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7月19日,正值《哲学分析》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哲学分析》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哲学分析》论坛“当代哲学研究的问题方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召开。

  • 标签: 哲学分析 哲学研究 论坛 当代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综述
  • 简介:建构主义源远流长,其促进自我发展的学术策略在于制造分歧:在元哲学层面上,有新康德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之争;在方法论层面,有激进主义温和主义之争;在政治取向上,有历史主义改良主义之争,等等。正是这些内部思想冲突,形成了社会建构主义不断自我超越的不竭动力。这值得我国学界的关注。

  • 标签: 社会建构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 简介:一种纯语义学的意义概念是能够得到界定的,因而除了数学和/或逻辑有关的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可以充当一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综合性之间的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路,因此,分析综合之间的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
  • 简介: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综合语句的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的。康德给出的区分分析综合语句的依据会带来明显的问题。弗雷格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的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的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弗雷格的刻画有明显的优点,克服了康德的定义带来的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雷格也明确反对康德的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的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的。

  • 标签: 分析性 康德 弗雷格 概念分析 概念形成
  • 简介:《时间存在》第一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的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想象的关系、原自我原非我的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的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的"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的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的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的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的方式比较"此在""自我"、"存在""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的关系差异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指出海德格尔的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存在》的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的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时间与存在》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 简介:对于新理学"负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的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的"负的方法"。众所周知,"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但它与新理学兼容的关键,却在于它的基本形式是逻辑分析。就逻辑化的"负的方法"而言,它的中国哲学来源是道家和禅宗在语言层面的破执法,即内涵为空的形式命题和应机语用法。实际上,新理学"负的方法中国哲学直觉法虽都是"负的方法",但前者是以逻辑分析间接地呈现形而上学中的神秘部分,而后者则直面神秘本身,亲身获得直觉感知,这是逻辑分析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新理学"负的方法中国哲学直觉法之间存在质的差异。

  • 标签: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道家 禅宗 直觉法
  • 简介:意识研究中内在主义外在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巴尔斯的“全局工作空间假设”和埃德尔曼—托诺尼的“动态核假设”是意识的方法论外在主义的代表,它们之间具有相容性和共同核心,为进一步探讨意识的秘密提供了好的方法论。

  • 标签: 意识 外在主义 动态核 全局工作空间
  • 简介:围棋的人机大战,在国内外都激起了热烈的反响。社会人文学界人士在认真辨析:机器真能超越人类吗?工程科技界人士则在思考:应当选择哪些技术项目实现人工智能的赶超?这些都是至为可敬的思虑!然而,“机器超人说”并无明确的科学依据;基础理论的突破是赶超和创新的根本之道。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既是理论研究的源头,又是理论研究的龙头。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当务之急应是变革和创新人工智能研究的科学方法论,抓住人工智能创新研究的龙头,在源头上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突破、超越引领。

  • 标签: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 简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从事古希腊哲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上,隶属于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成立。伴随着这一过程,国内学者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新的论文、专著、译著不断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云南大学哲学系曹青云副教授的《流变持存: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研究》一书自2014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古希腊哲学界的关注,并引发了相关学术讨论。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对当代中国学者进行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在此和大家分享和讨论。

  • 标签: 古希腊哲学 哲学研究 亚里士多德 当代中国 方法论 学说
  • 简介:实在的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的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的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的逻辑建立起的赋予美感的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的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的一般性理论,再将其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的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
  • 简介: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的硕士论文《罗素的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的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的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的中心边缘之间、历史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的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 标签: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 简介:何朝安(以下简称“何”):老师,两次听您讲授“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课程,感觉您对整个分析哲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们学生很受启发。很荣幸借《哲学分析》约稿的机会,让我您进行一次对话。为此,我认真查阅了我的听课笔记,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

  • 标签: 分析哲学 对话 语言哲学 哲学分析 听课笔记 “何”
  • 简介: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v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的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伦理学哲学中心主任保罗·霍伊宁根一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报告题目为《论物理知识的局限》。

  • 标签: 哲学分析 物理科学 讲堂 综述 历史 大学教授
  • 简介:2013年7月19日,《哲学分析》杂志选择以论坛的形式庆祝杂志创刊三周年。这场“生日派对”议程有二:一是召开《哲学分析》杂志的编委会会议,为《哲学分析》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宝贵建议;二是举办“哲学生活世界”学术论坛。

  • 标签: 哲学分析 学术论坛 生活世界 编委会 杂志创刊 综述
  • 简介:在春秋综合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12月4日,“第四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本次讲堂特邀加拿大国家技术哲学讲席教授、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rg)主讲,报告题目为《技术社会中的行动能力公民权》。报告会由《哲学分析》常务副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助理成素梅研究员主持,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点评。本综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讲人的报告内容.第二部分是讨论点评。

  • 标签: 哲学分析 行动能力 技术社会 公民权 讲堂 综述
  • 简介:弗洛伊德曾著有《梦的释义》一书,解析了梦的原动力何在。我在多年前就买了最早的中译本,记住了书中的核心要义:梦性之间的关系密切。我个人理解,这里的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诸如受压抑的性情、受压抑的情绪、受压抑的精神、受压抑的个性,当然也包括受压抑的性欲,对实现美梦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休闲 释梦 弗洛伊德 负面影响 中译本 情绪
  • 简介: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symbolique)和实在界(le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学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

  • 标签: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 实在界 核心症状 意识哲学 拉康
  • 简介:在《哲学分析》杂志举行的第四届论坛上,王凤才、徐长福和韩水法三位教授分别就俞吾金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质询.俞吾金教授一一加以回应:首先指出.尽管在自己以往的论著中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马克思哲学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但这些评价是自洽的,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矛盾;其次表明,在康德实践理性的语境中,尽管理念在涉及至善这一对象时起着构成性作用,但在通常的情况下,理念却起着范导性作用。最后叙述了批判构成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批判上的深邃见解,不可能有构成上的合理观点;反之,没有构成上的合理观点,批判也难以击中要害:并指出,构成性的观点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调整,不能教条式地加以运用。

  • 标签: 理解 批判 构成性的 范导性的
  • 简介:系统说理发展出专门论理的方式。其核心在论理词。比较一下“寻找钱包”和“寻找自我”、“把蛋糕分为平等的两份”和“人生来平等”,不难看出“自我”和后一个“平等”是论理词或语词的论理用法。考察了几种主要的论理用法。总体上说,论理词的意义不尽受日常用法约束.而多多少少是根据某些道理设计和规定的,要掌握论理词的确切含义,就需要了解它背后的理论。由于论理词较少受日常用海约束,若不加自律,论理领域很容易出现新语词新用法的癌变.从而降低论理的公共可理解性。最后建议论理者尽可能少创新语汇、新用法。如确需新创,最好用可感的语词及搭配创造合成词,尽可能与普通语言保持联系。

  • 标签: 论理词 普通用法 理论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