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经历了一个坎坷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反映了哲学对自身权利诉求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历史融合。当代中国哲学正在逐步摆脱某些不必要干扰,竭力恢复哲学本来地位;同时,中国哲学家们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窗口,力图重塑传统哲学形象。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现代中国哲学形成,正是以哲学特有方式演绎着中国百年来现代社会风云变幻,表达着中西文化交流中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哲学表达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充分表现为三个不同维度,即哲学与政治关系、思想传播和接受、学术自身地位迷失和寻求。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文化冲突与融合 社会文化发展 中西文化交流 历史阶段 现代社会
  • 简介:知道一项行动从来不只是知道行动所寓于其中物理事件,而且意味着知道行动意义或意向性内涵。对于他人行动,我们需要通过观察而知道其意义;对于自己行动,我们则直接地、不由观察而得知其意义,因为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意图。

  • 标签: 自我知识 图表 意向性 意义 他人
  • 简介:2013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山东考察工作。26日,他参观了孔府,并视察了孔子研究院。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到地方视察。山东是孔孟之乡,素有“礼义之邦”美称,此次视察工作,习总书记专程去了古圣先贤孔子故里,

  • 标签: 中共中央总书记 孔子 视察工作 考察工作 国家主席 三中全会
  • 简介:庄子对语言有着深刻洞察。在他看来,道超出了语言范围,且语言时常会遮蔽大道,然而道又必须被言说,否则语言将走向沉寂与灭亡。所以。如何找到并运用一种能够言说大道即终极真理语言,便成了庄子思想重要问题。通过以隐喻为特征“三言”,庄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文本空间。

  • 标签: 真理 语言 庄子 隐喻
  • 简介:《周易》明德慎罚刑罚观,止讼、息讼狱讼观,都是周人政治理性清晰表达。它说明了周人崇尚德治,以明察为前提去折狱用刑,其目的不是止于威,而是止于义。这种道德与文明使得刑罚与狱讼具有了教化功能,它化消极为积极,化纷争为和谐,化不断应对动态事件为稳定长治久安。周人长期实践而凝定出理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大观念,在悠久文化发展史中发生着深刻影响。

  • 标签: 明德慎罚 止讼 息讼 政治理性
  • 简介:<正>史家言“汉以孝治天下”。“孝”作为一个社会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影响甚大。探讨汉代“孝”观念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汉代“大一统”社会本质。一“孝”与早期血缘家庭有密切关系。《尚书·酒诰》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对殷遗民说一段话:“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血亲关系是“孝”观念萌发温床。初期

  • 标签: 孝经 后汉书 以孝治天下 小农经济 血亲关系 西周初年
  • 简介:易学哲思──人类理性导引(台)高怀民前言说到易学,我想最基本认识应该有,那就是:它是哲学思想。近世以来,哲学界人士由于受广东西文化交融影响,愈重视哲学问题剖析与精索,大家把易学卦象摆在桌面上去审查他们排列组合方式,去思辩它阴阳生化思想...

  • 标签: 易学思想 哲学思想 人类理性 六十四卦 天地万物 周文王
  • 简介:“自律”概念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自从它被延用到道德领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核心概念之一,儒家伦理学以重视人社会属性和道德人格塑造著称,那么它所讲道德人格是否具有“自律”这一向度呢?文章结合近年来国际汉学界对这一问题探讨,并联系先秦儒家经典原型及儒家伦理学诞生其中历史背景而给予这一问题以否定回答,作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所讲道德人格虽然强调主体独立选择,但该“独立选择”不是西方伦理学所说严格意义上自律,在探讨其所以然过程中,作者想带出中西方伦理学根本差别之所在。

  • 标签: 儒家 道德人格 西方 伦理学 自律
  • 简介:作为20世纪深切关注现实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理性毁灭》中对二战挑起者德意志进行了历史反思和现实分析,由此激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对理性毁灭深层思考,并对风云变幻下知识分子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发出呼吁。首先,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德意志历史图景,把人类理性变幻还原到历史原貌中展现,可以以真实历史感揭示出德意志复兴历史中民族精神分裂。其次,我们不仅要从卢卡奇那里寻找理性毁灭社会根源,还要把理论视野拓展到后继者研究文本中,包括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人物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侧重于从大众性格结构、心理趋向、人自由等方面揭示理性毁灭深层根源。最后,我们要关注知识分子对理性诉求。

