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飞机炭刹车盘在压力系统提供压力作用,动盘和静盘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矩。刹车压力大小对飞机炭刹车盘摩擦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对3套炭刹车盘在不同压力状态刹车试验,对整套炭刹车盘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飞机炭刹车盘在可用刹车压力条件,摩擦性能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码研制A320系列飞机炭刹车盘在整个刹车压力区间内,摩擦因数、平均力矩等性能指标均在国外原件性能范围,与国外原件具有等效刹车性能。

  • 标签: 炭刹车盘 刹车压力 摩擦性能 刹车试验
  • 简介:以气雾化316L不锈钢球形粉末原料,通过压制、烧结工艺制备多孔过滤材料。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其他制备工艺参数一定情况,着重分析粉末粒径、压制压力对多孔材料孔隙度、最大孔径透过性能影响规律,建立其相互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孔隙度主要受压制压力影响,随压制压力增大而减小,孔隙度1.9倍与压制压力平方根呈指数关系。相比于压制压力,多孔材料最大孔径主要受粉末粒径影响,随粉末粒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多孔材料相对透气系数受粉末粒径孔隙度共同影响。孔隙度一定情况,相对透气系数与粉末粒径平方呈线性关系。

  • 标签: 多孔材料 结构特征 透过性能 316L
  • 简介:以8种不同结构活性炭实验对象,利用低温N2(77K)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并将其涂布到铝箔集流体上组装成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以1mol/L四氟硼酸四乙基铵乙腈溶液(Et4NBF4/AN)电解液,利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活性炭比表面积、中微孔分布以及容等对双电层电容器倍率衰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适量增大均能提高活性炭比容量;中适量增加不仅可以减小超级电容器电阻,还可以提高活性炭大电流充放电性能,降低大电流充放电时电容衰减。当电流密度从0.15A/g增大到9.6A/g时:中活性炭比电容衰减平均为14.13%,而微孔活性炭平均衰减20.58%;中表面积对比电容贡献由10.10μF/cm2降至9.95μF/cm2,而微孔表面积贡献则由5.68μF/cm2降至4.21μF/cm2

  • 标签: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孔分布 倍率衰减性能
  • 简介:惰性气体雾化法制备Fe-1.1Ni-0.5Mo-0.5Cr预合金粉末中添加1.5%Cu粉0.6%C粉(均为质量分数)以及还原铁粉(添加量分别为0、10%、20%30%),混合均匀600MPa压力模压,1180℃烧结1h。烧结合金经180℃/1h回火处理后,进行密度、硬度、拉伸力学性能检测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添加还原铁粉后,合金密度强度大幅度提高,并保持高硬度状态。金相组织主要回火马氏体组织,并随还原铁粉添加量增加,出现一定量珠光体、贝氏体以及上贝氏体组织。添加20%还原铁粉时合金综合性能最好,密度6.85g/cm3,硬度达到43HRC,抗拉强度650MPa。添加还原铁粉有利于粉末压制成形以及提高合金力学性能。

  • 标签: 铁基合金 烧结硬化 力学性能
  • 简介:解决氧化铁红高温呈现不稳定性问题,采用非均匀成核法使Si(OH)4Al(OH)3均匀包覆在氧化铁红粉末颗粒表面,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Zeta电位测定仪对包覆前后Fe2O3粉末颗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非均匀成核法可以制备出被SiO2Al2O3包覆Fe2O3复合粒子,其技术关键是如何控制反应溶液pH值涂层物质沉淀反应浓度,以保持被覆颗粒稳定悬浮特性.

  • 标签: 非均匀成核法 氧化铁红 包覆 PH值
  • 简介:以钴粉、氧化钇草酸铵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Co-Y2O3前驱体,经氢还原后得到Co-Y2O3复合粉末,研究反应溶液中CoCl2浓度、YCl3与CoCl2物质量比n(YCl3)/n(CoCl2)以及表面活性剂对Co-Y2O3复合粉末形貌粒度影响。结果表明:YCl3与CoCl2物质量比以及表面活性剂对Co-Y2O3复合粉形貌都有很大影响。当n(YCl3)/n(CoCl2值由0增加到0.014时,复合粉形貌由棒状转变为梅花状;当n(YCl3)/n(CoCl2)进一步增大到0.0400.078时,复合粉分别为絮状粗棒状;向n(YCl3)/n(CoCl20.014混合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复合粉末形貌由梅花形转变为球形。CoCl2浓度c(CoCl2)对复合粉末粒度分散性有较大影响。随c(CoCl2)从0.2mol/L增加到0.5mol/L,复合粉末平均粒度由7μm减小到4μm,并且粉末分散性更好;当c(CoCl2)增加到0.8mol/L时,粉末平均粒度增大到10μm,粉末分散性变差。

