为道德判断的结果,对人的情感以及受到情感推动的行为的激发是道德判断的唯一目的所在。

  • 标签: 情感 道德 道德感官 人性
  • 简介:差序格局既是当下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面对的、既存的社会事实,也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现代文明必须加以理解和超越的障碍性要素。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交往中的必然体现出道德情感的差序格局。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也随之呈现封闭性、私人性、排外性的特征。在现代社会,以血缘、地缘等为基础形成的自然形式的道德情感已经失去生存的土壤,迫切需要一种与公共化、开放性、理性化为特征的生存样式相契合的情感形式——公共情感。它是人们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状态之下,在高度的自由自主的基础之上,越出个体的狭隘性、私利性,走向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公共合作所展现出的合作性、互惠性、利他性的情感形式。道德情感在生存实践中得以生成、展现。正是生存实践赋予人的自然意义上的情绪、意志、欲望、性情以道德内涵与道德意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性品质,为道德情感的社会运用提供担保。现代公共实践让每个参与社会合作的人在情感状态下,可以越出个体狭隘、自私,关心他人,走进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他人发生情感互通。

  • 标签: 差序格局 公共化 道德情感 生存实践 公共实践
  • 简介: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哲学思潮中,较之于学者们普遍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的休谟的情感主义传统反倒更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德性伦理学在当代复兴的思想源泉,在与儒家德性论会通的语境之下尤其如此。当代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印证了休谟的移情观念,而这一移情观念又可以用来对道义论进行一种情感主义的辩护,即一种建基于移情观念的当代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

  • 标签: 德性伦理学 情感主义 理性主义 休谟 移情
  • 简介:尽管"情感"在传统伦理学理论中不是一个受到重视的词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情感不值得被关注。在当今农村社区生活中,以人情消费为表现形式的感情——"人情"——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呈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把情感确定为伦理学理论的关键词,以情感为路径来构建农村社区伦理,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指明农村社区伦理建设的情感之路。"人情"不是道德情感的基础,也不是道德判断的基础,相反,"人情"想要成为道德的情感,有必要经受道德情感主义的道德判断。道德意义上的人情是真情,使农村社区生活回归真情,既是我国当代农村社区伦理建设的理论任务,也是道德情感主义理论自身面对的巨大现实挑战。

  • 标签: 情感 人情 道德情感 道德判断 农村社区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表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的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的情感路径。

  • 标签: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亚洲 情感挑战 情感路径
  • 简介:信任只能发源于人们的共同生活实践,尤其是日常生活实践。个体的生活经验(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经历)是生发信任的内在根基;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制度等社会机制是生发信任的外在之源。日常生活中,信任的惯性和排他性可能对信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判断对象的可信任性和可信任度,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根据日常生活实践本身的内在规律,来推断已有的信息,做出合理的结论。

  • 标签: 日常生活 信任 惯性 排他性
  • 简介: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 标签: 道教 中国古代 伦理思想
  • 简介: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是关涉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重视道德建设。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以"仁、义、礼、智、信"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典型内容的中华传统道德,能够通过对农村社区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培养和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传统道德 农村 伦理型社区
  • 简介:道德作为行为规范有非制度化、非强制性特点,道德准则必须经人内化才能发挥作用.良心是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道德自律性的体现.没有良心,道德的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良心的作用表现为对行为的评判、督察、反省和自律.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形成人的良心.社会应设法形成有利于人们形成和发挥良心作用的环境条件.

  • 标签: 道德 行为规范 良心
  • 简介: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 标签: 西方 宗教 宗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 简介:“市场公正”是指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蕴涵的,并渗透于各项市场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等环节以及市场机制顺利运行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或精神。然而,政府的不当作用与干预,极易引起供求、竞争、价格等市场机制的扭曲,造成不公正的利益分配过程和局面,降低市场经济公正程度,损害市场公正。所以,政府应充当一只灵巧公正的手,在确定好政府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进行科学适度的干预,在实现市场公正与效率的基础上,追寻更理想的公正与效率。

  • 标签: 政府 市场 公正
  • 简介:随着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的主题发生了现代转向:从以"善"为核心的德性伦理学逐渐向以"正当"为核心的现代道德哲学转变,其中康德的伦理学在此次转向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联系传统的德性伦理学和现代道德哲学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正当 德性 分离
  • 简介: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之所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传统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构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这三个方面来厘清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创新
  • 简介:"努斯"(Nous)是西方哲学中重要的范畴,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首先由阿那克萨哥拉提出,随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努斯理解为为人类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转化中努斯构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也即人的"知"和"行"统一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上,人通过"知"和"行"进一步导向人类的价值追求对象——德性和幸福,从而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整个伦理学的体系。

  • 标签: 努斯 理论 实践 德性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