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对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进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226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FNMEP术后/术前波幅比率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201例(88.9%),次全切15例(6.6%),部分切除10例(4.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死亡4例(1.8%);84.1%(190/226)的患者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分级(HB)为Ⅰ~Ⅱ级,其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85.3%;7.5%(17/226)患者为HB Ⅲ级,波幅比45.6%;5.8%(13/226)患者为HB Ⅳ级,其波幅比23.1%;2.7%(6/226)患者为HB Ⅴ~Ⅵ级,波幅比6.7%。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趋势(r=-0.895,P=0.000)。结论术中FNMEP监测可以预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是一种有效的面神经保护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道神经梅毒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2月诊治的神经梅毒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头颅CT均有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率75%,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100%阳性;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66.7%,细胞数增高阳性率58.3%。结论脑脊液TPPA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脑脊液TPPA检测也可以呈阳性结果。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性传播依然是神经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术前听力下降情况,是否存在面部麻木,听神经鞘瘤后组相关症状,面神经功能等级等表现。监测组在实施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时进行面神经监测,非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决定行全切或次全切术。术后3 d再次评估其听力情况,面部麻木,后组相关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等级,同时于术后1个月评估其预后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评估均未见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面部麻木发生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未检测组86.7%(39/45)(P<0.001);面神经功能分级监测组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较未检测组[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显著降低(P<0.001);预后GOS(4.60±0.55)较未检测组(3.78±0.67)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手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避免面听神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取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参照组行传统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将生活质量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广。
简介:摘要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内镜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内镜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