  • 标签: 均匀沉淀法 Co-Y2O3复合粉末 形貌
  • 简介:采用元素粉末法制备Ti-1.5Fe-2.25Mo合金,Thermec-MasterZ热模拟机上对该合金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实验温度650~900℃,变形速率0.01~10s^-1。以经典双曲正弦形式模型基础,对热模拟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计算分析,建立粉末冶金Ti-1.5Fe-2.25Mo合金高温构方程。研究表明,β相区等温压缩时,合金流变应力快速达到峰值然后进入稳态流变变形阶段,应力指数n=4.24,应变激活能Q=378.01kJ/mol。而在α+β两相区等温压缩时,合金较低应变速率(≤0.1s^-1),曲线经过应力峰后出现不同程度加工软化现象;应变速率≥1s^-1条件,呈现出1种稳态变形,热变形应力指数n=6.77,应变激活能Q=257.73kJ/mol。所得结果粉末冶金钛合金锻造成形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钛合金 粉末冶金 热模拟 本构方程
  • 简介:讨论了采用传统氢还原工艺制造超细钨粉过程中氧化钨原料相组成对超细钨粉均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钨相组成对超细钨粉均匀性有着重要影响,单一相组成氧化钨能制得超细而均匀钨粉,多种相组成氧化钨,由于还原过程中存在不同还原路径还原速率,制得钨粉虽细但不均匀

  • 标签: 氧化钨 相组成 超细钨粉 均匀性
  • 简介:气雾化HK30不锈钢粉末中分别添加0、0.4%、0.8%1.2%Ti粉r质量分数),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法制备HK30不锈钢样品,烧结温度1270、12901310℃,研究Ti含量对HK30不锈钢密度与抗拉强度伸长等力学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Ti含量增加,HK30不锈钢样品密度、抗拉强度伸长都降低;由于Ti优先与材质中C结合,与Fe结合C含量减少,提高了液相形成温度,致密化速率降低,使得样品尺寸稳定性提高避免过烧。最佳烧结方案及合适Ti含量1290℃/6h0.4%Ti,高温抗拉强度略微降低基础上可消除样品表面过烧,并提高样品尺寸稳定性,具有最优综合性能:相对密度95.7%,室温抗拉强度535MPa,800℃抗拉强度215MPa,室温伸长21.7%。

  • 标签: TI含量 MIM HK30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含Y2O3稀土钼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钼合金断裂特征组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稀土氧化物Y2O3含量对钼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添加Y2O3能细化晶粒、改善钼合金晶粒均匀致密度、提高钼合金性能;拉伸强度屈服强度随Y2O3含量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Y2O3含量1%时,抗拉强度达511.43MPa,屈服强度456.99MPa,分别是纯钼材料1.31倍1.57倍,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烧结坯中,Y2O3颗粒分布均匀,主要以球形等轴状形式存在于晶界上。

  • 标签: 稀土氧化物Y2O3 钼合金 晶粒尺寸
  • 简介: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B2TiC复合材料熔敷棒,并通过电火花沉积在点焊镀锌钢板用电极表面制备TiB2TiC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分析涂层微观结构物相,运用点焊实验测试涂层电极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熔敷棒中TiB2TiC颗粒细小均匀,电火花涂层致密无分层,涂层物相Cu、TiB2TiCCu从基体扩散到涂层表面,涂层表面Cu含量(原子分数)达到28%,过渡层出现CuTi梯度分布,涂层与基体间牢固冶金结合复合涂层存在少量裂纹,其显微硬度达到850HV,高于TiB2涂层TiC涂层硬度点焊时电极头部平均磨损大大降低,电极点焊寿命比无涂层电极提高4倍。

  • 标签: 镀锌钢板 点焊电极 碳化钛 二硼化钛 复合涂层 电火花沉积
  • 简介:以金属铜箔镍粉原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出Ni—Cu多孔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原予力显微镜(AFM)等设备对制Ni-Cu薄膜显微结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压泡法对制多孔薄膜通量及孔径进行测试,并探讨薄膜机理。研究表明:制备Ni-Cu多孔薄膜厚度约为50μm,平均孔径约10girl;涂覆面通过Ni粉松装烧结形成多孔结构;铜箔一测是由于Kirkendall效应产生空位沿着晶界扩散表面聚集而成。

  • 标签: Ni—Cu 多孔材料 Kirkendall效应
  • 简介:利用CEAST9340落锤式冲击试验机,通过高周期疲劳方式加载,测试冲击功、球表面积、WC-Co硬质合金球齿衬底厚度及聚晶金刚石层(PCD)层厚度对复合片球齿抗冲击性能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PCD层厚度对球齿抗冲击性能影响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球齿冲击破碎随冲击功增大而升高,随WC-Co硬质合金球齿衬底厚度增加及PCD层厚度减小而下降;相同冲击功条件,增大球齿球表面积则导致冲击破碎下降;球齿抗冲击性能随WC-Co硬质合金球齿衬底厚度减小及PCD层厚度增加而下降。直径14mm16mm球齿部分可满足低风压抗冲击性要求但无法满足高风压抗冲击性能要求。

