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1月16日,从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青蒿素类药临床评价研讨会上传出喜讯:应用青蒿素类药物快速消灭疟疾传染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获得重大进展.由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柬埔寨国家疟疾控制中心共同承担的该项目,通过在束埔寨疟疾高发区石居省进行的为期3年的临床研究表明,此种快速灭疟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国际合作 青蒿素 合作研究项目 控制中心 疟疾 柬埔寨
  • 简介:对氨基苯酚(p-Aminophenol,简称PAP),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染料及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有机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PAP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扑热息痛、安妥酮、维生素B1、复合烟酰胺等;橡胶工业中可合成4010NA、4020、4030等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在染料工业中是生产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和毛皮染料等的中间体,可生产硫化红棕B3R、硫化宝蓝CV、硫化还原黑CLG、硫化新蓝FBL、毛皮棕等;PAP还可用于生产照相显影液米土尔(Met01),也可以直接用作抗氧剂和石油制品添加剂。

  • 标签: 对氨基苯酚 硫化红棕B3R 有机中间体 有机合成 医药工业 4010NA
  • 简介:醋酸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和化学反应用溶剂,目前全世界的年生产能力近900万t,产量约700万t。我国醋酸生产能力135万t,约占世界的15%,产量97万t左右,约占世界产量的14.3%。据预测,2005年我国醋酸需求量将达130万~140万t,2010年将达150万~160万t。旺盛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跨国公司中的醋酸生产商,其产业布局正在愈加明显地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

  • 标签: 中国 醋酸企业 国际竞争力 产量 生产规模
  • 简介: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其目标是用化学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物和溶剂等的生产和应用。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全世界产量达到5000亿t/a,且价格低廉、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害,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原材料。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贫乏,如何从更深度和广度上开发应用淀粉资源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可合成多种淀粉衍生物,其产物可以自行分解从而进入良性的生态循环。

  • 标签: 变性淀粉 20世纪90年代 高分子化合物 多学科交叉 淀粉衍生物 研究领域
  • 简介:2005年6月27日至28日,G华立(000607)控股子公司重庆华立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华武制药”)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现场检查。近日,WHO发送公函至华武制药,告知其药厂的运行总体符合WHO的GMP法规及指南要求.

  • 标签: GMP 生产工艺 青蒿素 国际 世界卫生组织 现场检查
  • 简介:1生产丙烯酰胺的方法及比较丙烯酰胺的制取方法有多种,世界上工业化生产丙烯酰胺都是以丙烯腈为原料,进行催化间接或直接水合生产丙烯酰胺。根据催化剂种类的不同,可分3种:一是硫酸水解法;二是铜催化水合法(化学催化法),三是先进的微生物法。化学催化法和微生物法的比较见表1。

  • 标签: 生产技术进展 丙烯酰胺 化学催化法 铜催化水合法 微生物法 工业化生产
  • 简介:细菌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临床病人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新有效的抗菌药物或者提高现有抗菌药物作用仍然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中药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占优势的,由于中药成分和药理特点的特殊性,细菌很少对中药产生耐药,但中药的抗菌活性一般较弱,其发挥作用的浓度往往需要达到毫摩尔水平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效应。因此,目前更多地被科学家们认可和接收研究思路是能够通过将活性微弱的中药或中药成分联合抗生素协同使用从而成为新的抗菌治疗措施。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成分协同抗菌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作一综述。

  • 标签: 中药 耐药性 协同抗菌
  • 简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银发族”的急速壮大,2002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06亿,并正以比总人口增长快得多的速度递增,据联合国估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0亿人。困扰老年人的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PD),又称原发性震颤麻痹等也已成为国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PD属于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是静态性震颤、僵硬、行动迟缓、走路困难等。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 标签: 帕金森病 药物研究 老龄化社会 市场 用药 人口增长
  • 简介:如今对产物的收率、纯度、环保、节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些传统的分离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今工艺的要求,研发新型的分离技术也迫在眉睫。

  • 标签: 分离技术 技术研究进展
  • 简介:生物体的骨骼、牙齿、筋、腿等都是由纳米微粒形成的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另外,由于纳米微粒的尺寸一般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细胞小得多,这就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即利用纳米微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细胞分离、细胞染色及利用纳米微粒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等。

