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代表整体主义迪昂-蒯因论题通常被混同为非充分决定论题,或被当作非充分决定论题理论依据。然而,存在两种不同充分决定论题:(1)“局部理论”充分决定论题;(2)“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整体主义“局部理论”充分决定论题之间存在某种张力,仅仅“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逻辑相容。但整体主义不能保障“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成立。此外,“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本身是一个充满歧义、语义模糊论题;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意义上理解,它都使得我们认识论上所知甚少。

  • 标签: 迪昂-蒯因论题 经验等价 全体科学 非充分决定
  • 简介: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哲学家或哲学教授与会,大家围绕大学哲学教育展开了研讨。

  • 标签: 哲学教育 大学哲学 系主任 联席会 社会 当代
  • 简介:辩证法不是什么自在普遍规律,而是自在自为统一关系客观法则,它不仅是关于认识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本体论或存在论。哲学不可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否定本体论就会在理论上陷入困境。

  • 标签: 辨证法 真理 黑格尔 客观规律 实践
  • 简介:正在举行上海世博会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来自五大洲180多个国家。这么多国家的人们汇聚在浦江两岸,不仅将展现他们各自现实和理想“城市”,而且将表达他们对“让生活更美好”理解。

  • 标签: 人类进步 价值观 文化 上海世博会 国际组织 国家
  • 简介:一、哲学教育在当代中国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启动和加速了改革开放进程。哲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先导。随后,“人道主义研究”、“异化”和“主体性”问题讨论、“萨特热”、“尼采热”,等等,都对人们思想转变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人,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行进速度了,哲学影响力似乎社会发展进程出现了成反比现象。社会越是发展,人们似乎越是远离哲学。

  • 标签: 哲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改革开放初期 培养 社会变革 “主体性”
  • 简介:我所提倡统合效用主义究竟要统合些什么以及如何统合是详细讨论两个问题。先建议以统合效用主义之六个奥义特色来检验伦理学有无被统合之可能,然后将伦理学依人本化程度之大小分为可能及无可能二大类。

  • 标签: 效用主义 统合效用主义 道义论 规则效用主义 人本化
  • 简介:《文心雕龙》《宗经》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主题,教育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心性也即文心。刘勰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经典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 标签: 《文心雕龙》 文心 文人 圣王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后现代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激励个体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发展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发展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反思精神以及本体宇宙基础不能有深切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独立,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自然有为生命意义自觉,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建设文化价值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政治哲学,加上外来只着眼于关系主义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三偏”。相应于此“三正”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儒学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自欺欺人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哲学是时代精神精华;如果说目前哲学在青年那里不受欢迎,也得不到社会重视,那么问题主要是哲学不能反映时代要求。哲学自身问题在于它由反思批判活动逐渐蜕变为单纯知识记忆,从而使哲学变成了非哲学。进行哲学教育改革,就应该提倡以哲学方式进行哲学教育

  • 标签: 哲学教育 教育改革 哲学话语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系
  • 简介: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他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特拉维斯对麦克道威尔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似真之看”是不可能,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麦克道威尔承认特拉维斯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C1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主张是不一致,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 标签: 知觉内容 概念性 直观 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
  • 简介: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机会,"学术自传"真义是在学术反思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学术乃是"人"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呈现和"人"之"命"轨迹,是"生"之"学""命"之"术",

  • 标签: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学术生命 江苏人民出版社 樊浩 学术反思
  • 简介: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知而不行事实。使得道德自律可能遭到质疑。以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一致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知行同轨论,说明知行不一致现象其实只代表:道德判断是道德行动之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借助布莱西(AugustoBlasi)蒂尔曼·哈贝马斯(T.Habermas)对于道德行动之充分条件探究,最后将指出,以自我本真群体团结做为基础责任判断.才是德行教育真正基础。

  • 标签: 德行教育 知行问题 责任判断 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 简介:作为现代工商文明基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科学影响力日趋下降。面对正在迫近的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科学需要确认两个前提:其一是技术统治的确立,其二是全球一体化现实。只有确认了这两点,人文科学才可能重新审视自己处境,并且积极界定自己未来使命。

  • 标签: 人文科学 人工智能 技术统治 全球一体化
  • 简介:现象保守主义是弱觉知内在主义理论,其通过显像概念来说明经验辩护作用。伯格曼认为弱觉知内在主义理论因无法避免主体视角反驳,而使得弱觉知辩护成为偶然。要避免上述问题,就要诉诸强觉知要求,而这又导致无限后退问题,内在主义就陷入了两难困境。现象保守主义也无法逃脱陷入两难处境。事实上,弱觉知内在主义之所以面临伯格曼所提问题,是因为伯格曼错误地理解了弱觉知要求。弱觉知内在主义者理解弱觉知应该是辩护弱觉知,这一觉知含有"真之征兆",而"真之征兆"由布兰顿实用主义真理论界定,其避免了辩护偶然,又没有诉诸强觉知。如果对显像概念进行实用主义化解读,那么其可被视为辩护弱觉知,现象保守主义就摆脱了主体视角反驳。

  • 标签: 现象保守主义 实用主义 主体视角反驳 辩护性弱觉知 布兰顿
  • 简介:哈佛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哈佛哲学系教授霍金(williamErnestHock—ing)陆定一、潘梓年、金岳霖几则通信。这些通信揭示出,“双百”方针出台后,中国哲学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唯心主义宣传自由、唯心主义课程设置和唯心主义含义界定等问题,不仅在国内哲学界得到讨论,而且引起了一些国外哲学家注意。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看出,即使在意识形态对峙国际环境下,哲学家之间跨国交流还是可以取得一些共识——例如,霍金对于陆定一所说“百家争鸣”原则持认可态度。霍金和潘梓年、金岳霖就不同哲学立场之间达成互相理解可能保持开放态度。当然,双方书信交流存在一些隔阂.对于一些哲学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理论探讨。虽然有这些不足,但他们通信开启了20世纪50年代关哲学家之间一个民间交流渠道,这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内哲学发展和世界和平是有贡献

  • 标签: “双百”方针 唯心主义 哲学交流
  • 简介:当代社会凝聚力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多种方式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私人财富公共财富结合,包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并且特别强调,公共财富创造意味着需要不同于市场机制和不同于利己主义动机。其次,需要讨论凝聚社会不同方案:开明利己主义、新博弈论方案和天主教社会教义倡导共同善概念。最后,提出经济伦理学关于加强社会凝聚力的如下观点:(1)聚焦企业和经济创造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目的;(2)倡导通过伦理审查公共产品;(3)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概念来理解的人权。

  • 标签: 经济伦理 资本(自然的、经济的、人力的、社会的) 人权 市场机制的潜力和局限 利己与利他动机 公共产品
  • 简介: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分析,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超越,它所内蕴"从实体性出发"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义务相统一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道德弊端。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实体 原子主义 共同体伦理 民族精神
  • 简介:杨国荣、潘小慧、孙春晨三位教授提出讨论,集中指向一个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具体展开为三大关系哲学追究:马克思、康德、黑格尔三大理论资源、中国西方两大文明传统关系;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关系;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关系。马克思"社会意识"、康德"实践理性"、黑格尔"客观精神",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本性三大理论资源,必须基于中国传统对它们进行创造整合超越。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是伦理道德精神体系形上基础,其中"体"是伦理道德精神"本性,"一"是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伦理精神民族精神统一,是伦理道德精神"本性及其精神哲学体系现实历史。民族—伦理—精神概念同一,伦理道德关系,"冲动形态伦理"法哲学结构是其现实和历史展现三个哲学维度。

  • 标签: 伦理道德 精神 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 伦理精神—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