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岩是一种灾变事件岩。文章综述了震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着重介绍了震岩石类型、震序列、鉴别标志及震岩-海啸岩-震浊对比鉴别。同时,结合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归纳出由震岩-海啸岩-震浊岩-背景沉积组成6种地震震序列,并指出震岩对于构造演化解释、沉积学及石油储层地质方面的研究意义。

  • 标签: 震积岩 沉积特征 地震震积序列 地质意义
  • 简介:下刚果盆地A区块下白垩统阿尔布阶为一套碳酸盐物质混杂陆源砂、泥沉积,具有典型混合沉积特征。依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测井地质、地震资料和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对阿尔布阶混合沉积作用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①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物质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物交互沉积、碳酸盐物质与混物交互沉积和混物本身交互沉积等4种类型;②提出了适合该区"间断-交叉"型碳酸盐物质夹陆源碎屑混机理,并建立了该区模式;③随着该时期海水进入、海侵扩大,整体上阿尔布阶依次经历了混缓坡、混局限台地、混开阔台地和混陆棚演化,发育了灰泥丘、砂质浅滩、鲕粒滩、生屑滩、藻屑滩、潮下静水泥、风暴流等众多微相。

  • 标签: 阿尔布阶 混合沉积特征 混合沉积相 下刚果盆地
  • 简介:二连盆地阿南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一套湖相致密油凝灰质混岩岩性段,是近年来重要勘探领域。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这套混岩岩性段岩性、岩相和储集空间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套混岩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凝灰质岩,包括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质泥岩,其中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发育最为广泛;其岩相可划分为块状凝灰岩、块状沉凝灰岩、变形构造沉凝灰岩、块状凝灰质砂岩、波状层理凝灰质砂岩、块状凝灰质泥岩及水平层理凝灰质泥岩。块状凝灰岩岩相储集性能最好,储集空间为脱玻化孔,属于低—中孔、超低渗储层;变形构造沉凝灰岩岩相储集性能较好,以溶蚀孔和基质孔为主,属于特低孔、低—超低渗储层;块状沉凝灰岩岩相、块状凝灰质砂岩岩相和波状层理凝灰质砂岩岩相储集性能均较差,主要发育晶屑溶蚀孔和晶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

  • 标签: 混积岩 致密油 下白垩统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 标签: 长7段 浊积岩 演化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曲线等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1^1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了有利勘探目标区。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长61^1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微裂缝等,砂岩储层铸体薄片面孔率为0.98%~1.37%,平均孔喉半径较小,为典型中—低孔、低渗储层;影响储层物性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 标签: 岩石学特征 孔隙结构 物性特征 长611储层 王窑地区
  • 简介:为了认识黏土矿物对油层低电阻率化影响,以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井解释和试油结果为依据,对吴起地区长61油层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电阻率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为附加导电作用,以网状伊/蒙混层矿物最强,是油层电阻率降低关键因素;第二为对孔隙结构改造,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电阻率降低,以伊利石最为明显;第三是对水分子吸附作用,以绿泥石等为主。综合三者作用大小和矿物含量,吴起地区黏土矿物对电阻率影响程度依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此项研究可对低电阻率油层存在机理和分布进行有效解释和预测。

  • 标签: 低电阻率油层 黏土矿物 附加导电能力 束缚水饱和度 长61油层 吴起地区
  • 简介:塔河油田南部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组是最重要含油气层系,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控制等地质开发问题倍受重视。文中在地震储层反演、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粒度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中油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三叠系AT1井区中油组为湖底扇沉积。该区发育AA、AB型非典型鲍玛序列,并主要发育中扇亚相。该亚相可以识别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漫溢、无水道席状砂等微相,主要储集砂体为中扇辫状水道。该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成因机制,并建立了相应沉积模式。

  • 标签: 湖底扇 沉积模式 中油组 塔河油田
  • 简介: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分析,对塔河油田AT1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该区三叠系中油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现今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减少孔隙度主要方式,溶蚀作用对孔隙度增大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成岩作用 中油组 三叠系 塔河油田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原油黏度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油藏适应性。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
  • 简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体系域单元所包含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物源通道及主要供给方向。

  • 标签: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下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
  • 简介:以钻井、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地层单元,在连井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波阻抗反演资料,对砂体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今后精细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高精度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 简介:为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双模态和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 标签: 复模态 砂砾岩 聚合物驱替 剩余油 冲积扇 克拉玛依油田
  • 简介:南海西部涠12-1油田为近海复杂断块型油田,具有目的层段断层复杂、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另外因地震成像不清,给前期勘探和后期油藏开发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以上难点,从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解释性成像处理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叠前成像处理及目标成像处理研究思路,利用叠前各向异性深度偏移、优势道叠加与叠后分频成像及扩散滤波等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成像效果,形成了复杂断块油田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系列。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涠12—1油田下一步开发部署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复杂断块型油气田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杂断块 地震处理 地震分频 扩散滤波 地震融合
  • 简介: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 标签: 构造变换带 变换带 调节带 乌尔逊凹陷
  • 简介: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油气不均一分布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和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油气不均一分布 储层非均质性 岩性油气藏 复杂油气藏 控藏理论
  • 简介:勘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勘探工作者具有较好整体素质。整体素质由科学知识技术器具层面和文化层面构成。提高整体素质,就要同时重视这2个层面素质提高,特别要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系统整合能力培养。为此就要建立与之相呼应价值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克服层级文化影响.提高哲学素质、思维素质和人文修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给人素质提高留出空间。

  • 标签: 器具层面 文化层面 哲学素质 思维素质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 简介:由于某些稠油油藏没有明显泥岩盖层,导致有学者提出了顶水油藏这个概念,但该概念违背了科学原理,容易使油藏工程领域产生混乱。为了纠正这一认识,分析了盖层封堵机理,认为盖层不一定非得是泥岩,物性较差岩石也可做盖层。顶水油藏并非没有盖层,只是没有泥岩做盖层而已,其有物性盖层封堵油气,并且油藏中油水正常分布。因此,建议今后不要再使用顶水油藏这个概念。

  • 标签: 盖层 毛管压力 物性圈闭 底水油藏 顶水油藏 稠油
  • 简介:生长断层往往作为沉积盆地边界断层控制和影响着盆地演化。国外学者通过对野外断层位移量和断层长度观测与分析,指出了断层生长表现为断层位移量和断层长度增加:断层生长和连接有2种方式;单条断层生长表现为断层最大位移量与断层长度之间呈比例关系常规生长模型.以及先进行断层长度生长再进行断层位移量生长补充生长模型。断层生长后期在断层端相互作用下发生断层连接是形成大型断层重要方式。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断层生长研究主要模型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层生长连接特点。

  • 标签: 生长断层 断层长度 断层位移 断层连接
  • 简介: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掌握创造性思维本质特点和原理,克服思维定势,丰富想象力,扩大知识面,提高直觉能力,培养专注力,养成分析和综合习惯,把急待解决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优化科研组织。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思维定势 想象力 直觉 专注力 侧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