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Carto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19例,持续性6例)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术。术中房颤终止或术中房颤转化为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为消融成功的标准。结果25例患者即刻消融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访半年,3例复发房颤,手术成功率为88%。结论Carto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氩氦刀冷冻消融(CY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9~85(63.6±10.1)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YA组(38例)和RFA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局部进展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YA组手术时间长于RFA组[(73.5±17.2)比(51.4±18.7)min,P<0.001],CYA 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RFA组[0.53±0.89)比(3.44±2.44)分,P<0.001)]。CYA组和RF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2个月。随访期间,CYA组和RFA组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12/38)比25.0%(13/52),P=0.491]。两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5%CI:40.3~55.0)个月比44(95%CI:37.2~54.1)个月,P=0.649];两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和胸腔积液,CY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16/38)比28.8%(15/52),P=0.191],其中CYA组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RFA组[26.3%(10/38)比5.8%(3/52),P=0.006],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5/38)比13.5%(7/52)和15.8%(6/38)比9.6%(5/52),均P>0.05]。结论CYA和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A术中疼痛相对较轻,但手术持续时间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48例原发性肝癌,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采取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防治。结果48例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过程顺利,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均及时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一种侵袭性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重点为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彩超影像毛刺征对射频消融乳腺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我院予以乳腺彩超予以乳腺扫描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 98 例( 150 个结节),将其中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探究组,射频消融时间及功率均由结节毛刺数量控制 ; 另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对比组,射频消融时间及功率均由结节实际大小控制。比较两组完全消融次数及治疗后 3 个月、 6 个月结节直径大小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完全消融次数明显少于对比组( P<0.05 ) ; 且两组治疗后 3 月结节大小无明显差异( P>0.05 ) ; 治疗后 6 月探究组结节大小显著小于对比组( P<0.05 )。结论:在射频消融乳腺增生结节治疗中依照彩超影像毛刺征控制射频消融时间及功率可效改善远期疗效,具备适用性及科学性,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彩超影像毛刺征 ; 射频消融 ; 乳腺增生结节 乳腺癌均由乳腺增生、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而来,其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目前因超声具备无放射性、无创、患者易接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林临床中。伴随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彩超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逐步受到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的认可与青睐 [1] 。该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对时间及功率要求均较高,在操作时需避免反复,治疗不能过度,若过度治疗可对患者极易健康造成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彩超影像毛刺征对射频消融乳腺增生结节的价值,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我院予以乳腺彩超予以乳腺扫描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 98 例( 150 个结节),将其中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探究组,另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对比组,探究组年龄 18-76 歲,平均年龄( 46.50±29.50 )岁 ; 对比组年龄 19-76 岁,平均年龄( 47.50±29.50 )岁 ; 将两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并无明显差异( P>0.05 ),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 彩超设备选择 Siemens Acuson S2000 超声诊断仪,且以 RFI-Ⅱ 型多极射频消融电极(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射频消融设备。 对比组:功率及时间依照结节实际大小控制,若结节直径 >1cm 时,时间设定为 5min 、功率设定为 28W; 若结节直径处于 0.5-1.0cm 之间时,时间设定为 4min 、功率设定为 26W; 若结节直径 <0.5cm 时,时间设定为 3min 、功率设定为 24W 。 探究组:功率及时间依照毛刺征多少控制,若结节边缘存在 1 个毛刺时,时间设定为 0.5min 、功率设定为 4W; 若结节边缘存在 2 个毛刺时,时间设定为 1min 、功率设定为 4W; 若结节边缘存在多个毛刺时,时间设定为 1.5min 、功率设定为 6W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完全消融次数及治疗后 3 个月、 6 个月结节直径大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并以()表示,若( P<0.05 )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探究组( n=49 ),完全消融次数( 1.68±0.32 )次 ; 治疗 3 月大小( 1.55±0.71 ) cm; 治疗 6 月大小( 0.70±0.19 ) cm; 对比组( n=49 ),完全消融次数( 2.59±0.61 )次 ; 治疗 3 月大小( 1.82±0.84 ) cm; 治疗 6 月大小( 1.06±0.43 ) cm; ( t=9.247 , P=0.000;t=1.718 , P=0.089;t=5.360 , P=0.000 ),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完全消融次数明显少于对比组( P<0.05 ),具统计学意义 ; 且两组治疗后 3 月结节大小无明显差异( P>0.05 ),不具统计学意义 ; 治疗后 6 月探究组结节大小显著小于对比组( P<0.05 ),据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3 讨论 射频消融术属于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式,其以微创性肿瘤原位治疗为基本机制。