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哲学与生活世界"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会联合举办。这是继2013年8月哲学所在希腊雅典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举办的同样主题会议的基础上,对"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 标签: 哲学与生活 主题会议 希腊雅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 日至
  • 简介: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陈波教授发起并组织、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资助的“真理、逻辑与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60余人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陈波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强调:“真”和“真理”是意义重大且意蕴深长的概念,已经被赋予形而上学、认识论、语义学、甚至是伦理学等多重意涵,需要对它们做全方位的深入探讨.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外国哲学 “真理” 研讨会综述 逻辑 北京大学
  • 简介: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的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的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涉及蒯因的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和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和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逻辑哲学 哲学家 研讨会综述 蒯因 中国哲学研究
  • 简介: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将于2016年5月28日-5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联合主办“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的对话”国际研讨会。我们诚邀对事实与证据问题有研究兴趣的中外哲学家和法学家积极参与,共同促进证据科学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证据法 大会主题报告 证据科学 司法文明 会议议程 中北
  • 简介:如果我们想要追求公正和可持续的富裕社会。就必须超越从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就主宰了西方经济学的“财产经济学”(economicsofproperty),而转向一种公民供养经济学(economicsofprovision),后者以公民规范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把经济作为整合的系统来构建,这样的经济系统所提供的是我们有理由珍视的东西。“供养系统”概念整合了不同的经济部门。诸如互惠等公民规范能为所有人提供财富。

  • 标签: 财富创造 公民供养经济学 供养系统
  • 简介:哲学中的形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形式哲学是一个有危险的行当.它既需要得到复兴,也需要增加与其他非形式哲学之间的互动。哲学逻辑中常见的神秘风格必须让位于对形式模型与促进其发展的哲学概念和议题之间的成问题关系的明晰讨论。

  • 标签: 理想化 形式化 哲学 逻辑
  • 简介: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学,它大致由科学的几何与几何的算术两个方面组成,前者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理念,后者则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这种数学在近代大获成功的同时,也由于形式和技艺过程中所发生的意义的沉淀、变更和抽空而导致对其自身起源的遗忘。以严格科学为目标的胡塞尔现象学,正是试图通过对起源的追问来恢复对科学的整体理解。

  • 标签: 科学 数学化 现象学 起源 生活世界
  • 简介: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名辩的研究,但其本身在总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思考传统逻辑与名辩的关系、反思“名辩逻辑”的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逻辑 名辩 中国逻辑史
  • 简介:二战以来,发展观经历多次嬗变,从发展客体论经济发展主体论、主—客钵相关论转向全球多极主体交往论,展开了一个复杂变化的历程,同时也展现了发展观全球转向的清晰轨迹。本文认为,二战以来国外发展理论的全球转向在分析范式上表现为发展观的全球转向和思维方式上的全球主义转向新全球主义。发展理论的全球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 标签: 发展理论 全球化转向 范式 现代化理论 依附论 世界体系论
  • 简介:当前,以泛在网为基础建立的泛在社会正在形成。在泛在社会的社会治理中,技术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泛在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信息通信技术是泛在社会技术治理的关键,如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很好地推动了技术治理的施行。但由于技术治理本身的局限,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泛在社会技术治理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一些社会风险。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技术治理发展的同时规避其社会风险,对泛在社会的发展、技术治理模式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泛在社会 信息通信技术 技术治理 社会风险
  • 简介:这里所说的“西学”一词,是一个泛称,最早出自17世纪初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1582-1649)撰述的一本书的书名:《西学凡》.这是相对于“中学”而言的泛指西方学术的一个术语,其中就包含了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等西方哲学、神学等重要思想.这种介绍伴随语言翻译而出现了大量的新学术用语,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沟通乃至碰撞,历史上称之为“西学东渐”的现象.

  • 标签: “西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意义 当代 耶稣会传教士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 标签: 20世纪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陶德麟
  • 简介:布兰顿的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的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的社会”,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的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的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的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的.又是在交往实践中可修正的;因而,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的层面构建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

  • 标签: 规范性实践 布兰顿 实用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 简介:技术在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联,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人的生活;然而在其发展历程中与生活渐行渐远的同时也让生活的技术程度越来越高,一旦现代技术成为人们改善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物质手段、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的操控人的独立力量,生活就完全地技术。在生活技术的进程中,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技术的便利来改善生活的质量和丰富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人们也面临着生活无意义与人生无价值的生存论困境。基于生活的多维性与技术的二重性,技术的功能定位必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旨归,生活的终极关怀必须眷顾技术的良性发展,生活技术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技术的生活化。

  • 标签: 技术 生活 生活技术化 技术生活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中国”的过程。时至今日.这一过程仍在延续之中。反思历史经验。实践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开拓创新,沿着成功之路继续前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 标签: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