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幻象是齐泽哲学中一个内涵丰富而复杂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齐泽所有理论工作都离不开对"幻象"阐释。齐泽对拉康"欲望图谱"中幻象公式($◇a)作了解剖式分析,并根据幻象与实在界"中介"关系提出了"幻象结构现实、幻象结构欲望和幻象结构社会"观点。他认为,幻象不是一种梦幻式匮乏替代物,而是一种通过意象架构人类主体现实存在基本方式。

  • 标签: 齐泽克 幻象 实在界 欲望
  • 简介:<正>一、引言人们普遍认为,弗里德里·杰姆逊(FredricJameson,1934—)"可能是当今英语世界最重要文化批评家",或者如佩里·安德森在他为杰姆逊《文化转向:后现代主义论文选》所写序言中说那样,杰姆逊是"最引人注目、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杰姆逊首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始终保持着与某些马克思主义传统概念关联,如历史、阶级斗争、物化、商品拜物教以及晚期/跨国资本主义总体性等。在他看来,政治和理论气候巨变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将被抛弃,而意味着人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原则进行重新思考。因此,杰姆逊工作仍然属于黑格尔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他从事着与晚期资本主义相适应、非教条马克思主义文化实践。

  • 标签: 杰姆逊 弗里德 后现代主义理论 文化批评家 晚期资本主义 黑格尔主义
  • 简介:当代自由至上主义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在其持有的资格理论基础上对马克思剥削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挑战:第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交易是自愿交换;第二,资本家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生产和销售风险,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对劳动工人剥削;第三,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和生产资料公有的企业并存情况下,工人可能自愿选择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里工作,因此不能认为工人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中受到了剥削;第四,违反奇配正义持有原则再分配等于强迫劳动,是一种剥削,并由此反对马克思主义平等主义倾向。本文将详细讨论这四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予以回应。

  • 标签: 马克思 诺齐克 剥削
  • 简介: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已经渗入无意识层面,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确立"实在界"与"社会现实"之间对立关系,便构成了齐泽意识形态批判逻辑起点,"穿越幻象——认同症候"是其基本方法。从实在界"无"来勘破符号界"有"是这一方法超越性所在。但是,偏执于实在界否定,沉迷于哲学化玄思,又成为齐泽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两大重要缺陷。

  • 标签: 齐泽克 意识形态批判 实在界 “穿越幻象——认同症候”
  • 简介:奥林匹运动不是一般体育学意义上运动会,而是当代世界上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方面交往国际交往盛事。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运动会,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全部参会,更是人类社会交往日益普遍化重要表现。现代奥林匹运动产生和发展,正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交往发展结果,同时它又是交往普遍化重要标志。但这一承载人类和平、友谊与进步精神文化纽带,在当代却不能不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甚至出现背离奥运精神情形。

  • 标签: 马克思 交往 奥林匹克 文化 发展
  • 简介:<正>法兰福学派将青年马克思批判哲学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立足于人道主义价值立场,通过反思西方社会现代化后果,对当代西方社会展开哲学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形成了他们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拟对他们消费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简略评介。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批判理论 消费主义文化 当代西方社会 消费行为 消费异化
  • 简介:对法兰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尽管成果丰富,但是从中国语境来看也暴露出不可忽视问题。立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放眼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视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阐明它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普遍性和特殊性,澄清它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间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法兰福学派研究迫切任务。这样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语境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齐泽认为罗尔斯正义主体只是虚构和抽象主体,而罗尔斯分配正义也只不过是物品分配,对于主体理论来说,这些都是不足。齐泽提出,只有在驱力支配下才能生成真正主体,而驱力主体行为才是真正正义行为。皮平以意识主体批评了齐泽驱力主体,经过我们考察,由于以认识论层次上主体来对抗本体论层次上主体,所以皮平对于齐泽主体批评无法成立。

  • 标签: 齐泽克 皮平 拉康 驱力主体 意识主体
  • 简介:法兰福学派结合西方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在同当代西方哲学和文化思潮对话中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重构,分别形成人本学路向、实践论路向和交往理性路向三种解释模式。从总体上看,他们侧重于强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精神、人道精神和实践精神,并最终陷入到唯心主义的人本史观中。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人本学 实践 交往理性
  • 简介:当下,圣保罗已经成为欧美激进左翼理论阐释焦点之一。法国哲学家巴迪欧把圣保罗看作是一位普遍主义政治家,人们通过把基督复活识别为真理—事件,通过忠诚于该事件而成为普遍主义政治主体。作为巴迪欧“同志”,齐泽对巴迪欧革命性解读深为赞同,但同时他认为巴迪欧真理—事件—主体并不是新真理政治,而是新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当代左翼两大思想家就圣保罗对话,可以促使我们更开阔地思考当代普遍主义政治可能性。

  • 标签: 巴迪欧 圣保罗 齐泽克 真理 意识形态
  • 简介:法比奥·维吉教授与海·费德纳教授是齐泽研究与批判理论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已出版相当数量有影响论著。目前两人共同担任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意识形态批判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9月下旬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召开期间,笔者在杭州约两位学者进行了访谈。话题由齐泽理论出发,延伸至资本主义批判、拉康理论和马克思学说,两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最新理论思考和重要学术成果。