治疗过程中电子发生器在发生射频电流时,可确保患者治疗局部及周围组织离子及极性分子产生超声摩擦与振动,进一步完成热能转化,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2] 。据临床研究可知大多数肿瘤在温度达到 45-50℃ 时即可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射频消融技术温度可达 60℃ ,可将患者机体内肿瘤组织予以完全损毁。射频消融技术在使肿瘤失去生长能力的同时可强化机体抗肿瘤能力。患者肿瘤结节存在毛刺征是其向恶性肿瘤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良性结节治疗期间,可进一步对消融强度予以增加 [3] 。本研究在患者治疗 6 月后使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对消融情况予以检查,结果显示消融病灶部位不存在微泡,进一步证明结节消融完全。就存在毛刺征的乳腺增生接结节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均会因为毛刺征而对消融完全性造成不利影响。故依照毛刺征的实际情况对消融轻度予以适当增加,可达满意消融效果。本研究中探究组以结节毛刺数量控制消融时间及功率相较于对比组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综上所述,依照患者良性结节毛刺征情况对消融强度进行增加,可保障治疗效果,预防乳腺癌。 参考文献 . 吴忠亮, 刘岩山, 启明星 . 他莫西芬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疗效评价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 38 ( 12 ): 1451-1454. . 张翠平 . 中药联合超声刀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疗效观察 [J]. 光明中医, 2016 , 31 ( 16 ): 2404-2405. . 么安亮, 赵海军 . 追踪 <1cm 乳腺增生结节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 37 ( 8 ): 916-919.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牵涉到离子通道功能改变、异常动作电位的产生与扩布以及中枢和外周敏化,因而一直是临床疼痛诊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治疗方法也种类繁复。除各种口服药物外,神经阻滞、脉冲射频、射频消融、中枢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电刺激、鞘内输注系统、开颅手术神经减压或梳理、脊神经根入髓区毁损术等不一而足,各种方法的疗效也褒贬不一。针对周围神经的射频消融仍然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简捷有效的手段。本文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临床表现、病理机制以及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医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及其护理。方法对52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51例达到有效根治。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术后监护及康复指导,是保障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灶直径在3~5 cm的原发性肝癌(HCC)射频消融(RFA)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00例临床或病理诊断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9例、女11例,年龄18~80(57±11)岁,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期及部分C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RFA治疗,对照组(RFA,n=67)根据影像学检查予随访观察;联合组(RFA+125I,n=33)序贯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12月30日,两组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8(6~55)个月。联合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23.0±4.7)比(12.0±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42.0±7.9)比(38.0±2.8)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进一步亚组分析提示,RFA后有残留存活病灶联合粒子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8和9个月(P=0.025),而消融后病灶坏死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两组中位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直径在3~5 cm的HCC RFA后联合粒子植入可延长PF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或脉冲射频治疗的CEH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n=64)和脉冲射频组(n=54)。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中,男14例,女50例,年龄29~65(49.8±10.2)岁;脉冲射频组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18~65(41.7±14.8)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术后病变区域麻木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16±0.91)、(3.67±1.13)、(1.59±0.91)、(1.66±0.84)、(1.56±0.90)分,脉冲射频组分别为(7.01±0.78)、(1.58±0.88)、(1.57±0.94)、(3.71±1.08)、(6.92±0.83)分。组间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与脉冲射频组在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内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01);脉冲射频组术后3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01)。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麻木发生率分别为72%(46/64)、61%(39/64)、6%(4/64)、3%(2/62),脉冲射频组分别为7%(4/54)、7%(4/54)、2%(1/54)、0(0/54);其中,在术后3 d、1个月时,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麻木发生率高于脉冲射频组(均P<0.001)。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1例患者在术后3 d出现咽部不适症状,未经特殊处理,术后1周该症状自行消失;1例患者在术后3 d出现晨起后眩晕症状,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可能。脉冲射频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未予特殊处理,观察1 h后自行缓解。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脉冲射频治疗CEH均有效,安全性均较好,但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脉冲射频组,疗效优于脉冲射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肝脏以及肺腑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并配合做好手术以及术后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如患者食欲不振、咳嗽、肝区疼痛、乏力以及咯血痰等现象。结论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随之患者对其护理的满意度也随着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