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School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简介:在公共交通宏观客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调查,结合基于问卷和IC卡信息关联的公交个体出行跟踪,对北京市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职业、收入、是否拥有私家车及出行目的与调价后出行行为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以样本出行者的多模式公共交通IC卡刷卡数据为基础,提取了公交个体出行链,定量分析调价前后出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调价对于非通勤出行者出行结构的影响大于通勤出行者,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引发出行链结构相对简单的短距离轨道出行者转向公交出行.研究结果为公共交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线网优化以及运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简介:对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的二因素结构进行验证,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中译版,研究样本801人。用SPSS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用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1)项目分析结果:所有条目得分与所属分量表分相关均达显著水平(p<0.01),且大部分相关系数达到0.40以上,均表现出较好的鉴别度。(2)信度检验结果: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91-0.848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757-0.838之间。(3)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两个因子(关爱、保护)。母亲版累积解释率为35.386%,父亲版累计解释率为35.71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样本MPBI的GFI、AGFI、CFI、NFI、NNFI、IFI、χ2/df、REMEA分别为0.79、0.76、0.89、0.87、0.88、0.89、7.76、0.10;FP-BI的分别为0.78、0.74、0.87、0.85、0.86、0.87、8.59、0.10,提示拟合结果不佳。(4)效标效度结果表明,PBI中父母关爱和保护维度均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因子、父母憎恶、忽视因子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PBI量表中译版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基本上可用于国内养育方式的研究,但是其因子结构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简介:本文引入外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扩展变量,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城际出行者方式选择框架.在调查样本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前提下,为高铁/动车、普通列车、长途汽车和自驾车等4种出行方式分别建立多指标多因果(MIMIC)模型,分析不同出行方式下扩展计划行为理论中各心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出行者属性对心理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出行方式下,出行者个人及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对部分潜变量有显著性影响;"安全态度"和"行为习惯"潜变量对方式选择意向或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城际间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城际交通系统优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