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研究对象第三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而第三

  • 标签: 何增科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民主制度 社会责任
  • 简介:近年来,学界和政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于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事实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寻求解决途径时,最初人们更多期待寄予小城镇,近来特大城市、大城市作用重新得到了肯定;而居于中间、同时也十重要和具有效率层次-县级城市(县城和县级市)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意义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发达地区县级城市之所以没有得到普遍而充分发展,主要症结是多数县级城市既远离市场偏好,又远离政策偏好.因此,要实现县级城市充分发展关键在于有效地复合多种动力;同时进行合理战略定位积极制度创新.

  • 标签: 作用 经济发达地区 城市化 县级城市 政策 市场
  • 简介:在孔子观念重塑下,殷周以降盛行“德”思想已从统治者用以自我解释政治工具转变为儒者群体对公共秩序伦理规设。透过观念新意义发掘,可探寻到其间蕴含言论立场改变与价值诉求变化。孔子言论中“德”主要表现出种向度诉求,分别是针对统治阶层德政规劝、面向普通民众德教期待以及儒者群体德性自觉,而这种向度之间又具有紧密内在关联,一并体现了“道德第三方”对天下秩序普遍关切。思想言论第三方立场及其引发价值诉求多元化,是我们探讨孔子学说需要重视问题。

  • 标签: 孔子 德论 道德第三方 多元诉求 伦理向度
  • 简介:从先秦到汉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奠立时期,思想家们对天人关系有不同理解和解决方式,由此而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开展不同向度。《易传》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从天道观向度展开,其特点是天、地、人才并举推天道以明人事,其“天”主要是自然之天。思孟派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从心性论向度展开通过对“心”、“性”两个重要概念阐发,最终将道德终极来源锁定在超越形上之“天”,该派之“天”主要是义理之天,成为后世儒家之“天”正宗主流。

  • 标签: 天人合一思想 《易传》 思孟学派 儒家 向度 “天”
  • 简介:G.A.柯亨,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于英美的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1990年代以来柯亨围绕平等、自由、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研究。柯亨政治哲学研究源于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转型,通过与右派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左派平等自由主义者罗尔斯论战,展示了他独具特色激进平等主义立场。这样极左平等主义,尽管有理论上魅力,但在现实中毕竟是一种幻像。

  • 标签: 自由至上主义 平等的自由主义 激进的平等主义 幻像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善去恶是格物”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疑难进行了相应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在“天泉证道”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天泉证道纪》是条最为基本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价值导向。

  • 标签: 儒家 责任 自己 他人
  • 简介: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时间里,黄河角洲境内史前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滨州大地。期间,现黄河角洲一带有两次较大文化繁荣时期,第一次龙山文化时期,此后经过岳石文化较为短暂文化衰退,到了殷商周初再一次迎来了文化大繁荣发展时期。

  • 标签: 黄河三角洲 龙山文化 殷商 文化大繁荣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个文本中讨论“知识”“信念”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理想国》。《美诺》《泰阿泰德》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冲突。《美诺》《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试论徐福思想品德赵志坚,安克骏徐福是秦代著名方士、伟大航海家、中日友好使者。但是长期以来,他思想品格却很少学者们注意,这是因为有关他史料太少,所以很少有人有兴趣去发掘这一难度极大课题。但是,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功业伟大人物,...

  • 标签: 徐福 阴阳五行说 长生不死 思想渊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 理论基础
  • 简介:由“理”“象一所昭示两种不同思维形式出发,形成了解读《周易》文本两大阵营——义理易学象敬易学·义理易学阵营中王弼、程颐易学凸现了《周易》“理”世界超越性,象数易学揭示了《周易》“象”世界对于彰明“理”世界关键性.朱熹基于《易》本h筮之书立场。既强调了“理”世界超越性·又突出了“象”世界对于彰明《周易》“理”世界关键性.

  • 标签: 周易 象数 义理 “象”世界 “理”世界
  • 简介:关于孔子研究,强调从宏观方面考察孔学当前国外学者所重视这一新趋势,认为应引起人们深刻反思;并从东方文化代表多层次性归结到孔子以“仁”核心古代人道主义思想,得出东西方不同价值观比较,以说明国外孔学崛兴之思想时代原因。微观方面,即以此为基点,深入剖析“仁”学体系中反神权主义、反禁欲主义、反蒙昧主义、反主观主义、反专制主义反侵略主义等等积极因素,论证其对中国传统思想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所产生深厚影响,值得我们科学地予以批判继承发扬,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 标签: 孔子研究 批判继承 多层次性 价值观比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人与人
  • 简介: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汉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对《隶释》残字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对勘,可进一步证明汉石经《论语》确《鲁论》。汉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 标签: 汉石经 《论语》 《鲁论》
  • 简介:春秋中期之前“君子”、“小人”概念,不同于现代汉语中道德褒贬含义,而是指代两大不同等级社会人群,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春秋中后期,即孔子时代,“君子”、“小人”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有了道德含义,进而“君子”成为道德、文化代名词,失去了与人出身等级之联系。这一转变背后有深远历史背景:历史由传统贵族制时代向官僚制时代演变,推动了君子、小人概念演变。亦即词汇意义演变过程,打下了深深中国文化平民化走向烙印。

  • 标签: 孔子 君子 小人 平民化 春秋时期
  • 简介:《太玄》是西汉社会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下一个学术产物,也是继孟喜、京房易学之后推阐天道又一数术工具。扬雄创作《太玄》,既是一次对《周易》经传模拟与改造,也是对易卦筮法一次再创造。《太玄》筮法出现,是对先秦西汉数术之学、尤其是对象数易学一次大整合;扬雄以“玄”字宙本体天道观,正是在对筮法进行巫新构建基础上建立起来

  • 标签: 《太玄》 《川易》 筮法 天道
  • 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饱含丰富休闲思想智慧,它阐扬了具有高度道德意识超越性休闲理想,提出了终生学习休闲思想以“乐”核心休闲教育。《论语》中休闲思想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当代休闲文化具有重要启发借鉴意义。

  • 标签: 《论语》 休闲理想 休闲教育
  • 简介:<正>理想制度形式与理想道德规范一致,是孔子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伦理政治。

  • 标签: 柏拉图 伦理政治 孔子思想 德治主义 正义 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