  • 标签: 人类理性 卢卡奇 毁灭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迷失
  • 简介:<正>理想制度形式与理想道德规范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伦理政治。

  • 标签: 柏拉图 伦理政治 孔子思想 德治主义 正义 道德规范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资本不断变换自己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本化、创利化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孟子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礼、仁智到仁义转变.仁、义到仁义组合弥补仁义分割而各自膨胀流弊;仁礼到仁义和仁智到仁义转变,为解决礼制丧乱殆尽而权谋术智大兴时代问题指明了方向.另外,孟子把孔子畏天知命天命观发展为以仁义立命天命观,主张人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主宰领域即属于人性东西(比如仁义),而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属于人性东西(比如富贵名利),从而化解人们在现实中不得志时烦恼.

  • 标签: 孟子 仁义观 孔子之道 发展
  • 简介:关于《系辞》思想及其对文学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时代。《易经》为周初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故事,没有西周后期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任何经典文本解读实质上皆基于个体诠释再创造,一部蔚然大观易学史亦即一部易学诠释史。本文从易学史演变入手,以诠释学角度去剖析易学在不同时代解读中所呈现出特点,并用转意、演绎、得意、生意及复意做一粗线条概括和梳理,以期对易学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

  • 标签: 易经 诠释学 易学史 转意 演绎 得意
  • 简介:卡尔·拉纳在《圣言倾听者——论一种宗教哲学基础》中把自己宗教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本体论”。事实上,这是对于作为真正形而上学根基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经典阐释。在毕竟在之在和此在之在生存论关联中,拉纳把此在规定为上帝圣言必然倾听者。在本质乃是在照亮状态——作为普遍必然上帝观念,此在对于上帝之在在先把握是抽象先验条件,是纯粹理性根据,同时是此在精神对于上帝之临在先验经验。上帝在绝对自由中向此在发出可能来临启示话语——此在在自由爱中伫立在可能发出启示上帝面前,在自己历史中仰望并期待着那位在人形而上学中以完全未知者形像出现上帝可能发出启示。上帝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历史中并作为历史最高现实以言辞形式发生——此在必然在自己历史中倾听着可能以人言辞形式来临历史性上帝启示。作为上帝圣言倾听者,此在在自由爱中实现着自己先验本质。

  • 标签: 毕竟在 此在 在先把握 自由 人的历史性言辞形式 圣言的倾听者
  • 简介: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理解。然而,天理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么是天理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足够说服力回答。本文将以此为目标,通过对朱子相关论述细致哲学分析,以求对天理内涵给出具体而明确界说。

  • 标签: 朱子哲学 天理 内涵 整体框架 哲学分析 概念
  • 简介:清代经筵讲论是以研经论史为主要内核,是古代礼仪制度嘉礼一种习礼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御前讲席而被视为官方正学,是“术”而非“学”,从而被排斥在主流学术之外。其实,经筵讲论本身具有传统儒学与经学双重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儒学与经学一种外延和互补,所以官方正学也是一种学术体现。它既是清代礼制文化政策一个重组成部分,也是清代学术多变主要动因。

  • 标签: 清代 经筵讲论 学术
  • 简介:儒家“命”观念认为在人生历程和结局中,存在着某种非人力所能左右、超越客观必然性。这是儒家思想中超越理论层面上终极关怀理念。儒学在其历史发展中,对“命”观念不断作出洋溢着人文精神诠释:认为“命”之超越性就内在于人气禀和德性之中;“命”之必然性实际上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性和在终点显现一次不可逆性;按照伦理、物理地生活——“尽人事”,就是“命”实现。凡此皆显示,儒家的人生终极关怀充盈着理性自觉。

  • 标签: 儒家 终极关怀 理性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