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初的汉译本是1938年由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的郭沫若译本,关于郭译本的翻译时期问题,学界存在争论,笔者对比了《译者弁言》《郭沫若年谱》与1947年群益版《序》的记述,推测郭老1931年在日本千叶县的家中译完了此书.通过实例考察郭译本的译注、翻译术语与误译,发现郭译本的翻译底本非郭老在《译者弁言》中所称的梁赞诺夫版德文本,而是栉田民蔵与森户辰男翻译的,1930年作为《我等丛书》第4册出版的日译本,并提出中日学者在《费尔巴哈》章编译史研究中应共同解决的课题.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梁赞诺夫版 栉田+森户译本 郭沫若译本 翻译术语
  • 简介:历史问题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长期性障碍。安倍首相来华访问后,中日双方决定“年内启动中日学术界共同历史研究”。笔者认为,应将中日共同研究历史与改善教科书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两国共同研究历史的活动。但二者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艰巨性与快捷性并存,困难与机遇同在。克服艰巨性、抓住快捷性的关键在于,为中日共同研究历史活动制订双向改善教科书原则。即通过共同研究改善中日两国的教科书。此活动具有促进战争受害国与战争加害国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共同历史研究 中日历史和解 教科书问题 历史认识
  • 简介:邓小平对日外交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对日外交战略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他高度重视推动中日友好事业,认为“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大力倡导“中日友好”的同时,邓小平认为对于中日关系中的一些负面的消极因素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对日本人民讲友好,也要对日本右翼作斗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中日关系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新型外交的大框架下进行全面审视,深入研究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及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日关系: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中日两国领导人所作出的“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要与时俱进,要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做起。

  • 标签: 邓小平 对日外交战略思想 中日关系
  • 简介:民族主义在东亚各国都曾经出现过,在日本,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二战结束以来,在坚持民主改革的同时,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由反美转向厌中,日本对华的民众感情基础出现了裂痕,给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了逆动的循环效应.

  • 标签: 日本 民族主义 中日关系 《新历史教科书》 个人主义 忧患意识
  • 简介:毛泽东主张对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必须废止注入式教学,倡导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劳动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在教学对象上,他坚决反对学生划分等级、划分性别,认为享有优先教育权的对象是工农及其子女;在学习方式上,他推崇自学并强调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考试方式上,他抨击搞突然袭击、出偏题怪题的考试,倡导灵活的考试方式;在教材、课程与学制上,他主张增加教材的地方性色彩,要求减少课程数量,主张缩短学制。

  • 标签: 毛泽东 教学改革 教育思想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概论"课教学增添了富有时代色彩的新篇章,也对这门课的教学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概论"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课教学
  • 简介:马克思十分强调非理性因素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也很重视非理性因素对创新的作用。而这正是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传统教育以对象性尺度为目标,舍本逐末,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教学从实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受教育主体的主动学习,使教育过程真正实现人的内在尺度和对象尺度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志趣、直觉、灵感等正向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极高的审美体验,这充分展示了教育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 标签: 非理性因素 发现教学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简介:教学吸引力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主体注意力的获取能力。它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在现实实践中,由于邓小平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常常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课程特点,对如何增强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吸引力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落实邓小平理论的“三进”要求,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教学主体 教学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 简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8年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改的一部分,经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懈努力,在“因材施教”方面作出了形式各样的创新,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读历史,搞创作”这一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授课创新机制。对这一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法的回顾与整理,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艺术创作 “纲要”课
  • 简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能够进一歩丰富与深化"概论"课教学内容,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助力。从教学内容上,中国梦可分别从立国、富国、强国三个维度融入"概论"课中。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中感悟中国梦,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能力。

  • 标签: 中国梦 十九大精神 概论课 实践教学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教学,是课程内容的理论逻辑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逻辑的共同要求,应将以形成主旨鲜明的教材、培养言传身教的教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特征的全方位融入作为基本思路,以求凸显整体效应。在具体实践层面,还需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好"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教与学、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论”课 教学
  • 简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当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并努力将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诸环节。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 教学
  •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学,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强调以下三个重点方面,即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十九大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 简介:本文认为,在公安院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讲授毛泽东思想;二、要结合历史实际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价值;三、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发挥毛泽东思想在指导社会实践上的作用;四、要使毛泽东思想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

  • 标签: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讲授 大学生 教学 社会实践 导学
  • 简介: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话语,因而其建构必须遵循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原则,并依据原则建构反映中国现实、贴近学生需要、直面社会矛盾、融入话语生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 建构
  • 简介:本文指出教学中情感缺失、情知失衡是高校"两课"教学实效低、缺乏吸引力的重要症结,要优化"两课"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揭示了以情优教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分析了以情优教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愉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需要性原则.

  • 标签: 以情优教 教学设计 情知共茂
  • 简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蓝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尤其需要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加以深化。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应当着力突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历史过程.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时代意义,阐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诠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 标签: “概论”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理想信念
  • 简介:"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课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政治立场和哲学方法,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原理"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明确价值观教育这一教学目标,重视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的提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各个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诠释,同时也要改变教学方法,展开生活教育,重视实践教学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理”课 价值观教育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