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应用Xie和Arkin降水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撒哈拉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干旱气候。结果表明,尽管该两区域都有在年降水量少于50mm的十分干旱的区域,但其年度特征却非常不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的南部地区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超过70%的降水出现在6-8月;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以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12-2月。这种十分干旱的气候不能用Channey提出的生物圈-辐射效应加以解释。由于6-7月的强下沉中心远在撒哈拉强干中心的北部,其形成也不能用Rodwell和Hoskins提出的季风-沙漠机制予以解释。利用局地经圈环流的概念对两地干旱气候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局地经圈环流的下沉在12-2月支配着局地的垂直环流,导致干旱气候形成。这时撒哈拉北部的弱的、相对的多雨的气候是因受中海气候型影响所改。而在6-7月局地该为上升运动,其中尤以中国西北地区为显著。因此撒哈拉南部及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降水多集中在6-8月。不过与此上升运动相伴的是低空来之中、高纬的强而干的北风,它携带的水汽甚少,不利深对流发展。正是这种局地经圈环流导致了该两处干旱气候的形成。
简介: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事业发展与信息研究室(以下简称信息室)的职责是为中国气象局党组及有关职能机构提出包括科技政策、专项计划、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服务;为行业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的科技咨询与信息服务;收集国内外气象及其相关领域有关信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决策建议:负责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开展气象软科学及相关科学项目的研究;组织编辑出版《气象软科学》;负责气象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具体负责气象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研究、标准编制、审查、咨询以及档案管理等任务。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挥信息室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气象工作者研究、交流和探讨气象事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事业发展与信息研究室网站(http://edu.cma.gov.cn/info_unit/)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05年5月正式开通。该网站在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室主持编辑的出版物《气象软科学》和《咨询报告》电子版,还结合信息室职能开辟了“研究动态”、“事业发展、”“海外气象”、“信息研究”、“专题特写”、“讲座”、“气象标准化”和“资料库”等栏目(表1),
简介:近年来,我省大多数台站在测报业务中使用电脑,配备电脑的同时也配备了空调机。空调机是一大冷源,同其他热源一样,对气压观测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气压表切勿安装在热源附近。因为气压表中水银的热容量比附温表球部热容量大很多,两者对温度变化的感应不同,附温表比气压表快得多。这样附温表的读数就不能准确反应气压表对温度的变化。根据浙气技9001的说明,当温度变化每小时1℃,会导致±0.02~0.03hPa的误差。而使用空调能使温度10分钟降低1℃,每小时可降低3℃~4℃,所以使用空调将会产生一定误差,并使附温读数失去原有的意义。
简介:1概况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栋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尺度气象合作研究所(CIMMS:TheCooperativeInstituteforMe—soscaleMeteorologicalStudies)开展合作研究。期间与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NationalSevereStormLaboratory)的雷电研究团队进行了交流。NSSL在强风暴监测、预警、预报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雷电研究团队现由MacGorman教授领导,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雷暴闪电活动的探测和机理、雷电数值模式,以及闪电放电物理机制等。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主要从事与雷暴电学有关的探测和理论研究,近些年的主要成果涉及新型闪电探测数据的应用、不同类型雷暴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的三维发展结构与雷暴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关系,以及雷暴电荷结构与放电特征关系等方面。此外,