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的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以下简称“两部”)精心组织,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并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上图入库、落到实地,取得积极成效。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对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巩固划定成果,有效解决划定不实、非法占用等问题,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简介:为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山东省滨州市国土资源局从今年3月起,在全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专项活动,不分阶段、不设环节,同时展开、同步推进,准确把握自然资源管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新要求,通过抓学习提境界、抓调研增本领、抓改进促落实,使全系统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素质得到提升、活力得到进发,坚持一手抓标本兼治,一手抓规范提升,坚持既要“一次办好”,更要“全面做优”,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变成滨州国土人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
简介:由于土地利用矛盾突出和地理位置独特,城市边缘区是中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的科学制定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典型的亚热带城市边缘区——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对象,引入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改进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CLUE-S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非空间需求模块,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参数回溯了研究区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模拟了202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拟合精度良好(Kappa指数为0.72).研究结果表明:以Tietenberg资源配置模型作为CLUE—S模型的非空间需求计算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同时,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城市边缘区以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的用地矛盾.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发展合理的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该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管理政策的参考依据.
简介:中国是一个洪水多发国家,洪水灾害平均每年给中国造成约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成功的洪水风险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了解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是设计有效风险沟通策略的关键,也是促进公众认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回顾了公众对洪水风险的相关认知,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研究范式、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公众居住地的地理特征与洪水风险认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居住地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洪水风险认知越高;居住地相对洪水风险源海拔越高,洪水风险认知越低。女性、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关注洪水风险,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洪水风险认知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受灾经历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有过受灾经历的公众会有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和较强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公众对洪水风险管理的信任程度也将影响公众的洪水风险认知。本研究对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做了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今后洪水风险认知研究可能拓展的方向,如探索公众洪水风险认知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及对洪水风险管理的影响。
简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湿地的景观出现破碎化现象,为了探讨未来湿地景观的演化规律,湿地景观模拟模型将成为预测未来湿地景观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将湿地景观模拟模型归纳为基于过程的湿地景观模型和基于格局的湿地景观模型。基于过程的湿地景观模型(如PBS、SWEDI、BTELSS和WLS模型等),侧重反映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学过程,但所需基础数据不易监测,建立模型难度大,不易推广;湿地景观格局模型(如CA-Markov、ANN、CLUE-S和GM模型等),一般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通用模型,将湿地作为一种景观类型,侧重考虑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未能充分考虑其生态过程。对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研究予以展望,认为需要(1)加强湿地景观驱动机制的定量化研究;(2)促进湿地景观格局-过程模型耦合;(3)注重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尺度推绎;(4)应该提高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普适性,使其能够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尺度的湿地景观演化规律。
简介:崩岗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是一种主要的水土流失方式.从崩岗的定义、分类、发育过程与形成机理、综合治理方面论述了崩岗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崩岗的学科归属进行了探讨,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了崩岗与灾害的关系,认为地貌学是崩岗过程与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将崩岗划为地貌学研究范畴比较合适.由于崩岗不直接造成超出人类社会承受能力的损失,以及崩岗的自然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与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快速能量释放过程存在质的差别,因此认为崩岗不等同于灾害,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崩岗可以转化为泥石流从而转变为灾害.所以,崩岗的整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简介:[1]ChinaCommunicationsSecondHighwaySurvey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CCSHSDRI),1996.HighwayDesignHandbook:Subgrade(2ndedn.).Beijing:ChinaCommunicationsPress.(inChinese)[2]GengTading,ChenChuankang,YangWuyangetal.,1978.OnthehighwaynaturalregionalizationofChina.ActaGeographicaSinica,33(1):49-62.(inChinese)[3]Highwa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oftheMinistryofCommunications,1986.StandardofClimaticZoningforHighway(JTJ003-86).Beijing:ChinaCommunicationsPress.(inChinese)[4]JillOvik,BjornBirgisson,DavidENewcomb,1999.CharacterizingSeasonalVariationsinFlexiblePavementMaterialProperties.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1684:1-7.[5]KennedyTKetal.,1994.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Superpave):TheProductoftheSHRPAsphaltResearchProgram.SHRP,NationalResearchCouncil,WashingtonD.C.[6]LiBin,1957.Someproblemsaboutregionalizingclimaticzoningforhighway.EngineeringConstruction,5:19-23.(inChinese)[7]LiBin,1959.Explanationsaboutrevisionofnationalclimaticzoningforhighway.Highway,15(SpecialIssue):33-36.(inChinese)[8]LiBin,1980.Chinahighwaynaturalregionalizationofpermafrost.AutomobileandHighway,1:39-55.(inChinese)[9]LiGuishun,1996.TertiaryhighwaynaturalregionalizationofShanxiprovince.ScienceandTechnologyofShanxiCommunication,5:13-18.(inChinese)[10]MaureenAKestler,GordonLHanek,MarkATruebe,2001.Evaluatingmoisturesensorsandmonitoringseasonalmoisturevariationinlow-volumeroads.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1755:97-107.[11]MohseniA,1996.LTTPSeasonalACPavementTemperatureModels.FHWA,U.S.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WashingtonD.C.[12]PeterJBosscher,HussainUBahia,SuwithoThomasetal.,1997.Relationshipbetweenpavementtemperatureandweatherdata:Wisconsinfieldstudytoverifysuperpavealgorithm.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1609:1-11.[13]RabinowSD,RadaGR,TayabjiSDetal.,1993.De
简介: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是调节全球中高纬度年际气候变率的主要因子。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分别针对其变率、机理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然而对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之间的协同变化特征和机理仍然认识不清,限制了对南北半球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解。研究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指数之间的差值与它们的和来讨论二者之间的反相与同相变化。结果表明,北极涛动与南极涛动之间的反相变化主要受到北极涛动异常的影响,南北半球之间气候带的移动及其伴随着北极涛动异常可能是导致二者出现反相变化的主要原因。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之间的同相变化对应于两个半球中纬度高压区的同相变化,这可能是两个半球哈德莱环流增强导致两个涛动出现同相变化。基于树轮重建的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能较好地恢复低频变化(如年代际变率),但对重建其高频变率(如年际变率)方面的效力不足。
简介:应用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2006年12月、2007年4月),大、小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选取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为指标,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兴化湾海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003~0.320mg/L,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阴半岛西南侧.枯水期的石油类浓度远高于丰水期,其中,位于水质二类区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71.0%和17.0%,水质三类区中航道和锚地区站位的超标率分别为3.6%和0;总体超标率则分别为47.5%和11.0%;与历史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兴化湾石油类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船舶突发性事件有关,并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还讨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