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以北京市通州区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为例,通过对深挖探槽、探坑和野外剖面的详细解剖,结合密集采样的分析结果,详细研究了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内部的沉积相类型。研究表明,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是一个曲流河沉积体。在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内部,共识别出8种岩相,即块状层理细砾岩相(泥砾为主)、大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同沉积变形层理细砂岩相、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板状和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薄层块状层理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相及块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相;主要发育了2种沉积亚和5种沉积微,即河道和河漫滩亚以及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微。潮白河白庙沉积体在垂向上共发育了3期沉积旋回,其形成主要受沉积物供给、气候和河岸性质的控制。现代潮白河岩相和沉积的研究,对于寻找古代曲流河岩性油气藏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对潮白河今后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现代沉积 曲流河 探槽 潮白河
  • 简介:镇53井区长8段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勘探、评价以及开发的重点地区及层系之一。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油层组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并确定了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沉积,主要沉积微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对发育。同时,通过分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储层物性受沉积微控制,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沉积微

  • 标签: 三角洲前缘亚相 沉积微相 长81储层 镇53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典型的箕状凹陷,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积,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组合。中央隆起带油气沿大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形成了深、中、浅多层系复式聚集的构造油气藏:凹陷及斜坡区断裂不发育,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叠合连片分布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两者共同构成了断陷湖盆复式叠合油气成藏、满凹含油的格局。同时,在优质烃源岩分布层段、主砂体带、正向构造背景区以及裂缝、异常高压及特殊岩类储层(碳酸盐岩、火成岩)发育区等优势区,油气富集、高产.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 标签: 断陷湖盆 多旋回沉积 复式叠合成藏 优势相区 歧口凹陷
  • 简介:为了研究湘中坳陷二叠系龙潭组和大隆组黑色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全岩矿物含量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储层物性分析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主要为硅质页岩,石英质量分数平均为34.4%,且多为生物成因硅,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24.4%,矿物组分特征与美国Barnett页岩和四川盆地古生界优质海相页岩类似。②页岩中干酪根类型以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63%,有机质孔发育,主要为微孔和中孔。③页岩吸附能力较强,饱和吸附质量体积为0.75~8.60m3/t,平均为4.51m3/t,具有良好的甲烷吸附能力。④页岩吸附能力主要受控于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总烃、石英含量、岩石密度和孔隙结构。其中,有机碳含量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湘中坳陷海陆过渡页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 标签: 海陆过渡相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 吸附能力 二叠系 湘中坳陷
  • 简介:针对红连油田红南9块构造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的特点,以红南9块K1sⅡ-6单层为例,在构造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以及沉积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模型以及微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较为合理的地质模型,从而为红南9块油藏剩余油的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相控建模 油藏描述 属性模型 红连油田
  • 简介:下刚果盆地A区块下白垩统阿尔布阶为一套碳酸盐物质混杂陆源砂、泥沉积,具有典型的混合沉积特征。依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测井地质、地震资料和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对阿尔布阶混合沉积作用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①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物质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物质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等4种类型;②提出了适合该区的"间断-交叉"型碳酸盐物质夹陆源碎屑混积机理,并建立了该区的混积模式;③随着该时期海水的进入、海侵的扩大,整体上阿尔布阶依次经历了混积缓坡、混积局限台地、混积开阔台地和混积陆棚的演化,发育了灰泥丘、砂质浅滩、鲕粒滩、生屑滩、藻屑滩、潮下静水泥、风暴流等众多微

  • 标签: 阿尔布阶 混合沉积特征 混合沉积相 下刚果盆地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在区域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天环坳陷2个构造单元之间。姬塬腹地勘探程度较低,对长3和长4+5沉积体系、沉积和储层的展布、圈闭的成藏、油气富集规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该文以露头、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和长4+5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2种亚和5种微。根据长3和长4+5的沉积微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可以得出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 标签: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沉积体系 姬塬地区
  • 简介:长昌凹陷是琼东南盆地东部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地区,新近系三亚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2段,均是重要的储层。综合应用测井、重矿物、古生物、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物源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长昌凹陷三亚组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滨海、浅海、三角洲、半深海、海底扇。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在三亚组沉积期是中国南海北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海盆,在古地貌、物源输入等2个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大型海底扇,厚度大,物性好,沿中央坳陷带轴向展布。三亚组大面积海底扇的发育形成了长昌凹陷最大规模的优质储层,具有成藏的独特优势,其与构造叠合所形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最现实的领域。

