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韩诗》学派学者大多《诗》、《易》兼修,这对于完善《韩诗》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兼《诗》、《易》《韩诗》学者共计26人,其中《韩氏易》者3人,《梁丘易》者2人,《孟氏易》者7人,《京氏易》者8人,兼《盂氏易》、《京氏易》者1人.《易》家数不明者5人。

  • 标签: 《韩诗》学派 《易》 《诗》《易》兼习
  • 简介:,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创建、于明清发生学派分化并向近代转型关中地域理学形态。作为地域理学,尤其是张载之学,其影响又是跨越地域。从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所设专章①算起,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张载关学学说和关史研究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但该领域仍存在着不少有待澄清疑难问题,其中也包括“关”概念意涵问题。概念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工具或方法意义。本文提出,“关”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学术史概念,其结构特征表现为“时间”、“空间”、“传”三重维度。由这三重维度构成“关”概念,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诠释模式。

  • 标签: 结构特征 概念 关学 意义 《中国思想通史》 三重维度
  • 简介:有史肇端于明代冯从吾《关编》;嗣后关学学者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皆起而续之,遂有《关续编》;民国间,为宦陕西川籍学人张骥又编有《关宗传》,这些都是有关关学学术史重要文献。但或因其“牵合附会之”而滥入,或因“拘于门户之见”而摈弃,这些文献对于关认识都存在不少缺陷。现代学人撰写思想史相关论著,较早见于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

  • 标签: 《关学编》 思想史 科学内涵 思想历程 《中国思想通史》
  • 简介:2013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山东考察工作。26日,他参观了孔府,视察了孔子研究院。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到地方视察。山东是孔孟之乡,素有“礼义之邦”美称,此次视察工作,总书记专程去了古圣先贤孔子故里,

  • 标签: 中共中央总书记 孔子 视察工作 考察工作 国家主席 三中全会
  • 简介:<正>梁启超一生写过许多评论孔子文章,他对孔子看法也与其政治主张一样,是多变,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少经过了四次较大变化。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基本上追随康有为,是一个坚决保教派。1898年写《读<春秋>界说》更发挥了康氏观点,认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此为其第一阶段之思想。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由提倡保教变为反对保教。同时,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责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由尊孔变为批孔。此

  • 标签: 梁启超 孔子 中国学术 思想变迁 康有为 政治主张
  • 简介:目前中国学术界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摸索期和混乱期。近年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重视,而礼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其中一个焦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直处在相当边缘位置,但相关古典文献研究从来没有彻底中断,这一条活脉构成了今天激活礼研究直接源头。

  • 标签: 礼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古典文献研究 经学研究 恢复期
  • 简介:唐明贵博士所著《(论语)形成、发展中衰》一书,于200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在他博士论文基础上加工而成。全书有20余万字,共分六章,资料丰富,论证严谨,颇多新见,可以说是近年来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细致论述《论语》学术专著。通读全书,有如下特点:

  • 标签: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力作 博士论文 资料丰富 学术专著
  • 简介:<正>中华民族文化(广义华夏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所组成。这里所说“多元”,据我理解,一是指它包括多民族文化,二是指它包括多地区文化即包括多个不同地区文化圈,三是指在每一地区文化圈内又是由以某个或某几个学术派别为表征多个不同文化源所组成。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就是一个从多元走向一元过程,这也就是时下学术界所称道“多元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

  • 标签: 齐鲁文化 齐文化 墨学 地区文化 多元一体 文化源
  • 简介:自施莱尔马赫奠定现代诠释以来,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发展,已发展成为一股令人瞩目的世界性哲学思潮.如今,这股思潮突破语言界线,延伸到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中国哲学领域.一批海外华裔学者率先对此作出了回应,而美国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建立"创造诠释"尤为引人注目.它虽发端于释老之学,然又融会了西方哲学诠释方法论,在诠释方法规则制定上具有独特建树.在这个意义上,它是融合中、西思想诠释形态.其宗旨是构建一个诠释方法论规则体系,以现代化地重建传统哲学.

  • 标签: 诠释学 施莱尔马赫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传统哲学 诠释方法
  • 简介:在文化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兴古典在传统解经学中打破了一个缺口,从这个口子流出了其后三百多年“圣经批评”和“人文学”源头活水。古典是专门针对中世纪“学问”批判艺术,其创始人把古典文本作为榜样,改造中世纪逻辑、语法、修辞“三科”教育,开创了注释、整理古希腊和古典拉丁文本以及圣经希腊文本古典研究。梅兰希顿古典人文主义不但深化了路德信仰主义,而且在路德宗神学院中确立了古典基础地位,为圣经批评铺平了道路。宗教改革后三百年见证了圣经解释从“低阶批评”到“高阶批评”发展过程。霍布斯和斯宾诺莎为“旧约”历史批评奠定了理性主义基础和方法。而如果《圣经》历史记载皆与人们现实生活无关,只关乎信仰道德,那么完全可以把《圣经》作为文学来读。

