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肩负大历史重任。这大重任也是对邓小平走”发展战略巨大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具有动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来源于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第一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新走”发展战略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七大、十八大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小康社会思想;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历史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重任,没有科学参照系,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识就不可能科学和准确。

  • 标签: “三步走”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 历史重任
  • 简介:阿尔都塞"症候阅读"不是精神分析理论偶然"借用",而是其本身文化批判品性符合阿尔都塞时代理论问题背景使然。历史地看,对西欧社会和共产主义运动现实问题关注、对"人道主义"思潮泛滥和法共理论"教条化"现实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传承,是"症候阅读"主要理论问题背景。"症候阅读"文化批判品性内涵有二:一是指"症候阅读"理论视域是文化;二是指"症候阅读"内在品性就是批判。其中,第一个内涵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和文化哲学"统一"关系以及文化哲学特有的否定历史研究方法中得到揭示;第二个内涵主要从阿尔都塞运用"症候阅读"对文化活动、文化载体和文化客体批判,根本上,就是从对理论上"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批判中得到揭示。此外,"症候阅读"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持续"穿刺"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现象。

  • 标签: 阿尔都塞 症候阅读法 文化批判品性
  • 简介:为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党代领导人对现代化战略步骤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终于形成了科学、切合中国国情“发展”战略。在今天.深入研究这一探索过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党的三代领导人 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探索 国家 现代化战略
  • 简介:本文主要以林尚立、周雪光、冯仕政、蔡禾等学者有关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有效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中国国家治理理解安置于现代化进程中,分析国家治理逻辑进程、模式和有效等,论证创新逻辑才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历史实践、模式和有效有效范式观点。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命题,改革开放是政治命题,创新是国家治理命题”是理解当前中国国家治理脉络。

  • 标签: 中国国家治理 赶超型现代化 有效性 创新逻辑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反映出国家层面对乡村治理愿景。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深化,出现了“乌坎事件”等一系列乡村治理失效案例,其主要原因和表现是治理主体有效不足,而乡村治理主体失效根源在于农村产权主体权利结构不当或失效。作者运用农地产权制度与乡村治理辩证关系分析框架,分析乡村治理主体选择及其有效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提出理应在国家权力、集体产权、农民权利以及其他主体权利关系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特别是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托有效产权制度建立起利益均衡机制,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主体有效选择。

  • 标签: 乡村治理 农村产权制度 主体有效性 乌坎事件 成都实验
  • 简介:'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党中央扎扎实实抓党的建设重要举措,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党建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继承了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优良作风,是在党的建设方面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典范。'实'提出把握了很好时机,为在党内'四风'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有所激化、社会进入经济转型矛盾多发期如何进一搞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新方法;'实'拓展了党作风建设内容,抓住'严'和'实'两个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专题教育重点放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

  • 标签: “三严三实” 习近平 邓小平 党的建设
  • 简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批判理论谱系中,生态马克思主义现代批判具有独特问题意识、理论气质和批判路径,集中体现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生态危机理论展开对现代'生态诊断',基于资本逻辑反生态批判分析展开对现代'生态批判'以及基于生态理性展开对现代'生态重建'。生态马克思主义现代批判不仅彰显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现代批判强大生命力,而且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中国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资本逻辑
  • 简介:当代艺术、美学研究向人类转向是当代人文学科转型一个重要趋势,中国艺术人类与审美人类要有自己问题意识、研究对象和理论立场。审美人类研究应紧扣当代人审美经验、伦理价值,着重讨论从当代审美经验中产生出伦理价值和启蒙意识可能及其机制。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审美人类重要理论资源,只有将马克思的人类研究纳入到他整个理论体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类思想。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审美经验 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部十分重要历史手稿,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大疑团:1.手稿是否真的没有完成?2.这部手稿主要是针对何许人?3.这部手稿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由于国内外文献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突破,我们认为,现在是弄清问题时候了。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从《政治经济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马克思在写作计划和思想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调整。认真梳理这种变化过程,挖掘这种修改理论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大纲》和《资本论》之间思想联系,而且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它们历史地位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罗斯尔斯基《马克思(资本论)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从结构调整、《大纲》与《资本论》思想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1版与第2版比较分析入手,客观评估罗斯尔斯基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可以清晰揭示从《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发展历程,澄清它们之间思想联系与差异。

