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支链氨基酸(BCAA)对肝细胞癌(HCC)治疗后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关于口服BCAA对HCC患者死亡率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一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179例患者。总体结果显示,HCC治疗后口服BCAA对1年死亡率无明显影响(RR=0.85,95%CI:0.68~1.06,P=0.16),3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73,95%CI:0.61~0.88,P=0.000 7),5年死亡率也明显降低(RR=0.57,95%CI:0.34~0.96,P=0.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射频消融(RFA)术患者,BCAA组与对照组相比,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14~6.5,P=0.97),而3年死亡率明显降低(RR=0.59,95%CI:0.43~0.81,P=0.001);对于肝切除术患者,两组在1、3年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44~1.88,P=0.79;RR=0.97,95%CI:0.71~1.33,P=0.85)。另外,对于白蛋白水平,在不考虑HCC治疗方式的情况下,补充BCAA可提高白蛋白水平(SD=0.45,95%CI:0.29~0.90;P=0.000 1),但对肝切除术患者无明显影响(SD=0,95%CI:-0.41~0.41,P=0.99)。结论补充BCAA可能改善HCC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远期预后,该作用与手术方式有关,BCAA可降低RFA术后患者远期死亡率,但对肝切除术患者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介导肿瘤浸润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步骤,多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达到增强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为了解肿瘤免疫逃逸和对临床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就组蛋白甲基化对PD-L1调控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组蛋白甲基化酶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对PD-L1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入院时及出院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对住院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的临床诊断为HFrEF且存活出院的患者,于入院1 d内及出院前3 d内检查血常规,计算NLR,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入院时及出院前NLR联合对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存活出院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或全因病死。结果共入选了36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79例(21.5%)。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的M(Q1,Q3)为30(10,60)个月,其间95例患者死亡,全因死亡率为25.8%。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出院时收缩压水平及出院时是否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后,出院前NLR是住院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1.143,95%CI:1.048~1.248,P=0.003)。与入院时NLR≤2.25且出院前NLR≤2.00患者比较,入院时NLR>2.25且出院前NLR>2.00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增加近1倍(HR=1.968,95%CI:1.198~3.234,P=0.008)。结论出院前NLR是HFrEF住院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入院时及出院前NL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慈安太后死亡的原因,根据史料证据分别论述了“自然病死说”与“毒死说”两种对立的观点,辩证分析两种说法中的合理之处以及对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要判断各种说法的真伪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开棺验尸的观点,使人们对慈安太后的死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简介:摘要中国基于医学的《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推出8年,加入《全球脑死亡建议案-脑死亡/神经病学标准死亡判定》撰写与发表工作后,加快了国际化进程。为此,笔者有感而发,对相关工作进展和现存问题发表一己之见:(1)虽然世界各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因国情、文化、宗教和法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如最低判定标准的统一和确认试验的选择;(2)虽然世界各国的脑死亡判定执行力因是否立法而存在差异,但社会各界和公众能够做到尊重医学科学发展;(3)虽然脑死亡判定结束后,还有生命支持和器官捐献等问题需要解决,但通过医学实践活动深入将逐一解决。总之,相信中国规范化脑死亡判定工作继续有序、快速推进。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边远山区凉山州冕宁片区2009—2010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凉山州冕宁地区孕产妇死亡资料。2009年死亡6例,2010年死亡4例。其中8例死于产后出血,一例死于羊水栓塞,一例死于肺栓塞。死亡孕产妇的首诊地点,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分别为家中.中心卫生院.县级二甲医院,州级三甲医院。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实行贫困救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师的培训,适时转诊,大力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政府加大农村孕产妇补贴,以降低孕产妇死亡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减少围生儿死亡。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至2009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5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优生知识的宣教和咨询,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前提;进一步加强孕期胎儿监护措施,及时发现并纠正母儿异常情况,提高产前诊断及产科医疗水平,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保障。很有必要大力加强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围生保健人员的培训、对育龄妇女进行围生保健的宣教、加大对民族地区妇保资金的投入,使每个孕产妇都能得到良好的围生期保健和正确的产科处理,以降低或消灭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围生儿的死亡率,这将对全面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和安罗替尼对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联合免疫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56岁(31~69岁)。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患者均为肿瘤病理简明三级分级方案中G2(中分化)或G3(差分化)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去分化脂肪肉瘤。一线治疗12例,二线治疗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0.8%(5/24),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4例进展。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9个月(95%CI:3.4~16.2个月)。以蒽环类药物、艾立布林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12、2/6和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7.3和4.4个月。瀑布图显示蒽环类为基础治疗患者更多表现为疾病稳定(9/12),而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治疗更多出现缩瘤(3/6和2/6)。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乏力、纳差、皮疹、皮肤瘙痒、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结论化疗联合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缩瘤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