  • 标签: 古典文本 解经学 传统 《圣经》 现代 古典人文主义
  • 简介:《孝经》之学,经文有古今文之分,郑注主今文,孔传主古文,经文互有出入,注解大相违异。唐代天下一统,经学随之统一,故有《九经正义》之写定。而《孝经》仍今古别行。至唐玄宗之世,乃诏令群儒质定《孝经》之义,刘知几主古文,立十二验以驳郑注,司马贞主今文,言古文鄙俚,事俱载《唐会要》。

  • 标签: 《孝经》 《唐会要》 今文 古文 唐玄宗 刘知几
  • 简介:从伦理学实践人文学特性看,道德形态方法从时空维度凸显“古今中西”汇通比照。将“中西互镜”嵌入到“古今对看”“形态相通”之认知旨趣中,将敞开西方启蒙视野中道德形态方法意义。道德形态方法以伦理学史上三种道德形态为参照,表现为对“西方道德哲学”“启蒙文化形式”三大历史关联样式(传统、现代性、后现代性)揭示,它要求我们具备“中西互镜”视野、“古今对看”眼光和“语境互证”策略,设定了相应思想任务。道德形态方法“远见”,包含了“形态相通”“语境互证”两面,具体表现为:以道德形态方法展现道德哲学视角;以道德哲学“形态相通”和“语境互证”展现“理智启蒙”视角;以道德形态方法“中西互镜”和“古今对看”展现“西方理智启蒙”视角。

  • 标签: 西方启蒙 道德形态学 研究方法
  • 简介:2月22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讲话所包含哲学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重要论述的当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大学哲学 总书记 习近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座谈会 学习
  • 简介:<正>甘泉学派系指以湛若水为代表一派学者及其思想。他们上承陈献章之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在明中晚期思想界、学术界,王派心学分秋色,有相当势力。《明儒学案》说:“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时于湛者或卒业于王,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明儒学案》卷三七)王、湛二人生在同时,互相切磋,过从甚密,彼此思想都十分熟悉。王守仁曾指出湛派思想自己不同。“近时同志,莫不知以良知为说,然亦未见有能实体认者,是以尚未免于疑惑。盖有谓良知不足以尽天下之理,而必假于穷索以增益之者,又以为徒致良知未必能合于天理,须以良知讲求其所谓天理者,而执之以为一定之则,然后可以率由而无弊,是其为

  • 标签: 湛若水 王守仁 理学思想 陈献章 致良知 心学
  • 简介:《资本论》最为关注就是“资本”问题。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资本“形式规定”,就必须对“资本本身”进行最为深刻政治经济批判和“现象”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现象学
  • 简介:如果说肇始自一个世纪以前那场声势浩大“现象学运动”已经风光不再的话,那么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或原理之终结标志,不如说是作为一种“方法”或让·瓦尔所说“现象学风格”哲学遗产的确立。作为一种追求纯粹原初性和确定性基础思想努力,它早已悄悄地以各种不同、乃至矛盾要素和方式构成或激发了20世纪哲学主要内涵(无论是现象,还是“反”现象)。

  • 标签: 现象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 激进化 对话 20世纪 确定性
  • 简介:如果说在西方哲学中,以福柯为代表系谱学理论乃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物的话,那么在中国哲学中,该理论早就似曾相识地体现在其古老周易史观之中。所不同是,由于向身体、两性以及两性结合家族彻底回归,这不仅使周易史观深得系谱所固有的“家系精髓,而且也使周易史观在以家分析为历史分析原型同时,以生命本身对话为归,既坚持历史结构又坚持历史建构,从根本上消解了历史理论中所难以克服形而上形而下、同一差异、常变等二元对立。因此,严格地讲,不是福柯历史哲学而是中国古老周易史观才能使我们真正告别历史哲学中独白式思维模式,才意味着一种名副其实系谱历史方法真正确立。

  • 标签: 系谱学 周易史观 王夫之 福柯
  • 简介:针对《易传》“先乾后坤”说和老子、《易纬·乾凿度》、《序卦》、邵雍“天地青始”说,王夫之提出了“乾坤建”宇宙生成发展这说。就易卦而言人认为乾坤二刘变化主体,六十二卦是变化作用,二者统一于《易》,这是对《易学》根本改造。“乾坤建”思想体现在宇宙本体和万物万象之间相互关系上,王夫之确信“乾坤之合撰”“太极”和万物万象之间是“体”和“用”关系,即宇宙本体和万物是同时发生。王夫之认

  • 标签: 王夫之 宇宙生成发展说 乾坤并建 太极 推陈致新
  • 简介:10月初刚从美国回来,第一个重要学术信息是,受到了批评,同事和学生们互相传递着消息,但大家都未看到原文.我一方面口头说学术批评是正常现象,另方面内心里也不安.好在①学术顾问章开沅先生已先得到了这一期新刊,打破午睡习惯,仔细读了两三遍,觉得应该有所回应.

  • 标签: 学术信息 消息 内心 学生 先生 学术批评
  • 简介:19世纪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名辩看成是中国逻辑史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逻辑内容先秦名辩逻辑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影响。得出《周易》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推类理论,而名辩尤其是墨家辩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推类逻辑传统总结和提高结论。

  • 标签: 易学逻辑 名辩逻辑 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