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重庆主城区1998—2008年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重庆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主城区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是SO2,再其次是NOx.总的来说从1998—2008年空气质量优和良的比率不断升高,而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比率不断降低,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季节上基本是冬季污染〉秋季污染〉春季污染〉夏季污染.从空间来看,北碚的污染指数最低,其次是渝北和南岸,而渝中、大渡口、沙坪坝的污染指数比较高.气候气象、地形、工业布局生产、能源结构、交通、政策污染控制措施,影响着重庆空气质量的变化.根据污染的特点本研究最后提出了治理空气污染的对策.

  • 标签: 空气质量 污染指数 污染物 时空分布
  • 简介:福建省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方秋贤,詹霞(福建师范大学环科所)(福建省税务学校)一、福建省水土流失发展的总趋势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是以中、南亚热带为热量带背景,以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常绿阔叶林为基础,温热多雨,海洋性季风气候综合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但...

  • 标签: 砖红壤性红壤 流失原因 热量带 南亚热带 生态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为研究石笋δ~(13)Cδ~(18)O在千年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比贵州石将军洞SJJ-1石笋的δ~(13)Cδ~(18)O变化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似性又不完全同步。千年尺度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主要由δ~(13)Cδ~(18)O共同受太阳辐射驱动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所致。通过中国地层孢粉反演的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碳氧同位素的滞后期太阳辐射相对于植被变化的滞后时间一致。因植被中δ~(13)C随年降水量增加具有变轻趋势,因此,两者的不同步性更大可能是太阳辐射驱动的季风强度变化植被变化的不同步性引起。

  • 标签: 石笋 δ13C Δ18O 滞后期 太阳辐射
  • 简介:以1992年和2004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1992年和2004年的莱州湾南岸湿地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2.339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46.189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却增加了213.851km2,至2004年,人工湿地面积已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的78.2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下降了0.1077,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至0.109和0.0089。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垦殖,湿地淡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开采沿海卤水资源,环境污染加剧,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莱州湾南岸 滨海湿地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应用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2006年12月、2007年4月),大、小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选取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为指标,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兴化湾海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003~0.320mg/L,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阴半岛西南侧.枯水期的石油类浓度远高于丰水期,其中,位于水质二类区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71.0%和17.0%,水质三类区中航道和锚地区站位的超标率分别为3.6%和0;总体超标率则分别为47.5%和11.0%;历史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兴化湾石油类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船舶突发性事件有关,并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还讨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措施.

  • 标签: 石油类 浓度分布 对策 兴化湾
  • 简介:根据南四湖1987年、1991年、1999年和2007年的TM/ETM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结合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南四湖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过程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南四湖自然湿地面积锐减,其中挺水植物区面积减小了近538km^2,而台田—坑塘、人工养殖区等人工湿地以及农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71km^2、327km^2、86km^2。1991年之前,南四湖湿地类型变化主要受湖泊水位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1988—1990年南四湖几近干涸,使得挺水植物区的分布向湖心区迁移,而近岸地区挺水植物区面积大大减小;这一时期南四湖水位的降低加剧了近岸湖区的围垦,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991年以来,南四湖湿地类型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大规模的围垦圈圩,台田-坑塘、人工养殖区的面积大幅增加。

  • 标签: 景观格局变化 自然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 南四湖
  • 简介:江湖阻隔造成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态势。维系洪湖湿地生态功能需要一定的水量适宜的湖泊生态水位。根据洪湖湿地的综合生态功能对湖泊水位的不同要求,确定了洪湖合理的生态水位,以作为科学调度控制水位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机的江湖联系机制,合理而科学地调节洪湖长江的关系,有利于恢复洪湖湿地生境,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湿地 生态水位 江湖联系 洪湖
  • 简介:九龙江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九龙江流域主要的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和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的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和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也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现雁石桥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上坂、西陂和江东桥断面水质指标多为Ⅱ、Ⅲ类水,水质较好,其中上坂断面水质又稍差于西陂和江东桥.营养程度评价发现江东桥和西陂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阶段,但是有向轻度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九龙江水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综合指数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 富营养化 水质 九龙江
  • 简介:自然资发(2018)49号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2018年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钨矿开采 总量控制 稀土矿 信息化 工业
  • 简介:以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的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研究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淡水湖泊哈素海的湖区总面积、明水区面积、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区面积29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6-2014年期间,哈素海湖区总面积变化在29.12-30.13km^2之间,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在哈素海周边修筑的堤坝控制了水体和芦苇群落的向外扩张;明水区面积从1986年的18.74km^2减少到2014年的14.90km^2,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到2014年,明水区面积已不足湖区总面积的一半;芦苇区面积从1986年的10.86km^2增大到2014年的14.98km^2,其占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36.68%增加到50.13%,年增长率约为0.48%;从空间上看,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位置为湖区的北端、南端和近东岸部分区域,说明在适宜的浅水区域芦苇群落极易扩张,说明底泥淤积和水深可能是制约哈素海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因素。哈素海芦苇群落的扩张,说明哈素海底泥淤积严重,沼泽化进程明显,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底泥清淤等措施,减少湖区淤泥,增加有效水深,以达到增加库容并控制芦苇群落扩张态势的目的。