  • 标签: 海底扇 坳陷型海盆 物源体系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 简介: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3种沉积亚,包括潮坪、泻湖、浅滩等7种微。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序及其演化。

  • 标签: 碳酸盐缓坡 沉积相 环境演化 布曲组 北羌塘盆地
  • 简介:我国东部陆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陆断陷盆地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的勘探过程中总结的“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的“互补性”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陆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陆生油为主线的石油地质理论。

  • 标签: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 “互补性”特征 “优势性”特征
  • 简介: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文章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包括三角洲平原亚和三角洲前缘亚,缺前三角洲亚;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6油层组各微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到混合载荷高弯度河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的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的水下分流河道微和三角洲平原亚的分流河道微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 标签: 长6油层组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大路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地层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胜利油田民丰地区拉平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沉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下段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其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控盆断裂一侧的隆起区,并表现为近于平行的多个单点物源,但本区相邻点物源供给较充分,其各自所形成的近岸水下扇与外扇部分相接,从而在平面上呈似裙状分布;主要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地层对比 沉积相 沙三下段 民丰地区
  • 简介:对川东五百梯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表明,该区长兴组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和溶洞为主,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礁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孔隙结构较差,整体上属裂缝-孔隙型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和成岩作用控制,其中受海侵背景影响的台缘礁、滩带控制了储层的时空分布,礁坪浅滩、骨架礁和粘结礁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至关重要,优质储层的形成是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早期溶蚀作用、中期中—深埋藏溶蚀作用、晚期深埋藏溶蚀作用以及与TSR有关的氢硫酸溶蚀作用多期叠加的结果。

  • 标签: 礁、滩相 储层特征 埋藏白云石化 溶蚀作用 上二叠统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部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砂体展布特征,同时通过古盐度恢复,首次确定了该区湖岸线的位置,从而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三角洲平原只在东北一隅有小范围分布。耿-史地区长6段不同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特别是古岸线的确定,对于指导该区长6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长6段 姬塬地区
  • 简介:前人对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在野外剖面观测及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和地震响应等沉积相识别标志认为,该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发育湿地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对该体系进一步作时空演化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于奇地区三叠纪-侏罗纪古气候湿润,物源主要来自沙雅隆起剥蚀区南缘: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可识别出湿地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由于印支运动构造抬升,导致该区缺失三叠系上统地层的顶部、侏罗系中统和上统地层,仅侏罗系下统地层发育湿地扇三角洲平原。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于奇地区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的沉积环境,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 标签: 沉积模式 碎屑岩 三叠系 侏罗系 于奇地区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河流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3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 标签: 河流相砂体 辫状河 曲流河 砂体展布与演化 盒8段 苏14井区
  • 简介:合兴场一丰谷地区沙溪庙组气藏以其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和较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引起关注,而前人针对该区沉积微展布特征及有利带的研究甚少。通过对上、下沙溪庙组岩石类型、结构特征、重矿物组合、测井相结合地震相等分析手段,确定物源通道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上、下沙溪庙组均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划分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间湾微,有利沉积带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此次研究,也为该区下一步沙溪庙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 标签: 沉积相 物源 沙溪庙组 合兴场—丰谷地区
  • 简介:涠西南凹陷WZA区主要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沉积体系类型及相应的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砂体的连续性和对比性均较差,给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源-汇分析确定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类型。WZA区为中间低、四周高的汇水区,可识别出3个不同方向的物源(NWW向、SWW向、SEE向)、2种沉积体系(西部和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和10余种沉积微。这些认识有利于刻画WZA油田,WZB油田,WZC油田,WZD油田和WZE油田的“甜点”储层。

  • 标签: 流沙港组 源-汇分析 浊积扇 曲流河三角洲 涠西南凹陷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沉积。在岩心、测井、单井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渭北地区长6油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和浊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研究成果为有利储集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浊流沉积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

  • 标签: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下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