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淋巴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55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为淋巴阴性(cNO),临床淋巴阳性(非cNO)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Ⅵ区淋巴,有9例非cNO患者进行颈部选择淋巴。55例患者颈部Ⅵ区淋巴转移率为45.45%,cNO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39.53%,非cNO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66.67%。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非常容易发生颈部Ⅵ区淋巴转移。患侧预防淋巴可作为常规手术方式,对于术前检查淋巴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清扫,为后续的甲状腺癌治疗提供保证。

  • 标签: 颈淋巴结清扫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纵隔淋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胸骨劈开纵隔淋巴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腋窝淋巴功能分区清扫减少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与安全。方法前瞻纳入 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拟行手术的临床评估淋巴阳性或前哨淋巴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168 例。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表分为腋窝淋巴功能分区清扫组(试验组)和标准腋窝淋巴组(对照组)。所有试验组患者均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随后0.1 ml亚甲蓝缓慢注于蓝染的前哨淋巴进行分级显影以显影输出淋巴管及下一站淋巴,钝性分离输出淋巴管,完整显露蓝染的乳腺淋巴引流。移除前哨淋巴,送中冰冻病理检查;若前哨淋巴为阳性,移除下一站蓝染乳腺淋巴,同时行中冰冻病理检查;若第二站蓝染乳腺淋巴为阴性,腋窝淋巴至第二站淋巴范围。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上臂固定点周径体积测量法、诺曼问卷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水肿率、局部区域转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年龄为(50.3±8.0)岁,对照组年龄为(51.1±9.0)岁。试验组患者中,88.1% (74/84)成功施行腋窝淋巴功能分区清扫,分级显影失败患者行标准腋窝淋巴并移除试验。比较试验组(n=74)与对照组(n=84)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9±15)、(123±12) min (范围:145~198、103~146 min) (P<0.001);移除淋巴数量[M (Q1,Q3) ]分别为 8.3 (6,15)、12.9 (7,18)枚(P=0.019)。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4和 23个月)内,周径测量法发现的累积水肿率分别为 10.8% (8/74)、23.8% (20/84) (P=0.033),诺曼问卷调查发现的累积水肿率分别为 12.2% (9/74)、27.4% (23/84) (P=0.018)。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局部区域复发事件。结论对临床淋巴阳性或前哨淋巴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功能分区清扫可能是减少腋窝清扫范围、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的有效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 上肢淋巴水肿 前哨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淋巴与转移(TNM)分期系统已被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采纳接近50年,在此期间N1淋巴评估标准几乎没有被修订过。但是,N1病变的异质必须被重视,因为不同N1期患者之间生存情况差异巨大。既往研究中探索了不同N1淋巴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的差异,但缺乏13/14组淋巴信息一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肺内淋巴分检的前提下,本研究团队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N1转移淋巴的解剖位置进行N分期:累及肺内区淋巴(12~14组)被定义为新N1a,累及肺门区淋巴(10~11组)被定义为新N1b。改良的分期方法能够更好地辨识N1病变异质,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N1淋巴分期策略。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病理学N1 TNM分期 改良N1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在新技术超声药物电导入治疗脓肿溃疡型淋巴结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初治的淋巴结核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规范抗结核治疗(2HRZE/4HRZE)配合局部清创治疗。治疗组加入局部药物超声电导入治疗,即利福平溶液(注射用利福平0.3g,5ml)敷于体表结核部位,超声电导仪导入30min。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34例,有效4例,治愈率为82.9%,总有效率为92.7%;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7例,治愈率为51.2%,总有效率为68.3%。结论将新技术超声电导入技术运用到溃疡型淋巴结核的治疗,辅以整体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颈淋巴结结核 超声药物电导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提出主要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并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例肠系膜淋巴炎,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例中均经采用B超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肿大并有少许的盆腔积液,经应用抗炎等对症处理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用药1周后病情显好转,全部病例痊愈出院,门诊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临床症状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所以应特别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且有加剧时应注意是否有急性阑尾炎情况,应及时检查或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阑尾炎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临床病例分析研究,探讨面颈部淋巴肿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5年来有关临床病例归纳、总结,术前、术后比较,病检确诊。结果术前疑为癌症淋巴转移者,术后部分病例病检结果为淋巴炎;术前认为淋巴炎者,术后部分病例病检结果为淋巴转移。结论面颈部淋巴肿大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应重视其鉴别。

