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d时,红壤中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mg·kg-1;28d时,红壤中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O.77、0-51和O.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d。

  • 标签: 多氯联苯(PCBs) 红壤 潮土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
  • 简介:随着核磁共振(NMR)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水生动物在代谢水平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水生软体动物作为重要的环境监测生物,近年来人们在其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文章总结了利用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各类环境胁迫因子对水生软体动物代谢影响的成果,主要综述了水生软体动物不同组织内代谢物组成和含量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同时对水生软体动物生态毒理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核磁共振 水生软体动物 生态毒理 代谢组学
  • 简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和对动物的态度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纯粹自然生态关系,变化到敬畏和崇拜,从神圣化又演变为征服,到今天又开始了更为理性的思考。这些认识是人类在生产力不断提高和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由最初出于本能的利用和敬畏变为主动地去观察、认识、研究并提出保护,使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科学研究、文化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

  • 标签: 科学研究 动物福利 生态保护 社会学
  • 简介:为探明洛克沙胂(ROX)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采用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洛克沙胂(0、10、20、40、80和160mg·L-1)对水生态系统砷含量及底泥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及底泥砷含量随外源ROX用量增加而增加,但随暴露时间延长水体砷含量降低的同时底泥砷含量逐渐增加。金鱼藻和鲫鱼体内均出现明显砷蓄积现象,且160mg·L-1ROX处理的水生态系统鲫鱼毒害效应明显,暴露1d的死亡率为100%。金鱼藻对砷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暴露32d后砷富集量达398.1~1538.91mg·kg-1。不同浓度ROX对底泥真菌、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对放线菌和氨化细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低浓度ROX(10mg·L-1)对放线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总体上,外源ROX进入水生态系统导致水体砷污染的同时在生物及非生物媒介中再次迁移、分配和蓄积,进而对鲫鱼及部分底泥微生物生长产生毒害。

  • 标签: 洛克沙胂 水生态系统 生物富集 微生物
  • 简介:“过去6年是北极有史以来最温暖的时期。未来90多年,即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预计将会上升O.9—1.6米,北极冰川、冰盖和格陵兰大冰原融化的冰,将对此做出巨大贡献。”

  • 标签: 动物 水底 海平面 格陵兰 北极 冰川
  • 简介:在滇西北“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内,有最后的一片厚始森林。深各有妍丽的杜鹃悄悄绽放,浓密的树林下长满各种菌菇,密密茸茸铺陈开来的草甸,冰水凝成的湖泊倒映着远处的雪山,鹰翔在长空,鸟儿鸣在枝头,凶锰的野兽在山林呼啸这里是生灵万物的天下。

  • 标签: 生态 丽江 三江并流 滇西北 自然 湖泊
  • 简介:高黎贡山,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这条跨越了五个纬度带、巨龙一般的山脉,却是地球上现如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是世界上极其珍贵也极其稀有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在高黎贡山上,从青藏高原到中印半岛以及本地种属的动植物都可以见到,很多古老物种被保存下来,于是高黎贡山也就成为了中国云南这个"动植物王国"中也最宝贵的自然存在。

  • 标签: 温带森林 湿润热带 生物多样性 云龙箭竹 中国云南 箭竹林
  • 简介: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变种,原产于我国云南和缅甸、印度及孟加拉等南亚地区。野生白虎早已灭绝,现在的白虎都是人工繁殖的。即便如此,全世界人工繁殖的白虎仅有不到300只,属于濒临灭绝的珍稀虎种。

  • 标签: 野生动物园 白虎 孟加拉虎 人工繁殖 南亚地区 灭绝
  • 简介:在新疆、西藏、青海的一些地区,以及它们的交界处,有一些广袤而无人烟的荒原和山脉,居住着一些特殊的居民——它们是偶蹄类动物。它们是那些荒原和山脉中灵动的存在,也是雪豹、狼及部分猛禽的食物来源。如果缺失了它们,山林和荒野将不完整,整个生态链都会断裂。

  • 标签: 偶蹄动物 居民 荒野 大西北 偶蹄类动物 食物来源
  • 简介:生与死,入类永恒的主题,墓园,是入生的终极之地,“生如客,死如归”,入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环境,入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作为入的归宿2地的墓园,也虚该如家园一般美好,也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甚至应该成为生态文化博物馆,90年代,笔者由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研究”,曾对中国和国外的公墓作过考察和研究,这里记录的,是我到过的一些生态墓园,以及它们留给我的印象和思考。

  • 标签: 美好 文化品位 求美 博物馆 主题 生态文化
  • 简介:以浮床栽培蕹菜根际微生物中的细菌为例,分别在水箱中栽培25%、50%面积的蕹菜以及不栽培蕹菜的空白对照组,采用PFU法定期观察培养期间细菌的动态特征,以及细菌总数与水中COD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1)25%和50%栽培面积的细菌数比对照组高1个数量级;(2)蕹菜生长4周内,蕹菜的栽培面积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生长4周后水中细菌总数与栽培面积无明显相关;(3)50%栽培面积的COD去除率为63.54%,25%栽培面积的去除率为47.92%,对照组为25%,故浮床栽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有显著作用.研究从微生物角度定量地论证了浮床栽培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从而完善了浮床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图2,表3,参8.

  • 标签: 浮床栽培 根际微生物 细菌总数 COD PFU法
  • 简介:第3期所说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是哲人的永恒话题,佛、道、儒三家的生态智慧为我们新时期的生态观念提供了深层的基础。儒家思想认为人应该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强调“天人合一”。同时,儒家深刻体会到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强调珍爱其他生物的生命,而道家思想则更为深刻,道家强调万物平等,最求返璞归真,佛教则强调尊重万物、尊重生命。

  • 标签: 生态观念 生态智慧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 儒家思想
  • 简介:依据统计资料,基于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计算出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湘西州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全州缺乏处于较安全和安全状态的县市,大部分县市均处于较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态.其中,吉首市和凤凰县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图3,表4,参25.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湘西州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区
  • 简介:在电影《马达加斯加》中,狮子、斑马、长颈鹿和河马被冲到马达加斯加岛,开始了新的生活。电脑模拟显示,动画片中的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狐蝠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祖先当年可能就是乘坐天然的“木筏”,漂流到了这座位于印度洋上的小岛。

  • 标签: 马达加斯加岛 哺乳动物 大海 模拟显示 长颈鹿 动画片
  • 简介: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的生长与总氮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纳米零价铁(nanoscalezero-valentiron,NZVI)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修复材料,NZVI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ZVI微生物毒性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ZVI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NZVI颗粒毒性效应的各种因素,并对未来NZVI材料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NZVI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物安全性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 简介:作为一种曾经广泛使用的氯化烃杀虫剂,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和DDD(合称为DDTs)是一类典型的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污染物.亲脂性和持久性使得DDTs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从而对处于高营养级的水生哺乳动物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在综述DDTs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研究基础上,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percentilerankmethod,TPRM)推导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组织残留基准(TissueResidueGuideline,TRG).使用SSD和TPRM得到的TRG分别为239和22.7ng·g-1食物(湿重).相应的,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水质基准分别为188.2和178.7pg·L-1.依据研究得到的DDTs的组织残留基准及其在鱼类体内的含量评估对水生哺乳动物的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DDTs对水生哺乳动物生态风险,并为DDTs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华白海豚 江豚 水生哺乳动物 组织残留基准 生物累积因子 风险评估
  • 简介:阐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提出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内容与评价标准.在分析衡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视野下衡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参11.

  • 标签: 生态文明 衡阳 现代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