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来,令人惊讶是,独联体油气地质界很多知名学者油气成因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很多新理论和新思路。这是我们现在很不了解,其认识水平超过美欧油气地质学界,很有必要向国内同行加以介绍。

  • 标签: 地球排气作用 地球深部流体 地球动力学 石油天然气成因
  • 简介:塔河油田南部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是最重要含油气层系,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控制等地质开发问题倍受重视。文中在地震储层反演、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粒度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中油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三叠系AT1井区中油为湖底扇沉积。该区发育AA、AB型非典型鲍玛序列,主要发育中扇亚相。该亚相可以识别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漫溢、无水道席状砂等微相,主要储集砂体为中扇辫状水道。该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积扇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沉积模式。

  • 标签: 湖底扇 沉积模式 中油组 塔河油田
  • 简介:川西北下三叠统飞仙关滩体分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和台地内点滩2种类型,多数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时水体相对较深,未经大气淡水和混合水成岩改造,储集性能较差,局部鲕粒滩形成时水体较浅,在经过大气淡水和混合水成岩作用改造后,白云石化好,可形成储集性能极好储集体;台地内点滩白云石化较好,储集性能也较好,但分布狭窄,厚度较薄,无规律可寻。由此可见,滩相沉积体仅是储层发育基本条件,滩体最终能否形成有效储集体,还要取决于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当滩体暴露于水体之上时,受到大气淡水和混合水改造,发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发生,可产生大量储集空间,构成良好储集体。

  • 标签: 鲕粒滩 白云石化 储集性 飞仙关组 川西北
  • 简介: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大隆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晚二叠世长兴初期以来,广元-梁平海湾属于上扬子台地内部产生裂谷型同沉积拉张断裂形成海湾,鱼洞梁和坪上长兴剖面发育浅水潮坪-开阔台地相。其间有生屑滩沉积,在坪上剖面见有尚未发育成熟海绵生物礁:研究区北部长江沟剖面则发育与长兴同时异相大隆深水沉积,富含海绵骨针和放射虫。长兴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型洞穴、构造缝及溶蚀缝等。综合而言,川西北广元-旺苍海湾边缘礁位于江油二郎庙与广元下寺之间,长兴深埋地腹,是勘探地下生物礁-滩组合有利地区。

  • 标签: 上二叠统 长兴组 大隆组 沉积特征 川西北地区
  • 简介: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非均质特征,分析了各类非均质对储层含油性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韵律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油性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及层间分层系数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控制;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饱满程度。

  • 标签: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 简介:岩心和铸体薄片分析表明,长岭气田登娄库为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孔隙度在2.7%~6.6%,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影响储层物性因素主要有岩石结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沉积环境中分流河道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天然堤和决口扇次之,河道间储层物性最差。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集层原生孔隙破坏较大,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从而改善储层物性。该区以破坏储层物性成岩作用为主。

  • 标签: 储层 物性 登娄库组 长岭气田
  • 简介: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油水关系复杂问题,采用油气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对齐家—鸳鸯沟地区沙河街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Ⅲ号台阶上,并以断层-岩油气藏类型居多;油气富集主要受到砂体储层是否发育、圈闭是否发育、断层侧向封闭强弱、断裂后期活动强弱4个因素控制;不同层段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同,沙二段、沙三1亚段和沙四段圈闭不发育是造成失利井最主要原因,而沙三2亚段和沙三3亚段砂体储层不发育也是造成失利井最主要原因。

  • 标签: 油气富集 控制因素 砂体 圈闭 断层侧向封闭性 断裂活动性
  • 简介: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分析,对塔河油田AT1区三叠系中油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该区三叠系中油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现今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减少孔隙度主要方式,溶蚀作用对孔隙度增大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成岩作用 中油组 三叠系 塔河油田
  • 简介:麻黄山地区延安、延长是典型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是储层主要渗滤通道,且油气聚集成藏及开发效果与裂缝关系密切。因此,裂缝特征及识别研究是该区储层评价中重要内容。目前,应用新测井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裂缝,但受到资料数量限制,无法进行规模应用。作者从岩心裂缝研究入手,系统分析了储层中裂缝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裂缝进行识别,对今后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裂缝特征 常规测井 裂缝识别 麻黄山地区
  • 简介: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龙马溪页岩和筇竹寺页岩是同时期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2套重点层位,五峰—龙马溪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筇竹寺页岩气勘探效果却不理想。利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野外露头资料、已钻页岩气井生产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海相页岩地质特征,分析了五峰—龙马溪页岩与筇竹寺页岩含气性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海相页岩最显著特征为"高演化"和"强改造",这与北美海相页岩差异明显。统计大量页岩气井生产情况发现,五峰—龙马溪页岩产气情况明显好于筇竹寺页岩。筇竹寺页岩压力系数较低,有机孔发育程度较差,相邻储层沥青分布广泛,这些都证实了桐湾期不整合面对筇竹寺页岩含气性破坏作用。震旦系顶桐湾期不整合面形成排烃"通道"从生烃期开始长期排烃,使层内残留烃量减少,是筇竹寺页岩含气性较差主要原因。