  • 标签: 齐泽克 资本主义危机 拉康 马克思 批判理论
  • 简介:在一篇提出拉康马克思主义评论中首先会引出问题必然是:这样说法存在吗?由于在拉康那里缺乏任何忠诚社会主义表白,并以他声名狼藉反感将政治承诺制度化,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方法论之与拉康理论相关性就不可能被假定,而毋宁是被质询和被限定。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个别概念和类似的宽泛范例——它们被分散在拉康演说中,真的以它们所有的力量和明确规定政治推动力再次找到它们退出路径了吗?把拉康著名格言"根本不存在性关系"变换一下,在马克思主义和拉康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理论关系。他们只能以相互之间自恋被强迫桥结,因此那种界定了双方分析构成逻辑至此已证明了如此重大地不可协调,不是回溯已被简化为矛盾(阿尔都塞),就是矛盾已被回溯包含(齐泽)。必须承认这种难以处理不一致,即拉康马克思主义从不存在;马克思主义拉康作为欢呼、但最终作为一种筹划协调异化误认确实存在。

  • 标签: 拉康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拉康 症候 剩余价值 剩余快感 意识形态
  • 简介:列宁是西方民主社会“例外”,是当代西方左翼政治理论典范。同样列宁,“经济主义”左翼认为是“好列宁”,“恐怖主义”左翼却认为是“坏列宁”,二者都割裂了政治和经济辩证关系,抛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失却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在《重述列宁》一书里,齐泽对当代西方左翼混乱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试图在新历史背景下再次阐发列宁“真理政治”;指出重述列宁就是像列宁一样行动,悬置资本主义符号象征秩序,重述列宁规划无产阶级革命姿态。

  • 标签: 齐泽克 列宁 左翼政治理论
  • 简介:<正>迄今为止,关于现代性三次论争都直接同法兰福学派有关。但国内目前对法兰福学派现代性批判思想探讨并不充分,即使有所研究,也只是注重于对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讨,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现代性批判思想丰富性。本文将试图从合理性与合法性两个方面揭示法兰福学派现代性批判思想。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批判 合法性 阿多诺 哈贝马斯 工具合理性
  • 简介:在齐美尔笔下,时尚建构了现代性速度。时尚生产机制背后存在着二律悖反:在新奇追逐中实现自我建构和自我解构。时尚创新只不过是改头换面地利用传统,它通过周期性模式操作玩着'旧瓶装新酒'游戏,这是今天时尚生产隐秘。现代性矛盾解决客观上需要一种平衡力量,而时尚恰恰具有对社会进行平衡功能,同时也是对现代性矛盾一种温和协调。在时尚动态创新中,时尚通过与日常生活保持一种动态距离来实现个体审美救赎。沿着齐美尔到法兰福学派阐释路径来审视时尚及其审美话语建构,可以为我们解剖现代性审美质态提供一个重要切入点。

  • 标签: 时尚 齐美尔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 审美话语
  • 简介:本文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人手,并结合齐泽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分析,论述了商品拜物教中所蕴含两个重要维度:即先验主体和无意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分析折射了商品交换神秘形式,这一神秘形式既与先验主体相关,也与人无意识密切相联。在商品社会中,这一神秘形式就表现为意识形态症候,即商品拜物教现象。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研究是深刻,而齐泽将商品拜物教研究与精神分析相结合尝试则开拓了拜物教研究新维度。

  • 标签: 商品拜物教先验主体无意识症候
  • 简介: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齐泽,在深度理解拉康哲学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建构了新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他也在意识形态与文学艺术之间建立了相互对话桥梁。齐泽在与拉康、黑格尔、巴特勒对话中重新探讨了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悲剧原因及其蕴含政治意义,并为当代西方左翼突破意识形态秩序提供了一种可能。

  • 标签: 安提戈涅 齐泽克 生命政治 意识形态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和人全面解放等问题上有着比以往资产阶级学说更为科学界说,人在自由平等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追求最终价值目标。默多以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了西方社会人地位和尊严问题,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重新思考了资本主义社会公民身份和文化权力问题,揭示了人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仅仅实现肉体解放还不是人解放最终目的,精神解放,思想文化解放才是实现人自由自觉发展必然要求。

  • 标签: 文化权力 精神解放 社会进步
  • 简介:欧根·希穆涅《美学与艺术总论》以列宁反映论作为研究艺术方法论原则,从艺术受现实和作者思想-审美意向制约方面来研究艺术现象,其中包含了丰富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希穆涅认为音乐是一种风格化模仿,是主客观统一;其次,他用音调去分析音乐题材结构,认为音乐创作是通过一定音调方式对人和现实某种情感态度进行描述和音乐'典型化';最后,他认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语义化'过程,其中包含了意义生产和人发展两个方面,并最终指向对社会认识和改造。希穆涅音乐美学强调了积极介入现实基本立场,但也包含了反映论美学固有问题——对作为个体的人创造性和意识主体性忽视。

  • 标签: 欧根·希穆涅克 《美学与艺术总论》 音乐美学
  • 简介:伊格尔顿和齐泽意识形态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主张,并且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关系。他们都吸收了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并从现代美学理论资源中得到援助,发现了阿尔都塞主体质询观与康德对审美经验描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伊格尔顿主要是从'美'概念出发,而齐泽则借助'崇高'范畴来阐释意识形态,一方面揭示现代意识形态是如何更多地通过操控人们身体、欲望、感性经验以及行为方式来运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审美、美、崇高等范畴,将它们纳入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话语中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一个美学与政治和伦理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深入讨论,对消除长久以来认识、美学、伦理三个领域分立所带来消极影响是大有裨益

  • 标签: 伊格尔顿 齐泽克 审美意识形态 崇高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