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现代知识分子,徐复观对儒家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史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史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矛盾,与研究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 标签: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原史 实证史观
  • 简介:对结果导向批评可谓国内绩效管理研究一个特色,其理由涉及价值取向、可行性、公平性、片面性等。基于结果导向准确内涵和发达国家实践,本文对这些理由做出回应和反诘。结果导向原则不仅理论上适合中国国情,而且是矫正实践偏差及其负面后果现实需要。

  • 标签: 绩效评估 结果导向 投入导向 产出导向 规则导向
  • 简介:本文主旨在研究之思想.管法思想源流,在于形上学之道,改造儒之道统为社会道德礼义廉耻,效法阴阳家之天道,予人性基本需求;之法为战国田齐时代产物,是根据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思潮;之意义之演变,从其字义,与刑、礼及其意义扩展为宪律(根本大法)、制度、法度、法律、法令、政策、方法意义;之体系建立,即是宪律制度(根本大法)的确立,法制设置,法度(法律)订定,法令推行,法禁设置,版(公布成文法)之公布,执法过程,建立法之体系;与权利、与经济、与道德关系;之特性为其精神公平无私、平等;其特质为绝对、恒常、超越;之推行过程要、重令、任.

  • 标签: 管子法源流 意义 体系特征
  • 简介:现代环境发展经历了两次大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全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环境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基本理念,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底线;(3)从生态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优先地位;(4)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5)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正>《孟子》一书中有数处提及助,如《公孙丑上》云:“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租税已经普遍采取实物形式,孟子却主张实行助及劳役形式。人们从已经熟悉“劳役—实物—货币地租”演进系列出发,是很容易对之作出“落后”、“倒退”甚至“反动”评价来

  • 标签: 孟子 评价 实物形式 思想 薄税敛 战国时期
  • 简介: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应用有一些特殊习惯和习俗.古法多义,是古人观念多样性反映.学界认为商周人没有法观念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周代'在军法'观念起源很早,由于军容不入国习俗,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规范.

  • 标签: 法观念 习俗 军法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礼”为代表中国古代自然思想。首先肯定“礼”是中国古代典型自然思想,并追溯了“礼”起源,指出了礼自然特性:非绝对永恒性、与人定法融合性以及与道德交互性。最后说明了“礼”这一自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实践儒家治世方法理论指导。而主张只有道家思想是自然观点,显然缺乏对于儒家礼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儒家 自然法 礼刑
  • 简介:荀子礼与法家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礼治仍是在孔子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法治则认为周朝礼制已经不适合新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时代价值,而荀子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 标签: 荀子 法家
  • 简介:法学家们在运用传统“种加属差”方式定义公共利益时遭遇了概念不确定性强烈冲击,迫使一部分入转向对公共利益描述而非界定。维特根斯坦“家族类似”与韦伯“理想类型”认为概念形成对对象要一定有所取舍,这种取舍只能采取对核心特征强调来进行,于是一定典型便成为人们观察问题焦点。现代经济产生及变迁轨迹无不表明其利益观毋庸置疑定格在公共利益本位上,将经济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为表征公共利益观上升为公共利益典型和理想类型也是方法论上必然。

  • 标签: 公共利益 家族相似 理想类型 经济法 哲学 方法论
  • 简介:本文《易传》中……也”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字介词组之状中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旬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 标签: 易传 “以……也”句 判断句 虚词 古籍解读
  • 简介:试论管子"三分损益"罗天全"三分损益"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三分损益"《管子·...

  • 标签: 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 简介:孔子语"无求生害仁,有杀身成仁",比较准确理解应该是:(志士仁人在生命与实现人生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是)宁肯杀身成仁,决不求生害仁。通过对古书"有……不/无……"组合所表意义抉发,联系"宁……不/无……"组合用例,参稽汉唐旧籍"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异序材料,可知句中"有"、"无"并非通常认为表示存在意义,而是表示取舍意义。

  • 标签: 《论语》 杀身成仁 取舍句
  • 简介:《汉语拼音方案》标调直接来源于注音字母。注音字母标调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次设定声调表示延续了历史习惯;中间不顾客观规律地取消了声调表示;最后在传统和科研联合作用下,注音字母标调被最终确定并沿用至今。

  • 标签: 语文规范化 汉语拼音方案 标调法 沿革 思考
  • 简介:"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这一儒家道德实践中困境可称为"孔子难题"。从问题史出发,通过文献索引和历史勾稽,孔子与宰我、孟子与万章、王阳明与欧阳德、梁漱溟与贺麟等人论辩为基本材料,进行系统梳理,可以发现,"孔子难题"在儒家思想史脉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孔子难题"所折射道德困境和历代儒者解决之道,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值得人们重视。

  • 标签: 儒家 孔子难题 “不逆诈 不亿不信” 先觉
  • 简介:<正>在齐国历史上,司马穰苴是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他身份、时代、官职、活动,曾引起过许多争论;在齐国文化典籍中,《司马》又是一部问题颇多著作,它作者、真伪、内容、流传,也曾经众说纷纭,难于被人确信。因此,有必要对司马穰苴其人和《司马》其书,进行一番考实,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并进而论述其思想、主张,给予恰如其分

  • 标签: 左传 史记 考论 齐国 齐景公 战国策
  • 简介:虽然现代意义上中国冲突是舶来品,但通过与古希腊、古罗马冲突思想起源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冲突思想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最早能够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并且经过历代积淀逐渐成熟和完善。

  • 标签: 冲突法 起源 比较
  • 简介:儒家思想因其能够为传统社会提供稳定精神基础而成为被“显性宣扬”官方意识形态。但权力私产化诱发残酷争夺及儒家与专制政治某些理论冲突,使后者需要通过法家思想“匿名运用”为其提供非德性方法论。“家天下”作为政治运行基轴,使维系专制政权稳固才是唯一“里”,儒两道只是作为手段而分别予以“显性宣扬”与“匿名运用”“表”,它们之间虽存在运用方式差异,却都被“买椟还珠”。

  • 标签: 儒表法里 家天下 显性宣扬 匿名运用
  • 简介:宋代道学天理作为性善论形而上学基础,这暗含了两个困难:一、与传统儒家经典之间矛盾;二、性之本体至善无恶,那么恶来源何在。道学中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必须面对这两个困难,并给出解答。本文张九成"性善之善不与恶对"思想为例,通过张九成与二程、张载、杨时、朱熹、胡宏等思想家比较,展现性善论在宋代发展完善思想脉络,并厘清道学对以上两个困难解决途径。特别是通过讨论恶来源问题以及善恶究竟是实质义还是形式义,来分析二程、张九成、朱子与胡宏之间对性善不同理解。

  • 标签: 性善 恶的来源 性善之善不与恶对 性无善无恶
  • 简介:“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其中体现着非凡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

  • 标签: 《周易》 境遇学 SWOT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