  • 标签: 页岩含气性 不整合面 排烃作用 有机孔 五峰组—龙马溪组 筇竹寺组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沉积砂体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油藏勘探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沉积时期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烃源岩、储集层特征、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基础上,总结了延长低渗储层石油运聚规律。延长组长7段最大湖泛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是盆地主要生油岩。储层以低渗透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属于超低、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主要动力,长7段异常压力分布与暗色泥岩厚度有关,在暗色泥岩厚度大区域,异常压力较大。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主要通道,成藏期储层相对高渗透是连通砂体成为有效运移通道基础。微裂缝控制了局部地区延长油藏分布及其规模。通过对该盆地分析,总结出了2类成藏模式,即"源岩-连通砂体-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微裂缝-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

  • 标签: 低渗透 运聚 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 简介:针对陕北中生界延长油气藏主控因素,依据黄土塬地区地震弯曲测线,充分利用有效地震信息对目的层开展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在剖面上对渗透砂岩展布识别总结出5种方法,并且在平面上编制渗透砂岩展布范围图,为探井井位部署提供了一定依据;通过后期完钻井检查,其渗透砂层厚度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渗透性砂岩 波阻抗 密度 神经网络法 考核精度
  • 简介:姬塬油田长9油层是滚动勘探有利接替层位,在不同地区其成藏条件和油藏富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性。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样品测试及相关模拟实验。从烃源岩、储集体及其之间通道、距离和动力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姬塬油田红井子、胡尖山及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油气聚集成藏差异性。结果表明:红井子地区紧邻生烃中心.储层物性好,源储压差大,油气富集程度高;胡尖山地区储集物性较好.但距离生烃灶较远,源储压差较小,油气富集程度一般;罗庞塬地区源储压差较小,裂缝不发育,储集物性差,油气富集程度较差。

  • 标签: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差异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在区域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天环坳陷2个构造单元之间。姬塬腹地勘探程度较低,对长3和长4+5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储层展布、圈闭成藏、油气富集规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该文以露头、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和长4+5油层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2种亚相和5种微相。根据长3和长4+5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可以得出研究沉积模式。

  • 标签: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沉积体系 姬塬地区
  • 简介: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储层主要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及破裂等多种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中成岩A期、B期4个期次,目前已达到了中成岩阶段A—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一个关键因素,砂岩储层经演化后其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

  • 标签: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随着"重庆涪陵"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立,四川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五峰—龙马溪富有机质页岩已成为目前中国页岩气研究重点目标之一,至今已取得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但关于页岩气研究基础——页岩岩相分类方案一直存在很大分歧。以川东地区下古生界五峰—龙马溪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观察,结合岩石结构组分分析,利用石英含量、石英成因及纹层类型3种判别依据,对页岩岩相进行了划分,根据川东地区WQ2井含气量、有机碳含量及石英含量,对岩相与储层关系进行了评价。研究区页岩岩相可划分为7种类型:贫硅纹层页岩岩相、中硅纹层页岩岩相、富硅纹层页岩岩相、贫硅无纹层页岩岩相、中硅无纹层页岩岩相、富硅无纹层页岩岩相及生物硅质成因页岩岩相,其中,中硅无纹层页岩岩相是川东地区最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岩相。

  • 标签: 页岩气 页岩岩相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东地区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力含油层系三叠系延长发育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为典型油藏,储集条件较差,储层非均质强。油藏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储集砂体控制,后期建设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对储层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长7过剩压力为油气运聚主要动力,受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烃源条件和储盖组合等方面影响,主要发育东北曲流河和西南辫状河2种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延长油藏形成最为有利沉积相带。

  • 标签: 低渗透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重要勘探开发目的层。文章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期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油层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缺前三角洲亚相;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6油层各微相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到混合载荷高弯度河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对长6油层各小层沉积微相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相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方向。

  • 标签: 长6油层组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大路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