  • 标签: 潜孔钻头 聚晶金刚石球齿 冲击损伤 有限元分析 界面结构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常压H2气氛制备W-TiC合金,研究W-TiC合金烧结致密化行为,并对合金性能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强化烧结元素可改善W-TiC合金烧结活性,1700℃烧结120min后其相对密度达到99.2%;随着烧结温度升高,W-TiC合金拉伸强度提高,2000℃烧结120min后,拉伸强度达到464MPa;TiC颗粒可有效地抑制合金烧结过程中晶粒长大。

  • 标签: W-TiC合金 致密化行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30%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变形行为,获得该材料温度623~773K,应变速率0.01-10s^(-1)条件真应力-应变曲线,并在考虑摩擦变形热效应基础上对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修正。对修正后峰值应力进行线性回归,建立该材料构方程。根据材料动态模型,计算并建立30%SiCp/Al复合材料热加工图,据此确定热变形流变失稳区。应变速率0.01s^(-1)时,随热变形温度升高,该复合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

  • 标签: 30%SiCp/Al复合材料 热变形 本构方程 加工图
  • 简介:元素粉末反应制备多孔材料中,原料粉末粒度是影响其多孔结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方法制备Cu-Al多孔材料,研究原料粉末粒径对Cu-Al多孔材料孔径、孔隙度、透气度体积膨胀等参数影响。结果表明:Al粉粒径是影响Cu-Al多孔材料最大孔径主要因素,材料最大孔径dm与Al粉粒径dp之间严格遵循dm=0.48dp线性变化规律;Cu粉粒径则对Cu-Al多孔材料最大孔径影响较小。当粉末粒径48.5μm以上时,粉末粒径改变对Cu-Al多孔材料开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不大。实验研究范围,Cu-Al多孔材料体积膨胀随粉末粒径增大而增大;当粉末粒径很小时,Cu-Al多孔材料存在体积收缩趋势。

  • 标签: 粉末粒径 CU-AL合金 多孔材料 反应合成
  • 简介:FeNi30合金中添加稀土,利用气雾化技术制备稀土含量分别为B%、C%D%FeNi30+Re触媒粉末,并进行金刚石合成实验,研究稀土对FeNi30+Re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影响。结果表明,FeNi30合金中添加稀土能降低粉末触媒中氧含量,金刚石混合单产从89.2提高到102.4ct/块,粗颗粒比例、静压强度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并能降低磁化;金刚石颜色从浅黄绿色变为深黄绿色。其中以稀土添加量C%时合成效果最佳。此外,还利用化学反应热力学理论对添加稀土降低触媒粉末中结合氧提高触媒粉末催化活性机理进行分析。

  • 标签: 稀土 粉末触媒 金刚石合成
  • 简介:采用无压熔浸法制备SiC/Al复合材料,并利用颗粒堆积毛细管力静力学理论研究造剂含量对SiC/Al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发现造剂含量20%(质量分数)时,残余孔隙较小,而造剂含量10%15%时,残余孔隙较大。造剂含量对抗弯强度产生影响,随造剂含量增加,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造20%时,抗弯强度出现最大值343.63MPa

  • 标签: 造孔剂 抗弯强度 SIC/AL复合材料
  • 简介:采用化学镀法对TiH2粉末表面镀Ni,制备Ni/TiH2复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差热分析(DSC/TG)对Ni/TiH2复合粉末进行表征,探索Ni镀层生长及作用机理,建立镀层粉末表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施镀温度85℃时Ni/TiH2复合粉末表面Ni层包覆完整,镀层均匀致密,Ni层厚度约为1.0~2.0μm;施镀温度低于65℃时施镀几乎无法进行,而施镀温度高于95℃时,镀层很不均匀,容易脱落;镀层生长机制遵循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ripening)机制;与包覆前TiH2粉末相比,Ni/TiH2复合粉末释氢反应开始温度由450℃上升至540℃。包覆层可降低TiH2粉末熔融铝温度梯度,从而推迟开始释氢时间。

  • 标签: 化学镀 NI TiH2复合粉末 形核长大机制 释氢性能
  • 简介:以Fe、Al元素混合粉末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通过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根据烧结前后多孔试样质量变化,并结合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对烧结过程中多孔试样基础元素挥发行为及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烧结元素粉末制备Fe-Al多孔材料过程中,最终烧结温度1000℃、保温4h时,Fe-Al多孔试样质量损失0.05%,而最终烧结温度1300℃时质量损失达到10.53%;随着最终烧结温度升高,合金元素沿壁表面挥发程度增大,导致Fe-Al多孔试样孔径、开孔隙透气度变大。采用MIEDEMA模型LANGMUIR方程,对真空烧结过程中质量损失原因进行理论分析,表明Al挥发是导致多孔试样质量结构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真空烧结 金属间化合物 FE-AL 多孔材料 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