  • 标签: 淋巴结肿大面颈部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ARM)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SLNB)中的应用,精准定位前哨淋巴((SLN)和ARM淋巴在腋窝的解剖分区。方法将亚甲蓝染色法示踪SLN技术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ARM相结合,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术前临床分期为T1-2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收集并记录患者资料,并通过具体的试验数据,分析肋间臂神经(ICBN)的解剖学定位及学形态与腋窝淋巴的解剖关系,精准定位SLN和ARM淋巴在腋窝的解剖分区。结果35例患者,2例因SLN有转移癌被排除。33例纳入数据分析。3例ICBN位于距腋静脉下缘0~2.0 cm(9.09%)(ARM区),27例位于2.0~4.0 cm(81.82%)(SLN区),3例ICBN位于>4.0 cm(9.09%)(前门哨区)。在距离腋静脉下缘0~2.0 cm区域内,5例找到1~2枚ARM淋巴;在2.0~4.0 cm区域内,33例均找到SLN,其中4例各发现1枚重合淋巴;在>4.0 cm区域内均未找到ARM淋巴和重合淋巴,3例找到1~2枚SLN。结论ICBN个体差异大,形体各异,距离腋静脉下缘的距离不等。腋静脉以下的腋窝区域可分成3个区域;距离腋静脉下缘2.0 cm的位置可作为ARM淋巴和SLN的分界线,且SLN和ARM淋巴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合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组织活检 荧光抗体技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摘要随机对98例颈部淋巴肿大的患者进行了多普勒频谱变化与血液强调分级研究,并进行了病例对照,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良、恶性淋巴之间在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速度时间积分(VTI)三项指标中有显著差异,即在恶性淋巴肿大时这三项指标明显高于良性淋巴肿大。从PSV比较,以PSV15cm/s作为区分良恶性肿大淋巴阈值,诊断恶心淋巴肿大的敏感性58.3%,特异性80.6%,从血流分级情况观察,良性淋巴肿大以Ⅱ、Ⅲ级血流为多,恶性淋巴肿大以Ⅲ、Ⅳ级淋巴肿大为多,但需要注意的有些慢性结核淋巴炎血流Ⅲ级较多,与恶性淋巴鉴别有一定困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肿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淋巴结 鉴别诊断
  • 作者: 刘慧婷 尹翮翔 焦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意识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背后病因多样,对于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无特殊发现的相关患者,副肿瘤综合征是其重要鉴别诊断之一。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以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突出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该患者最终通过淋巴活检诊断套细胞淋巴瘤,经化疗治疗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副肿瘤综合征 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定位活检的意义。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别用亚甲蓝及纳米碳混悬液(卡那琳)染色示踪前哨淋巴活检,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同时对比两种染色剂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患者或行下腋位清扫,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结论亚甲蓝及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活检,效果相仿,但亚甲蓝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亚甲蓝染色 纳米碳染色 前哨淋巴结活检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病程11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腹痛及颜面颈部、胸背部大片红色斑丘疹,多次检查发现小肠及结肠多发浅溃疡、肠系膜淋巴肿大,经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及综合分析,证实该患者存在NOD2基因c.1540T>C(p.Y514H)杂合变异,最终明确诊断为YAO综合征。该病为临床罕见疾病,诊断难度大,诊断周期往往较长,及时更新对罕见新发疾病的认识、总览患者临床特点并联合新技术手段,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YAO综合征 NOD2基因 Y514H
  • 简介:摘要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冷球蛋白的检测对检测时的温度要求较高,并非临床常规开展的项目,有时会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病程中曾有皮肤紫癜、肾功能损伤、呼吸衰竭、心包积液的病情危重的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经检查,确诊冷球蛋白血症合并小B细胞淋巴瘤。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冷球蛋白血症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48岁女性,临床以突眼、淋巴肿大起病,影像学提示涎腺炎,血清IgG4水平升高明显,淋巴活检见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拟诊IgG4相关性疾病。起病后9年患者出现乳腺肿物,手术病理诊断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病程后期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出现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皮疹等靶器官损伤表现,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以上症状明显改善。本病例提示对于临床怀疑IgG4相关性疾病的患者,需警惕淋巴瘤及伴有靶器官损伤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风险。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淋巴瘤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心脏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