  • 标签: 哈素海 芦苇群落 扩张 水深 淤积 遥感影像
  • 简介:大庆市资源开发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典型泡沼和排干水体采样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大庆市油田开发区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和污染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水环境功能标准,在研究区,除了库里泡和排水干渠水质的综合评价污染强度为轻度、中度污染外,其余泡沼的水质均为重度或严重污染;但在单因素污染评价中,所有水体水质都为劣Ⅴ类。其中,各个泡沼水体都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挥发酚3项指标超标,龙凤湿地的氮污染也比较严重,三永泡和中内泡水体石油污染物超标;而各个排干水体主要受氮和磷的污染。同时基于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大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 标签: 大庆市 油田开发区 湿地 水环境 污染防治
  • 简介: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年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km2,1994年其面积为496.50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km2/a;从1998年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年湖泊面积为499.83km2,到2012年湖泊面积达655.25km2,扩张速率为10.36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年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年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年降水量、流域年降水径流量、冻融水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 标签: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 简介:在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改革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深刻总结派驻机构改革实践经验,把握派驻机构监督规律,审时度势出台《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了制度基础,为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把准了脉搏、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当前,学懂弄通、逐条落实《意见》,切实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监督职责使命,是派驻机构首要政治任务。

  • 标签: 监督体系 质量发展 机构改革 实践经验 机构监督 中央纪委
  • 简介:为了研究影响红树林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红树林景观质量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景观优化方法,以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准则、14个指标的水东湾红树林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评价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对景区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各指标评价值,然后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值,最后确定景观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自然生态价值,其权重为0.43,景观美学价值次之,权重为0.3,社会使用价值权重最低,为0.27;指标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其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147和0.129,归一化权重较低的是照明系统的布置和驳岸处理方式,分别为0.022和0.029;2准则层中评价值较高的是自然生态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分别为3.761分和3.756分,评价等级都为"良",社会使用价值评价值最低,为2.9分,等级为"中";指标层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外部交通便捷性、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值都在4分以上,等级都为"优";驳岸处理方式、内部空间通达性、公共设施的布置、活动空间的丰富性和照明系统的布置评价值都在3分以下,评价等级都为"中";3水东湾红树林综合评价值为3.527分,评价等级为"良",说明水东湾红树林景观的质量良好。

  • 标签: 红树林 景观质量 评价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增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增温方法,进行水位增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增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
  • 简介:1月17日,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的首次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传达李克强总理和韩正副总理重要批示要求,总结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工作。

  • 标签: 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管理 习近平
  • 简介:为准确描述重庆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重庆83处地下水监测样点在2016年7—10月一次性采样数据,选取监测项目中超标指标共9项,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地下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地下水质量主要受锰、铁、氯化物、总硬度、TDS、氨氮和砷等因子决定,单因子评价法显示13.2%,属于Ⅲ类水质,Ⅳ类和Ⅴ类水分别为42.2%和45.6%,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法结果基本一致;(2)前2种方法评价结果从不同地理单元显示,重庆地下水质情况由好到劣依次为渝东南、渝东、渝东北和渝西,从不同含水介质来看裂隙水好于岩溶水;(3)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与前2种方法保持大部分吻合,水质空间单元显示结果也保持一致。通过地下水评价认识到现阶段重庆地下水呈现整体较差的态势,工矿业、农业、生活污染和地质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重庆地下水环境的原因

  • 标签: 地下水质量 单因子评价 主成分分析 重庆地区
  • 简介: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通报显示,近年来,全国城市区域集约用地水平逐年提高,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增幅保持较低水平,城乡用地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用地消耗不断下降,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初步扭转。

  • 标签: 评价体系 建设用地 人口城镇化 节地 质量 投入产出效益
  • 简介: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准指数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1990~2003年洪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4a间,洪湖水质类别以Ⅲ类和Ⅳ类为主.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是氮、磷及其它有机污染物.1991年到1994年期间,水体中氨氮(NH4^+-N)占溶解无机氮(DIN)的比例逐年增高;1995~2003年,以氨氮和硝酸盐(NO3^--N)同时作为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1990~1994年的水质状况相比,亚硝酸盐(NO2^--N)所占的比例呈增加之势.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年际变化表明,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逐渐降低.以总磷(Tp)、总氮(TN)和溶解无机氮(DIN)作为评价指标,洪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洪湖水质演变该区域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以及江湖连通的变化对水环境的作用相耦合.

  • 标签: 洪湖 水环境 富营养化
  • 简介:2018年,全省自然资源部门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有效发挥资源保障作用,坚守耕地红线和生态底线,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资源保障。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质量 保障作用 资源保障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