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9月6日在同济大学举行,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I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文艺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审美经验与美学的本质、中西美学比较、美学与艺术理论、造型艺术的美学问题等美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展开讨论。

  • 标签: 文艺美学 学术研讨会 精神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同济大学 当代
  • 简介:7月27—28日在吉林大学召开,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台湾辅仁大学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1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4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视角探讨。吉林大学孙正聿、台湾辅仁大学陈德光等32名中外学者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 标签: 精神生活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人 现代性 吉林大学 台湾地区
  • 简介:“儒家精神”,是中国文化中一件不可能忘却的“遗嘱”。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释读为某种“哲学”或某种“宗教”,也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诠释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或一种行为的“实践”。因此提出一个“儒家精神”的问题以讨论之。

  • 标签: “儒家精神” “性” 民族文化 “践形”
  • 简介:从道德视角来审视,慈善包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和人文诉求,体现了对生命和人的价值的敬畏。慈善之爱表现了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的人道精神;展现了一切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关爱所有人的博爱情怀;体现了超越一切功利考量的无私奉献精神;折射了从动物到人的伟大历史进步。

  • 标签: 慈善 人道精神 道德精神 价值理念 无私奉献精神 社会保障
  • 简介:<正>《易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历史和人生经历表达“易道”。所谓“易道”,就是这四千九百多字及六十四卦排列所表达的中心哲理,这个哲理由三个因素组合而成:一、波浪起伏原理;二、事物发展的连贯性或叫做因果性;三、世界总是不停地演化的,或叫做变易。要证实这就是原著的中心哲理并不太困难,作者已很有心地将它们同时安放在三个重要的地方:(一)卦画的排列,(二)卦爻辞中不同程度,不同吉凶方向的判断辞,(三)卦爻辞中频繁出现的哲理警句。

  • 标签: 易经 原著精神 六十四卦 哲理 周文王 作者
  • 简介:作为中国“轴心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希望以道德化政治,实现天下有道。他提出士人修养的“浩然之气”,在士人与君主的关系上主张“道高于君”,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则倡导“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在此基础上,孟子推出了四种士人典范。而在孟子这些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乃是对德性的张扬,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他明显偏重于前者,这是孟子关于士人精神的特色所在。在孟子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信仰和勇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孟子是一位信仰道德的“宗教家”,而不是一位代表智性的“学问家”。

  • 标签: 孟子 士人精神 政统 道统 学统 德性
  • 简介:<正>李泽厚先生曾说过:“《老子》是由兵家的现实经验加上历史的观察、领悟概括而为政治——哲学理论的.其后更直接衍化为政治统治的权谋策略(韩非).……贯串在这条线索中对待人生世事的那种极端‘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给中国民族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是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因素.”(《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78页)这个认识无疑是合理的.不过,对于三者的精神特质和承传异变的逻辑脉络尚未进行具体阐述.本文拟就此方面谈一点体会,浅陋之处敬请指正.

  • 标签: 实践理性 《孙子兵法》 《老子》 《韩非子》 理性精神 “术”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 标签: 易学 中华民族 创新精神
  • 简介: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凝炼出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三种精神,即修身精神、仁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对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儒家思想 知识分子 精神
  • 简介: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使社会生产力象魔法似地增长,但也撕毁了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所许下的种种诺言。代替“自由、平等、博爱”这一格言的是“步兵、骑兵和炮兵!”阶级斗争一步步地把无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1871年3月至5月,巴黎无产者创造的公社便是无产阶级直接掌握国家政权的伟大尝试。

  • 标签: 巴黎公社 民主精神 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 社会生产力 十九世纪
  • 简介:作为一个伟大的智者,孔子既仰望“天文”,又俯察“人文”。他关注现实人生,着意思考生活的真谛。孔子着力为生活辩护,主张人有追求物质满足的权利;他认为这种权利就是人人共享的,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各得其所的公平的社会。孔子还倡导人应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应注重对生活精神意义的品味。

  • 标签: 孔子 生活 精神品味
  • 简介:一走出“轴心文明”20世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具有很强解释力的原创概念:“轴心时代”,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副产品:“轴心文明”与“轴心意识形态”。

  • 标签: 哲学对话 道德形态 人类文明史 精神 伦理 雅斯贝尔斯
  • 简介:“乘物以游心”的庄子在乱世以自由逍遥的精神追求探究人生意义,执着的行魂史铁生处盛世思接远古,以个体的自由精神彰显生命本色。前者的自由精神是在时代之匣里对必然人生命运的结果性追求,后者的自由精神是于个体的偶然命运之殇里传递过程的美好。二者穿越时空对自由精神的多向度诉求使得人类的普世价值历久弥新。

  • 标签: 自由精神 个体之殇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标签: 《周易》 民族精神 民族道德 创新精神 改革精神 与时俱进
  • 简介:近代以来的领域分化是由家庭发端的。家庭功能的分化,现代家庭对传统家庭的取代,为近代社会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日常生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才得以各自生成。对这一过程,乌托邦思想家有着高度的敏觉,看到了“公”与“私”开始出现的矛盾,因此,他们多有废除家庭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公”与“私”的矛盾最终是在现代政治建构中得到化解的,是在“代议制”中得以调和的。当人们找到了“公共利益”形成的途径时,实际上也找到了建构公共生活的方式。但是,今天的公共生活还流于形式,只是朝着实质性公共生活过渡的准备。

  • 标签: 领域分化 乌托邦 公共生活
  • 简介:3月7~8日在天津召开,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部分院校和科研机构的4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立国研究员和钟会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哲学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天津 生活世界 上海社会科学院 论坛
  • 简介:此前学者都将庄子“命”论归结为“安命论”。然“安命”无法最大程度涵括庄子“命”之全部思想主张,故无法传达庄子“命”论之真精神。而“达命”,含有通达“天命”、洞达“生命”、遂达“性命”、达观“运命”四层深刻义涵,不仅最大程度涵括庄子对“命”之全部思想主张,又全面传达出庄子“命”论之真精神。故应将庄子之“命”论,归为“达命论”。

  • 标签: 庄子 命论 安命 达命
  • 简介: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莫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道”的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的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 标签: 周易 民族魂 鲁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