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石头,本是一些因外力由大岩体上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但是经过地质岁月亿万年的“打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表生风化作用等,它们“饱经风霜”、“千锤百炼”,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式花纹,千姿百态。使它们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石头一直隐约地贯穿其中。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天然石块当做武器、当做工具,到新石器时代制作的打击石器;从穴居时代,人类利用岩石作垒巢材料,再到农耕文明,人类平添的赏石、玩石的雅趣……直至今天。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人类的文明史说成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简介: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建立损伤模型,按照低、中、高3种剂量细颗粒物(PM2.5)进行染毒,以研究不同浓度PM2.5对运动大鼠行为学及部分无氧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取32只雄性WistarSPF(specificpathogenfree,SPF)大鼠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EC)、高剂量运动组(30mg·kg^-1)(HPE)、中剂量运动组(15mg·kg^-1)(MPE)、低剂量运动组(7.5mg·kg^-1)(LPE),利用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价,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股四头肌组织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活性。结果表明,与EC相比,3个剂量暴露组中,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PE、MPE、HPE组各组织中HK、PK、PFK-1活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综上所述,急性PM2.5暴露可对大鼠行为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大鼠部分组织的无氧代谢酶酶活性降低,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