  • 标签: 纳米技术研究 医学 生物体内 纳米微粒 生物学研究 纳米结构
  • 简介:获第五届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刘以训近日表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从事的生殖医学和生殖健康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显著,为我国30年来成功推行计划生育,提供了各种无毒无害安全有效和服用方便的新一代男女避孕药,一些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中国 避孕药 科学研究工作 胚胎植入技术 生理活动
  • 简介:手性药物(chiraldrugs)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正在开发中的药物有三分之二是手性的。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全球上市的化学合成新药中约有60%的为单一对映体药物。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药物手性化的浪潮,手性药物的不断增加改变着化学药物的构成,成为制药工业的新宠儿,使全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将注意力转向单一对映体药物,并与近年来迅速升温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交相辉映。

  • 标签: 手性药物 开发战略 研究进展 基础生物化学研究
  • 简介: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SARS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著名生物医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ONE》)上.

  • 标签: SARS 免疫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细胞免疫应答 公共图书馆 中国医学
  • 简介:二甲醚(DME)作为一种清洁化学品在制药、燃料、农药、化学品的合成方面有许多独特的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作气雾剂的抛射剂、制冷剂、发泡剂;高浓度的二甲醚可用做麻醉剂;还可替代LPG及柴油成为新型燃料。二甲醚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雾剂的抛射剂。国外许多国家正在开发二甲醚代替氟氯烃作制冷剂和发泡剂;开发利用二甲醚作为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热塑性聚酯泡沫的发泡剂。二甲醚与甲醇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是一种理想的液体燃料,可作为城市煤气和液化气的代用品。二甲醚还可作为汽油添加剂来生产无铅汽油。因此,对二甲醚生产方法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极为重视的开发课题。

  • 标签: 二甲醚(DME) 生产方法 技术进展 聚氨基甲酸乙酯 开发利用 新型燃料
  • 简介:目前,手性物质的生产除了直接进行不对称合成与发酵之外,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DL-型外消旋体物质,然后通过各种拆分方法得到所需要的具有光学活性的对映体。当前用于手性化合物拆分的方法主要有结晶法、外消旋拆分法、萃取法等,电合成作为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则一支独秀。

  • 标签: 手性化合物 合成技术 拆分技术 结晶法 外消旋拆分法 萃取法
  • 简介:南化工研究设计院10tN-甲酰吗啉于3月20日前运抵天津港出口印度.这是继去年该院产品成功出口伊朗后签订的第二单出口合同,标志着西南院N-甲酰吗啉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打破国外大公司在国际N-甲酰吗啉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 标签: N-甲酰吗啉 国际市场 西南 化工研究设计院 出口 天津港
  • 简介:环氧丙烷(P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在丙烷衍生物中,环氧丙烷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3大衍生物。其最大用途是生产聚醚多元醇,进而制备聚氨酯;还可用于生产丙二醇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及润湿剂)、阻燃剂等,在化工、轻工、医药、食品、纺织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发展前景广阔。

  • 标签: 环氧丙烷生产 市场需求 工艺进展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化工原料 精细化工产品
  • 简介:综述了可作Lewis酸催化剂的无机盐类,有机酸,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TiO2/SO4^2-,磷钨、硅钨杂多酸,杂多酸及固载杂多酸盐等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尼泊金酯的实验结果及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尼泊金酯 催化剂 催化酯化
  • 简介:近年来,各类抗生素与抗菌剂的耐药菌发展迅速,例如,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困难。细菌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质粒或染色忭介导发生变异,获得耐药。目前,一致认为细菌耐药性的获得主要有4种作用机制:①产生抗生素酶,灭活抗生素。②作用靶位变异,不应答抗菌药物。③改变膜通透性,阻断药物进入。④增强外排,加速泵出进入体内的药物。由于现有药物尚难有效控制此类药菌感染,因此药物化学家正努力研制新型抗耐药菌的药物,设计并筛选具有新化学结构、新作用机剖或新作用靶位的新抗菌药。

  • 标签: 酮类化合物 恶唑烷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表皮葡萄球菌 作用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