  • 标签: 《大纲》 《资本论》第1卷第1版 《资本论》第1卷第2版 罗斯多尔斯基
  • 简介:对于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之间理论联系,有大致种不同观点。列宁从黑格尔《逻辑》入手,提出了“者一致”辩证法,认为不理解黑格尔《逻辑》,就不能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卢卡奇则从黑格尔青年时期所研究社会问题出发,提出其对政治经济曾做过细致研究,这种研究对他辩证法理论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现代兴起“新辩证法学派”学者则认为资本论和逻辑是相互符合和对应一致,并试图从《逻辑结构入手,重新构建对《资本论》理解。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 逻辑学 哲学笔记 实证性
  • 简介:本文是对盛行于德国学界“新马克思阅读”运动回顾和评论,旨在重新审视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首先,作者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诞生追溯至巴克豪斯、赖希尔特、施密特等人对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遗产继承。其次,作者着重分析了这一运动理论主题,即整体性地诠释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深度挖掘黑格尔与马克思方法论之间总体性关联,重建马克思价值形式辩证法与资本逻辑批判,再现商品与劳动二重对社会自主化形塑。最后,作者概述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中可能存在问题。

  • 标签: 新马克思阅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价值形式 资本辩证法
  • 简介:本文认为,西方新经济社会即“经济生活新社会”是在回应经济帝国主义挑战,尤其是在将社会网络分析观点和技术运用于经济生活研究中逐步建立起来。虽然格兰诺雏特发现可能将这类研究纳入经济社会范畴,并且极力为这类新研究寻求其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但是其借用并发挥社会“嵌入”观念及其延展社会结构视角和网络分析,仍然包含了束缚其“经济生活新社会”进一发展若干严重限制。

  • 标签: 经济生活 新经济社会学 经济学帝国主义 发展 挑战 方法论基础
  • 简介: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可以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争辩,以精神分析作为文艺方法论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阐释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只有以"异化劳动"而不是"异化"为核心范畴,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重维度重新阐发《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历史哲学,才能科学揭示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进程中"积极过渡"作用。从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现实之间矛盾出发,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本质问题进行批判,以"劳动"取代"绝对精神"而赋予了历史辩证法以物质内蕴。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思想与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理论混为一谈,但对于"真正历史"而言,劳动之于自然界、人自身和社会生成价值,使得这一关系范畴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了确证。为论证共产主义生成这一历史之谜答案,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到经济运动和其他因素矛盾作用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动力。

  • 标签: 异化劳动 历史辩证法 劳动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过程中重要著作,其中蕴含强烈立场与理论建构诉求。《手稿》展现是马克思对不同理论选用与扬弃,反映是马克思力求建构一种工人人学理论努力过程。马克思出于其工人立场需要,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否定了国民经济私欲逻辑。《手稿》中的人本主义价值体系并非“价值悬设”,而是因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带来、必须完成“价值建设”。对思辨哲学进行批判,否定精神主体性地位,代之以感性实践的人主体地位,同样是出于建构工人人学立场需要。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工人立场 人学
  • 简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艺术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艺术体制变革主要体现在艺术由附庸于宫廷、教会进入艺术市场。艺术突破了服务于宫廷和教会事务艺术职能,由从属于政治和宗教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开始了追求自身独立发展历程;而艺术在新艺术体制中,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艺术市场中又陷入了另一种命运,艺术法则被笼罩在市场法则之中,在争取自我立法征途中,艺术落入了另一种他律框架。因此,艺术之于体制既是力图'突围',却又无可避免地走入被'收编'宿命。从艺术自律视角对艺术与体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已经不单单是对艺术自律观念弘扬,更是在艺术史纵向生成中观照自律性问题中悖论。

  • 标签: 艺术场 艺术体制 艺术自律 社会学
  • 简介:欣闻我国第一家专门研究邓小平生平与思想学术期刊《邓小平研究》正式创刊,这是学界盼望已久好事,尤其是当前压缩刊物大环境下更显难得,可喜可贺。《邓小平研究》价值是由邓小平同志卓越贡献和崇高威望决定。这位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者,邓小平理论主要创立者,在七十多年革命生涯里,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正因为如此,研究邓小平理所当然成为理论界、学术界重大选题,成为人们关注党史、国史、军史热点内容。

  • 标签: 邓小平研究 学术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实际制定了现代化战略,先后提出“两走”战略、“走”战略,并对“走”战略加以细化,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党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两走”战略,具有深刻历史必然,体现了完善“走”战略客观需要,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面临迫切任务,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新时代“两走”战略作为21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支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